正文 第75章 輕重乙(1)(2 / 3)

注釋

皟:據張佩綸之說,此字為“磧”字之誤,意為砂石。狄諸侯:指當時北方的少數民族國家。程諸侯:位於今河南洛陽附近。

原文

管子曰:“泉雨五尺,其君必辱;食稱之國必亡。待五穀者眾也。故樹木之勝霜露者不受令於天,家足其所者不從聖人。故奪然後予,高然後下,喜然後怒,天下可舉。”

桓公曰:“強本節用,可以為存乎?”管子對曰:“可以為益愈,而未足以為存也。昔者紀氏之國強本節用者,其五穀豐滿而不能理也,四流而歸於天下。若是,則紀氏其強本節用,適足以使其民穀盡而不能理,為天下虜,是以其國亡而身無所處。故可以益愈而不足以為存。故善為國者,天下下我高,天下輕我重,天下多我寡,然後可以朝天下。”

注釋

喜然後怒:據文意,此句應作“怒然後喜”。紀氏之國:周初所封,位於今山東省壽光境內,後被齊國所滅。

原文

桓公曰:“寡人欲毋殺一士,毋頓一戟,而辟方都二,為之有道乎?”管子對曰:“涇水十二空,汶、淵、洙、浩滿三之,於乃請以令使九月種麥,日至日獲,則時雨未下而利農事矣。”桓公曰:“諾。”令以九月種麥,日至而獲,量其艾,一收之積中方都二。故此所謂善因天時,辨於地利而辟方都之道也。

注釋

涇水十二空,汶淵洙浩滿三之:“十二空”應作“上下控”;“淵”為“泗”字之誤。日至日獲:據上下文,後一個“日”應作“而”字。

原文

管子人複桓公曰:“終歲之租金四萬二千金,請以一朝素賞軍士。”桓公曰:“諾。”以令至鼓期於泰舟之野期軍士,桓公乃即壇而立。寧戚、鮑叔、隰朋、易牙、賓胥無皆差肩而立。管子執袍而揖軍士曰:“誰能陷陳破眾者,賜之百金。”三問不對,有一人秉劍而前,問曰:“幾何人之眾也?”管子曰:“千人之眾。”“千人之眾,臣能陷之。”賜之百金。管子又曰:“兵接弩張,誰能卒長者,賜之百金。”問曰:“幾何人卒之長也?”管子曰:“千人之長。”“千人之長,臣能得之。”賜之百金。管子又曰:“誰能聽旌旗之所指,而得執將首者,賜之千金。”言能得者壘千人,賜之人千金。其餘言能外斬首者,賜之人十金。一朝素賞,四萬二千金廓然虛。桓公惕然太息曰:“吾曷以識此?”管子對曰:“君勿患。且使外為名於其內,鄉為功於其親,家為德於其妻子。若此,則士必爭名報德,無北之意矣。吾舉兵而攻,破其軍,並其地,則非特四萬二千金之利也。”五子曰:“善。”桓公曰:“諾。”乃誡大將曰:“百人之長,必為之朝禮;千人之長,必拜而送之,降兩級。其有親戚者,必遺之酒四石,肉四鼎;其無親戚者,必遺其妻子酒三石,肉三鼎。”行教半歲,父教其子,兄教其弟,妻諫其夫。曰:“見其若此其厚,而不死列陳,可以反於鄉乎?”桓公舉兵攻萊,戰於莒必市裏,鼓旗未相望,眾少未相知,而萊人大遁。故遂破其軍,兼其地,而虜其將。故未列地而封,未出金而賞,破萊軍,並其地,禽其君,此素賞之計也。

注釋

至鼓期:據文意,應作“致鼓旗”。言能得者壘千人:據文意。“千”應作“十”。

原文

桓公曰:“曲防之戰,民多假貸而給上事者,寡人欲為之出賂,為之奈何?”管子對曰:“請以令,令富商蓄賈百符而一馬,無有者取於公家。若此,則馬必坐長而百倍其本矣,是公家之馬不離其牧皂,而曲防之戰賂足矣。”

桓公問於管子曰:“崇弟、蔣弟、丁、惠之功,世吾歲罔,寡人不得籍鬥升焉,去;菹菜、鹹鹵、斥澤、山間垠壘不為用之壤,寡人不得籍鬥升焉,去一;列稼緣封十五裏之原,強耕而自以為落,其民寡人不得籍鬥升焉。則是寡人之國,五分而不能操其二,是有萬乘之號而無幹乘之用也。以是與天子提衡,爭秩於諸侯,為之有道乎?”管子對曰:“唯籍於號令為可耳。”桓公曰:“行事奈何?”管子對曰:“請以令發師置屯籍農,十鍾之家不行,百鍾之家不行,千鍾之家不行。行者不能百之一,千之十,而困窌之數皆見於上矣。君案困窌之數,令之曰:‘國貧而用不足,請以平價取之,子皆案困簾而不能挹損焉。’君直幣之輕重以決其數,使無券契之責,則積藏困窌之粟皆歸於君矣。故九州無敵,竟上無患。”令曰:“罷師歸農,無所用之。”管子曰:“天下有兵,則積藏之粟足以備其糧;天下無兵,則以賜貧甿。若此,則菹菜、鹹鹵、斥澤、山間壘之壤無不發草。此之謂籍於號令。”

注釋

菹菜:指荒草地,據王念孫之說,“菜”為“萊”字之誤,下同。令曰:此處“令”為“公”字之誤,指桓公。

原文

管子曰:“滕魯之粟釜百,則使吾國之粟釜千,滕魯之粟四流而歸我,若下深穀者。非歲凶而民饑也,辟之以號令,引之以徐疾,施平其歸我若流水。”

桓公曰:“吾欲殺正商賈之利而益農夫之事,為此有道乎?”管子對曰:“粟重而萬物輕,粟輕而萬物重,兩者不衡立。故殺正商賈之利而益農民之事,則請重粟之價金三百。若是,則田野大辟,而農夫勸其事矣。”桓公曰:“重之有道乎?”管子對曰:“請以令與大夫城藏。使卿諸侯藏千鍾。令大夫藏五百鍾,列大夫藏百鍾,富商蓄賈藏五十鍾。內可以為國委,外可以益農之事。”桓公曰:“善。”下令卿諸侯、令大夫城藏。農夫辟其五穀,三倍其賈,則正商失其事,而農夫有百倍之利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