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在泰州野外召集士兵。桓公登台而立,寧戚、鮑叔、隰朋、易牙、賓胥無都並肩站立。
管仲拿著鼓捶向士兵拱手致禮說:“誰能陷陣攻破敵眾,賞黃金一百斤。”三次發問無人應答。有一人執劍向前詢問說:“多少敵眾呢?”管仲說:“千人之眾。”“千人之眾,我可以攻破。”於是,賞給他一百斤黃金。
管仲又說:“在短兵相接之時,誰能活捉敵軍的卒長,賞黃金一百斤。”又有人問:“是多少人的卒長?”管子說:“一千人的卒長。”“千人的卒長,我可以擒獲。”於是賞給他一百斤黃金。
管仲又說:“誰能按旌旗所指,斬得敵將的首級,賞黃金一千斤。”回答可以做到的共有十人,每人都賞給黃金一千斤。其他凡是說能夠衝鋒殺敵的,每人都賞給黃金十斤。
一早上的“預賞”,四萬二千斤黃金全部賞光了。齊桓公憂心忡忡地說:“我該怎麼理解這一做法呢?”
管仲回答說:“您不必擔憂。讓士兵在外榮顯於鄉裏,在內報功於雙親,在家有德於妻子,這樣,他們必然要爭取名聲,圖報君德,沒有敗退之心。我們舉兵作戰,能夠攻破敵軍,占領敵國土地,那就不隻是四萬二千斤黃金的利益了。”
事實也的確如此,後來,齊桓公舉兵攻打萊國,對方旌旗還沒有看到,軍隊多少還不知道,萊國的軍隊就已經潰敗了。於是齊軍消滅了敵軍,占領了敵國,俘虜了敵將。這便是預先賞賜的效果。
這種“素賞”之術,是管子“予之為取”思想的體現。隻有給予士兵利益,他們才會知恩圖報,才能在戰場上具有無畏的勇氣。所謂“士為知己者死”,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管子的這一思想不隻適用於戰爭,對現代管理同樣適用。
現實生活中,下屬在業務上取得了成績,為組織的發展做出了較大貢獻,除了要在精神上給予鼓勵外,還應該相應地在物質上給以滿足。精神上的鼓勵對於一個組織的文化和士氣固然是重要的,它能滿足下屬在心理上的需求,是對自己工作的一種肯定。但有時,物質的刺激力量也是必不可少的。從表麵上來看,物質刺激會分掉組織的一部分利潤,但下屬的幹勁上去了,就會齊心協力幫助組織,把利潤這塊“蛋糕”做得更大。
當然,激勵下屬的積極性不能隻靠錢和增加工資的方法,錢當然是有效的激勵因素,但是如果沒有讚許、參與和溝通的配合,錢也一樣無法使下屬高興並保持較高的效率。
譬如,下屬辛辛苦苦、汗流浹背地從車間走出來,領導卻隻冷冷地遞給他應得的工資與獎金,一句表揚與感謝的話也沒有,他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呢?因此,金錢加安撫,才能使下屬更有幹勁。從這個角度而言,調動下屬積極性的方法是多樣的而不隻是錢。
另外,在管理方麵、資訊分享及參與管理也可調動下屬的積極性。當下屬學識水平較高、資訊科技普及時,他們便對組織的期望值提高。此時,組織資訊必須相應地有較大程度地公開。因為透明度增加能夠加強下屬的信心。培訓不僅可以使下屬能應付不斷發生變化的工作和挑戰,更能令他們有足夠的信心麵對未來,同時,更重要的是,培訓也代表了組織對他們將來利益的重視,這種投資往往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調動下屬工作的積極性。
為了更有效地激勵下屬,內部提升機製必不可少。若沒有內部提升機製,下屬看不到自己勤奮工作的前景,自然不會努力工作、接受培訓和鑽研技術。因此,要給下屬留下較大的升遷空間,他們才不會失望,才會覺得有希望。
某王爺手下有個名廚,他的拿手好菜是烤鴨,深受王府裏的人喜愛,尤其是王爺,更是備加讚賞。不過,這個王爺從來沒有給予過廚師任何鼓勵,使得廚師整天悶悶不樂。
有一天,王爺有客從遠方來,在家設宴招待貴賓,點了數道菜,其中就有王爺最喜愛吃的烤鴨。廚師奉命行事,然而,當王爺夾了一條鴨腿給客人時,卻找不到另一條鴨腿,他便問身後的廚師說:“另一條腿到哪裏去了?”
廚師說:“稟王爺,我們府裏養的鴨子都隻有一條腿!”王爺感到詫異,但礙於客人在場,不便問個究竟。飯後,王爺便跟著廚師到鴨籠去查個究竟。時值夜晚,鴨子都在睡覺,每隻鴨子都隻露出一條腿。廚師指著鴨子說:“王爺您看,我們府裏的鴨子不全都是隻有一條腿嗎?”王爺聽後,便大聲拍掌,鴨子當場被驚醒,都站了起來。王爺說:“鴨子不全是兩條腿嗎?”廚師說:“對!對!不過,隻有鼓掌拍手,才會有兩條腿呀!”
智慧金言
要使人始繕處於施展才幹的最佳狀態,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表揚和獎勵。在下屬情緒低落時,激勵獎賞是非常重要的。身為管理者,要經常在公眾場合表揚佳績者或贈送一些禮物給表現特佳者,以資鼓勵,激勵他們繼續奮鬥。一點小投資,可換來數倍的業績,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