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難題有時候並不是真的很難,這裏的難題既有“的確很難”的意思,也有“在某些孩子看來很難”的意思。但是不管哪種難題,父母都有必要教育孩子認真對待,不要輕易放棄。
利用零碎時間進行學習
“事情就怕加起來。”這是一句古老的諺語。看似不起眼的零碎時間,如果孩子能夠充分利用起來,用於學習。長此以往,他們就能將時間化零為整,這對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增加孩子的知識積累是很有幫助的。
在高考中取得了603分的好成績的劉雅婷,在談到自己的學習經驗時說:“我習慣於把空隙、零碎的時間利用起來。比如早上一起床便可播放英文磁帶,我完全不必專注地去聽,隻當是‘熏耳朵’。口袋裏經常裝一個小本子,上麵記著單詞以及要提醒自己注意的問題,利用飯前等候的時間翻翻看,在一次次不知不覺的重複中,就把這些單詞和問題記住了。”
與劉雅婷相似,張文靜同學也有這樣的學習習慣。她堅持用零散的時間記憶零散的知識。零散的知識主要是英語單詞和語法,語文的語音、詞語、標點、熟語等基礎知識。她用小本子將這些零碎的知識記錄下來,隨身攜帶,用零散的時間記憶非常有效。
在日常生活中,你的孩子有許多零星、片斷的時間,如:車站候車的三五分鍾,飯前等待的兩三分鍾。如果能讓孩子珍惜這些零碎的時間,把它們合理的安排到自己的學習中,積少成多,就會成為一個驚人的數字。這對孩子的學習很有幫助。
有人說,時間往往不是一小時一小時浪費掉的,而是一分鍾一分鍾悄悄溜走的。著名的海軍上將納爾遜,曾發表過一項令全世界懶漢瞠目結舌的聲明:“我的成就歸功於一點:我一生中從未浪費過一分鍾。”軍事家蘇沃格夫也表示過:“一分鍾決定戰局。我不是用小時來行動,而是用分鍾來行動的。”其實他們的成功就在於珍惜零碎時間,懂得注重這一細節。
古往今來,許多有成就的學問家都善於利用零碎時間。東漢學者董遇幼年非常好學,他總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他曾經說:“我是利用‘三餘’來學習的。”“三餘”,即“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晴之餘”。他的意思是把冬閑、晚上、陰雨天不能外出勞作的時間,用到學習中來,這樣日積月累,終有所成。
然而,懂得珍惜零碎時間,並不意味孩子能夠合理運用零碎時間。身為父母,既要讓孩子注重利用零碎時間,還應教會孩子科學運用零碎時間。
晨程是個很勤奮的孩子,無論在學習中,還是在生活中,爸爸總是看他學個不休、忙個不停。有一天,爸爸在晨程身上發現了一個問題。
那一天,爸爸叫晨程幫忙沏壺茶,但是沒茶葉,晨程還必須去買茶葉。爸爸知道燒壺開水需要15分鍾,到樓下買包茶葉要10分鍾,準備茶具、泡茶需要3分鍾。這些時間加起來要28分鍾,但是如果孩子懂得統籌時間,那麼就能縮短所用的時間。
但是晨程不會統籌時間,他先買來茶葉再準備茶具再燒水,最後花了半個小時才把茶沏好。當他把茶端給爸爸時,爸爸認真地指出了這一問題,爸爸說:“晨程,你勤奮,懂得利用零碎時間。這一點很好,爸爸要表揚你。可是你知道嗎?剛才你沏茶,其實不用花那麼多時間,你可以燒上開水之後,再去買茶葉,回來後準備好茶具,這樣花15分鍾就可以了。”
晨程從爸爸的話中深受啟發,從那以後他開始學會統籌時間,巧妙地利用零碎時間,提高學習和做事的效率。
利用零碎時間,看似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卻蘊涵這麼多奧妙。父母有必要把這裏麵的學問告訴孩子,讓孩子明白時間是有限的,但是隻要懂得運用時間,就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做更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