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學習方麵無小事,讓孩子把握學習的細節(3)(2 / 3)

之後,當劉沁看表時,發現考試時間過去了一半,自己卻隻做了幾道題,不免緊張起來。可是越緊張,她的腦子越靜不下來,思維出現了混亂,最後兩道題沒時間做了。結果,她的數學隻考了63分,為此她懊悔不已。

像劉沁這樣的孩子並不少見,他們自恃聰明、成績好,不注意細節,總想與眾不同,可是最終還是因為沒有注重細節而栽了跟頭。可見,學習中的看似不起眼的細節,確實對學習有很大的影響,家長必須讓孩子引起重視。

考試中不要讓孩子輕易放棄“難題”

在考試時,如果遇到“難題”,總有一些學生會輕易放棄,他們的解釋是:“既然不會做,做了也是白做,那幹嗎浪費時間呢?還不如歇一會兒。”此話聽起來很有道理,殊不知,他們忽視了一個細節。

什麼細節呢?我們知道語文考試有“印象分”,即閱卷老師根據學生的答題字跡判斷學生的態度,其次,即使有些題不會做,隻要學生開動腦筋去思考,把自己的理解寫出來,或許有合理的成分,這也是爭取得分的機會;在數學考試中,講究“步驟分”,即便沒有算出最終答案,但是前幾步正確,那照樣可以獲得相應的分數。所以,父母要讓孩子意識到不能輕易放棄“難題”。

語文考試中,考了幾道課外知識題,這讓很多學生大為懊惱。他們心裏在抱怨:“課外知識老師上課沒教給我們,我們不了解,怎麼答題啊!”於是做完會做的題後,很多學生放棄了這些“難題”,然後提前交卷。走出考場,他們還在議論、抱怨,說試卷出的沒水平。

幾天之後,閱卷工作完成了。語文老師發現一個現象:成績不錯的學生大都努力解答了那些課外知識題,成績較差的同學多數放棄了這道題,試卷上他們這道題是空白。

課堂上,語文老師就這一個現象進行了講評:“同學們,為什麼有的同學的試卷上有些題目沒有做?”同學們大聲說:“不會!”老師說:“不會就放棄,是嗎?”學生答道:“是的,那還能怎麼辦啊?”老師說:“開動腦筋,把你自己的理解寫出來,而且要認真地寫出來。”

這時一個同學問道:“老師,為什麼?反正寫出來也是錯的。”老師認真地說:“那可不一定啊,或許你的理解是對的呢?如果你不寫,那肯定不得分,但是如果你寫了,而且是認真地寫,那總能得到幾分,而這幾分在你們今後的高考中可是關係重大啊!”

這時全班同學都沉默了,教室裏顯得格外安靜。隻見老師拿起一個同學的試卷說道:“這位同學做了這些課外知識題,她的答案並不是很正確,但是她的字跡工整,有自己的見解,我給了她5分。因為她有積極爭取的勇氣,有認真的態度。”

正如這位老師所言,即使覺得題目難,隻要認真答題,就有得分的機會,但是如果輕易放棄,一定得不到分。兩種對待難題的方式,折射出兩種麵對困難的態度,一個是輕易放棄,一個是積極爭取。

有兩位學生,他們都要考同一科目。考試前,他們都沒有做好認真準備,考試那天,他們一同進入考場,可是一個學生隻做了前麵幾道題就放棄了,因為後麵的題他基本上不會。

另外一個學生看到試卷時也犯難了,很多題目自己確實不會,但是他對自己說:“不會我也要做完,能寫多少就寫多少。”於是他一絲不苟地把自己的見解寫在試卷上,態度非常端正,字跡也很工整。考試結束時,他的試卷答得滿滿的。

一段時間後,考試成績公布出來了,那個輕易放棄的學生隻考了23分,而那個積極爭取的學生考了69分。一個沒通過要求,一個順利過關。

“有付出就有回報。”這句話或許能夠揭示這一故事蘊涵的道理。麵對難題,如果父母鼓勵孩子開動腦筋,積極思考,根據自己以往的經驗去尋找答案,或許孩子不會輸得那麼難看,甚至有贏的機會。相反,如果遇到困難就放棄,不去爭取,那無疑是失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