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公問:“天子的供奉不足,下令向天下諸侯征收賦稅而諸侯都不肯服從,有辦法解決嗎?”管子回答說:“在江淮之間生長著一種茅草,它有三條脊梗通貫到根部,叫做菁茅,請天子委派官吏將菁茅草產地的四周封禁並加以守護。於是天子便封於泰山,並禪於梁父山,號令天下諸侯說:‘隨從天子封泰山、禪梁父山的諸侯,必須攜帶一捆菁茅作為祭祀的墊席,不服從命令的不能跟隨前往。’”從此天下諸侯紛紛運載著黃金爭相奔走求購菁茅,使江淮菁茅的價格坐漲了十倍。一捆菁茅價格達一百斤黃金。天子在朝中三天沒離開席位,天下的黃金像流水一樣從四麵八方流入周室。此後的七年間,周天子都沒再向諸侯索要貢品,這都是菁茅計策的功效。
右上是《菁茅謀》。
桓公說:“我的事務繁多,隻好下令稅官向我國的富商巨賈和放高利貸者們征收賦稅,使我國的貧民和農民獲利,以便維持農業生產。要改變目前的現狀有什麼辦法嗎?”管子回答說:“隻有運用號令才能改變目前的現狀。”桓公問:“具體該怎麼做呢?”管子回答說:“請派賓胥無到南方去,派隰朋到北方去,派寧戚到東方去,派鮑叔到西方去。這四人的行程確定後,我再對他們下令說:‘你們去為君主調查四方放貸情況,負債的貧民有幾千家,回來後向我報告。’”鮑叔乘車出使西方,返回後報告說:“西方負債的貧民,麵向濟水背靠黃河,生活在草澤地區,靠漁獵打柴為生。高利貸者放貸多達一千鍾,少則六七百鍾。借出的糧食,每鍾收取一鍾利息,負債的貧民共有九百多家。”賓胥無乘車出使南方,返回後報告說:“南方負債的貧民,居住在山穀之間,是居處高山深穀的山民,靠砍伐木材、采摘橡子、田間狩獵為生。高利貸者放貸多達一千萬錢,少則六七百萬錢。他們借出的錢,收取百分之五十的利息,負債的貧民有八百多家。”寧戚乘車出使東方,返回後報告說:“東方負債的貧民,而向高山背靠大海,生活困苦,他們上山伐木、下海捕魚,靠紡織葛布為生。高利貸者有丁氏、惠氏、高氏和國氏,放貸多達五千鍾糧,少則三千鍾糧。他們借出的糧食,每鍾收取五釜利息,負債的貧民有八九百家。”隰朋乘車出使北方,返回後報告說:“北方負債的貧民,居處在低窪的沼澤地區,背靠大海,他們煮水為鹽或在濟水捕魚,靠打柴為生。高利貸者放貸多達一千萬錢,少則六七百萬錢。他們借出的糧食,按百分之二十收取利息,負債的貧民有九百多家。”高利貸者總計放貸三千萬錢、三千萬鍾糧,負債的貧民達三萬家。四人彙報完畢後,管子說:“真是意料不到,我國的平民百姓相當於有五個君主的征斂,如此要指望國家不貧困而軍隊不虛弱。怎麼可能呢?”桓公問:“有什麼辦法解決呢?”管子回答說:“隻有靠發號施令來解決了。請下令朝賀進貢者,都要進獻有鋸枝蘭鼓圖案的文錦,這樣必使其價格坐漲成本的十倍,您的棧台織錦也會坐漲十倍。”於是下令召集高利貸者,以君主的名義擺下酒席,太宰敬酒,桓公起身問候:“我的事務繁多,隻好下令稅官向全國征收賦稅,聽說你們向貧民放貸,使他們完成了向國家納稅的任務。我現有鋸枝蘭鼓圖案的文錦。售價每匹一萬錢,我願拿來為貧民償還借貸,使他們沒有債務負擔。”這時高利貸者都紛紛俯首跪拜,說道:“君主您真是為貧民操心憂慮啊!我們也請求將契約獻給朝堂。”桓公說:“不行。你們使我國的平民百姓春天能耕種,夏天能除草,我的作法不足以使你們感恩戴德,如果你們不肯接受這些文錦,那反而使我不能心安理得。”於是高利貸者都稱要再拜接受。國家拿出不到三千匹棧台文錦,就為四方百姓償還了借貸。使貧民們沒有了債務負擔。四方的平民百姓聽說後,父親教導兒子,兄長教導弟弟,都說:“墾田除草,是國家的當務之急,怎能不為國家憂慮呢?君主為我們這樣操心憂慮啊!”這就叫做改變現狀的平準政策。
管子說:“從前癸度每去一個國家,必定觀望四方天下大勢,天下各國的物價都高,就提高本國的物價。如果天下物價都高,而唯獨本國的物價低,必定會被天下各國吞並。”桓公問:“這話是什麼意思呢?”管子回答說:“從前萊國人善於織染,紫色的絲絹在萊國一匹值一錙黃金,紫青色的絲帶在萊國也是一匹值一錙黃金,但這些東西在周朝的價格卻是每匹價值十斤黃金。萊國商人得知這個消息後,趕緊將紫絹搶購一空。周朝又趕緊把馬匹賤賣給萊國人,得到現錢再去購買萊國的紫絹。萊國商人又開始推銷馬匹,因此,周朝從萊國購買囤積紫絹時受了損失,而在萊國人賣馬時又得到了收益。所以,可以借助的就加以借助,可以利用的就加以利用,借助天下而得以控製天下。這就叫做國家的平準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