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0章 輕重戊(1)(2 / 2)

桓公問於管子曰:“楚者,山東之強國也。其人民習戰鬥之道,舉兵伐之,恐力不能過。兵弊於楚,功不成於周,為之奈何?”管子對曰:“即以戰鬥之道與之矣。”公曰:“何謂也?”管子對曰:“公貴買其鹿。”桓公即為百裏之城,使人之楚買生鹿,楚生鹿當一而八萬。管子即令桓公與民通輕重,藏穀什之六,令左司馬伯公將白徒而鑄錢於莊山,令中大夫王邑載錢二千萬求生鹿於楚。楚王聞之,告其相曰:“彼金錢,人之所重也,國之所以存,明王之所以賞有功;禽獸者群害也,明王之所棄逐也。今齊以其重寶貴買吾群害,則是楚之福也。天且以齊私楚也。子告吾民,急求生鹿,以盡齊之寶。”楚民即釋其耕農而田鹿。管子告楚之賈人曰:“子為我致生鹿二十,賜子金百斤,什至而金千金也。”則是,楚不賦於民而財用足也。楚之男子居外,女子居塗。隰朋教民藏粟五倍,楚以生鹿藏錢五倍。管子曰:“楚可下矣。”公曰:“奈何?”管子對曰:“楚錢五倍,其君且自得而修穀。錢五倍,是楚強也。”桓公曰:“諾。”因令人閉關,不與楚通使。楚王果自得而修穀,穀不可三月而得也,楚糴四百。齊因令人載粟外芊之南,楚人降齊者十分之四,三年而楚服。

注釋

芊:楚地名,為春秋時楚國祖先的族姓。

原文

桓公向於管子曰:“代國之出何有?”管子對曰:“代之出,狐白之皮,公其貴買之。”管子曰:“狐白應陰陽之變,六月而壹見。公貴買之,代人忘其難得,喜其貴買,必相率而求之。則是齊金錢不必出,代民必去其本而居山林之中。離枝聞之,必侵其北。離枝侵其北,代必歸於齊。公因令齊載金錢而往。”桓公曰:“諾。”即令中大夫王師北將人徒載金錢之代穀之上,求狐白之皮。代王聞之,即告其相曰:“代之所以弱於離枝者,以無金錢也。今齊乃以金錢求狐白之皮,是代之福也。子急令民求狐白之皮以致齊之幣,寡人將以來離枝之民。”代人果去其本,處山林之中,求狐白之皮,二十四月而不得一。離枝聞之,則侵其北,代王聞之大恐,則將其士卒葆於代穀之上。離枝遂侵其北,王即將其士卒願以下齊。齊未亡一錢幣,修使三年而代服。

注釋

代國:古國名,位於今河北蔚縣附近。

原文

桓公問於管子曰:“吾欲製衡山之術,為之奈何?”管子對曰:“公其令人貴買衡山之械器而賣之,燕代必從公而買之,秦趙聞之,必與公爭之,衡山之械器,必倍其賈。天下爭之,衡山械器,必什倍以上。”公曰:“諾。”即令人之衡山求買械器,不敢辨其貴賈。齊修械器於衡山十月,燕代聞之,果令人之衡山求買械器。燕代修三月,秦國聞之,果令人之衡山求買械器。衡山之君告其相曰:“天下爭吾械器,令其買再什以上。”衡山之民釋其本,修械器之巧。齊即令隰朋漕粟於趙,趙糴十五,隰朋取之石五十,天下聞之,載粟而之齊。齊修械器十七月,修糶五月,即閉關不與衡山通使,燕代秦趙即引其使而歸。衡山械器盡,魯削衡山之南,齊削衡山之北,內自量無械器以應二敵,即奉國而歸齊矣。

注釋

令其買再什以上:據文意,“買”為“賈”字之誤,意為價格。

譯文

桓公問管子說:“輕重之術該如何實施呢?”管子回答說:“自從伏羲治國以來,還沒有不用輕重之術就能成就王業的。”桓公問:“此話怎講?”管子回答說:“伏羲治國執政,創造八卦以呼應陰陽,建立九九乘法之術以符合天道,從而使天下得以教化。神農治國執政,在淇山的南麵種植五穀,於是九州人民懂得了吃糧食,從而使天下得以教化。燧人氏治國執政,鑽燧取火,烹熟肉食,百姓食用後不再得胃病,從而使天下得以教化。黃帝稱王之後,砍伐山木枯竭水澤;虞舜稱王之後,梵燒雜草,斬殺群害,為民興利,修築社廟祭禮土地,使用樹木建造閭巷,從此百姓才懂得禮節。在黃帝虞舜時代,百姓沒有怨恨而不服,普天下都得以教化。夏人稱王之後,開鑿二十條大川,疏通十七條大河,並疏通三江的水流,開鑿五個湖泊,引導四條小河的水流,以測度九州的高地,治理九片大澤;從此百姓才懂得城郭、門閭和房屋等建築,從而使天下得以教化。殷人稱王之後,修建圈欄,馴養牛馬,為民興利,從而使天下得以教化。周人稱王之後,遵循八卦,調和陰陽,從而使天下得以教化。”桓公問:“那麼當世的君王該怎樣做才對呢?”管子回答說:“可以兼收並蓄,但不能完全照搬。”桓公問:“此話怎講?”管子回答說:“帝王之道已經相當齊備,無以複加了,您隻需奉行仁義就可以了。”桓公問:“該如何奉行仁義呢?”管子回答說:“天子年幼孱弱,諸侯十分強大,不向天子朝貢。您該削弱強大的諸侯,使絕嗣之國得以延續,率令諸侯複興周室的統治。”桓公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