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麵是一位學生某星期的學習計劃:
(1)這個星期重點攻克英語,做完家庭作業後,把剩下的時間用於英語學習。
(2)課外英語學習分成三個方麵:一是每天至少熟記20個英語單詞,讀一篇淺顯的英語故事;二是練習聽力30分鍾,做兩篇閱讀理解;三是參加學校英語角活動,積極主動用英語與人交流,提高口語的能力。
這個計劃有三個優點:
(1)針對性強。計劃中,該同學把目標指向英語,於是他把課外時間主要用於提高英語能力上。
(2)時間安排具體。每件事要花多少時間,都作了具體的安排。
(3)目標明確。學英語,主要是熟記單詞,每天20個單詞;全麵提高聽、說、讀、寫能力。
由此可見,每周學習計劃的關鍵在於切實可行,要符合孩子的實際情況。這個問題抓準了,努力照著計劃去做,一段時間下來,必定會有較大的收獲。
很多孩子都有這樣的體會:定計劃容易,執行計劃難,到最後所定的目標很難達到。
陳琴上中學了,為了讓她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去,父母督促她製訂學習計劃。她的計劃是每天提前半小時起床,先讀半小時的英語;放學後趕緊回家,先做完作業,如果有時間可以休息或看電視,吃晚飯後要預習第二天的功課。
剛開始幾天,陳琴按照這個計劃做得很好,但是後來陳琴慢慢就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了。
她回家就想看電視,做作業的時候總想著電視,早上又想多睡一會兒。因此,每周的學習計劃和學習任務總是無法按時按量完成。
結果她的學習成績越來越差。
這樣的學習計劃又有什麼意義呢?製定好學習計劃後,就應該認真執行,這樣才能完成每周的重點學習任務。然而,有些孩子不重視做計劃,也不認真執行計劃,他們總認為自己心裏有一個計劃,自己知道什麼時間該做什麼。可是,一遇到具體問題就把握不住自己,把自己心裏的計劃拋到了腦後。
按一般情況分析,不能按計劃進行的主要原因是孩子的自我控製能力、自我約束能力差。對此,父母應督促孩子今天事情今天做。
讓孩子準備一個錯題本
在學習中,每個孩子都會做錯題,有的孩子做錯之後,不予重視,不認真研究錯在哪裏;而有的孩子很細心,懂得把這些錯題整理起來,寫上解題思路和步驟,有事沒事的時候經常翻閱,進而將其牢牢掌握。慢慢地,這兩類孩子在學習方麵就有了差距。
在一次電視專訪節目中,幾個高考單科狀元在一起接受記者的采訪。記者問他們有什麼學習的秘訣,雖然他們回答各異,但卻有一個驚人的共同點,那就是他們都能從失敗和錯誤中吸取教訓。其中一位學生在講到自己有幾個錯題本以及建立錯題本的原因時說:“原來我很關心考試分數,分數高我就高興,分數低我就失落,甚至把試卷往書包裏一塞了事,後來,我發現不少考題是自己平時做過的題目,或者略作引申,相差無幾,看起來似曾相識,做起來卻照樣出錯。於是,我就把平時出錯的題摘錄在一個本子上。開始的一兩個月裏,要摘錄在錯題本裏的題目很多,每天都要花不少時間。半年以後,需要摘錄的錯題越來越少,有時候,幾天也碰不上一個,因為很多題目都是類型相似的,一個弄懂了,另外的也就弄懂了。”
有人做過不完全統計,發現成績優異者往往有自己的學科錯題本,他們把平時做錯的題目摘錄在上麵,經常拿出來翻翻、回味。這就可以不斷審視自己曾經的錯題,這是自我檢查。雖然表麵上看起來,把錯題摘錄在本子上很費時費力,很多孩子覺得沒有必要,但是這實際上是在錯題中淘金,是在汲取經驗。
有位學生說:“自從我有了錯題本後,我開始因為怕摘錄錯題而小心翼翼地做作業,後來我養成了看題後三思而後行的習慣,而且同樣的錯誤犯得越來越少了。隻要把錯誤收在本子上,捏在手裏,放在心裏,想錯都難!”
身為家長,有必要讓孩子記住這樣一個細節,那就是不斷總結錯誤。讓孩子準備一個錯題本,看似方法有點煩瑣,但相當實用。無論從素質教育的角度還是從應試能力的培養,讓孩子準備錯題本都是非常好的方法。
在讓孩子建立錯題本之前,要讓孩子明白這樣幾個問題。
(1)錯題本是收集錯題的。可能你的孩子會覺得,把這些錯題放在試卷上也一樣,將來看卷子就是了。其實,這就陷入了誤區。因為把錯誤彙總在一起,很容易看出其中的規律性,然後總結出來。
(2)很多孩子比較浮躁,學習的時候隻滿足於知道自己這道題錯了,但是,認識往往不是很深。有時即使讓他們重新做一遍原來的題目,可能還是拿不到滿分,其關鍵是步驟和過程。如果讓他們建立錯題本,將錯題抄錄下來,並把解題步驟寫出來,這樣才能起到鞏固作用。
(3)不是簡單地將題目和答案抄錄下來,更重要的是分析出錯的原因,防止類似的錯誤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