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公問:“魯國和梁國對於齊國來說,就像道邊的莊稼,就像蜂的芒刺,就像齒外的嘴唇一樣。現在我想征服魯國和梁國,該如何行動呢?”管子回答說:“魯國和梁國有織綈的習俗,您可以穿用綈製成的衣服,叫左右大臣也這樣穿,齊國的百姓就會跟著都穿綈服了。您借此機會下令齊國不準織綈,必須依靠魯國和梁國進口,這樣魯國和梁國必定放棄農業生產而全民織綈。”桓公說:“好的。”於是在泰山南麵製作綈服,十天後就人人都穿上了綈服。管子告訴魯國和梁國的商人說:“你們為我販運一千匹綈,我就賞賜你們三百斤黃金;運來一萬匹綈,我就賞賜三千斤黃金。”於是魯國和梁國不再向人民征收賦稅,財用十分充足。魯君和梁君聽說後,下令全民織綈。十三個月後,管子派人到魯國和梁國去查看實情,隻見兩國城市的道路上人丁擁擠,塵土飛揚,十步之外看不清,行人拖著草鞋接踵相隨,車輛密集,車轂交錯,馬匹眾多接連成行。管子說:“魯國和梁國可以攻取了。”桓公問:“怎麼做呢?”管子回答說:“您現在改穿帛服,號召人民不再穿綈服,封閉關卡,不與魯國和梁國進行貿易往來。”桓公說:“好的。”十個月之後,管子再派人到魯國和梁國查看,隻見那裏的人民饑餓不堪,連應交納的賦稅都交不起了。魯君和梁君當即下令人民停止織綈都去從事生產,但糧食無法在三個月就能收獲,於是魯國和梁國買糧每石用一千錢,而齊國隻需十錢。兩年之後,魯國和梁國投奔齊國的有十分之六;三年後,魯君和梁君請求臣服齊國。
桓公問管子說:“人民饑餓而沒有糧食,寒冷而沒有衣服,應交納的賦稅都無力承擔,房屋漏雨而不得修繕,牆垣損壞而不得修築,該怎麼辦呢?”管子回答說:“修剪路旁的樹枝。”桓公說:“好吧。”於是下令左右伯修剪路旁的樹枝。左右伯接受了使命,將路旁的樹枝修剪得十分稀疏。結果一年之後,百姓都穿上了帛衣,原本轆轆饑腸有了糧食吃,正常的賦稅能夠交納,漏雨的房屋得以修繕,損壞的牆垣得以修築。桓公召見管子問道:“這是什麼原故呢?”管子回答說:“齊國,是草木叢生的國家。一棵樹下常有百輛車在下麵歇息,就是因為樹枝沒有剪除,眾多的鳥兒棲息樹上,壯年小夥拿著彈丸和彈弓在樹下彈射,整日不歸;父老鄉親扶樹閑聊,整日不歸;從集市回來的人走到樹下懶惰思睡,整日不歸。現在我們剪掉了路旁的樹枝,烈日當頭而無一尺一寸的陰涼,出入的人都珍惜時間,行走的人便都步履匆匆,為父之人都趕回家從事生產,壯年小夥都趕回家勤勉本業。我解決了‘三不歸’的問題,用這個辦法改變了百姓錢糧匱乏的窮困現狀。”
桓公問管子說:“萊國和莒國都以林業和農業並重互補。該怎樣製服他們呢?”管子回答說:“萊、莒兩自的山地盛產木柴,您可率領未經訓練的士兵,把莊山的黃金鑄造成錢幣,以提高萊國薪柴的價格。”萊國君主聽說後,命左右大臣說:“金幣,是人們所珍重的;柴草,是我國的特產。用我國的特產換盡齊國貴重的寶物,我們就可以兼並齊國了。”於是萊君號召全民棄農砍柴,管子隨即派隰朋下令撤兵務農。兩年之後,桓公停止購買薪柴,萊、莒兩國的糧價每石高達三百七十錢,而齊國隻賣十錢,萊、莒兩國的人民約有十分之七投奔齊國。二十八個月後,萊、莒兩國君主被迫請求臣服。
桓公問管子說:“楚國,是殽山以東的強國,那裏的人民善於作戰,如果發兵進攻,恐怕不能取勝。我們若是敗給楚國,又不能為周天子立功,該怎麼辦呢?”管子回答說:“就用戰鬥的辦法來對付楚國。”桓公問:“此話怎講?”管子回答說:“您可以高價買進楚國的鹿。”桓公隨即建造了一座百裏城市,派人到楚國購買活鹿,楚國一隻活鹿售價八萬錢。管子隨即讓桓公通過民間貿易儲存了十分之六的糧食,命令左司馬伯公率領未經訓練的士兵在莊山鑄造金幣。命令中大夫王邑運載兩千萬錢到楚國購買活鹿。楚王聽說後,告訴宰相說:“金幣,是人人珍重的,是國家賴以生存的東西,明君用它來賞賜功臣;而禽獸,則是群害,也是明君所放棄驅逐的。現在齊國用他們貴重的金幣高價購買我國的群害,這是楚國的福事。上天將把齊國送給楚國。你告訴百姓抓緊捕獵活鹿,以換盡齊國的金幣。”於是楚國人都棄農捕鹿。管子告訴楚國的商人說:“你為我販運活鹿二十隻,我賞賜你一百斤黃金;販運一千斤,我賞賜你一千斤黃金。”這樣一來,楚國不再向人民征稅而財用充足。楚國男子在田野捕鹿,而女子在路上接應。隰朋下令百姓儲存五倍於往日的糧食。楚國因賣鹿而存錢增加了五倍。這時管子說:“可以攻取楚國了。”桓公問:“怎樣攻取呢?”管子回答說:“楚國存錢增加了五倍,楚王肯定自鳴得意地轉而生產糧食。五倍的錢幣,是楚國的強勢所在。”桓公說:“好。”於是派人關閉關卡,斷絕與楚國往來。楚王果然正自鳴得意地轉而生產糧食,但糧食不可能三個月就收獲,於是楚國糧價高達四百錢一石。齊國借此時機派人將糧食運到楚國芊地以南出售,楚國百姓有十分之四投奔了齊國。三年之後,楚國無奈臣服齊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