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帶孩子觀看比賽,既是為了放鬆身心,也是為了讓孩子學習選手們拚搏的精神,是教育孩子的契機。可是如果在觀賽之前,父母不教育孩子注意觀賽細節,孩子可能在眾人麵前表現出不良的行為舉止,不但遭人厭煩,還會連累父母。
肖文亮非常熱愛乒乓球運動,在他的再三要求下,父母提前買了3張乒乓球比賽的門票。
比賽的日子終於到了,肖文亮和爸爸媽媽進入了現場觀看比賽。坐下後,肖文亮把外衣搭在自己前排的座位上。看比賽的時候不停地嘮叨著,比賽選手打了好球他就喝彩,反之則歎氣,激動的時候還用腳踢前排的座位。
不巧的是那天肖文亮有點感冒,所以不斷地抽鼻子,還把擦完鼻涕的紙巾扔在地上。一會兒,他又吃糖,還把糖紙貼在前排座位的後背。一會兒又是喝飲料,還發出“咕咚咕咚”的聲音。
比賽結束時,肖文亮竟然抱怨道:“什麼水平的比賽,太臭了。還不如讓我上!”他的話引來了周圍觀眾的極大不滿,而他自己卻渾然不知,他的爸爸媽媽則感到很不好意思。
近些年來,因為觀賽現場一些不文明、不禮貌、不規範的行為層出不窮,一些觀眾把觀眾席當做自己發泄的場所,出現了一些毫無約束的狂躁行為。因此,做文明禮貌的觀眾,讓孩子重細節,講禮儀,既是為自己考慮,也是為別人考慮,更是為整個比賽在井然的秩序中進行考慮。
想讓孩子學會注重觀賽細節,父母應該和孩子一起做文明的觀眾,這就要求注意這樣一些禮儀細節。
第一,看比賽要提前進場。
到體育場館看比賽的人,基本上都是體育迷,因此如果誰遲到了,多半不是因為故意的,而是被意外事情耽誤了。這就提醒家長和孩子,一定要提前達到觀賽地點,以免影響別人觀看比賽。如果能提前15分鍾到半個小時入場,不僅能讓你從從容容地找到座位,而且觀看比賽時也會有更好的心情。
第二,遲到了要等待引導。
有些比賽項目不允許觀眾隨意走動、大聲說話。因此觀看這種比賽時如果遲到了,一定要聽從工作人員的引導,在看台入口處耐心等待,等比賽暫停或中場休息的時候再進場。如果遲到了,請不要對號入座,而應該找一個靠邊的位置坐下來,這是出於對其他觀眾的尊重。如果有急事要提前退場,也應盡量等到比賽中場休息時再離開。
第三,不要讓孩子把看台當餐台。
帶孩子去看比賽,別讓孩子把看比賽當成去野餐,大包小包地帶一大堆吃的喝的。在現場看比賽,不吃東西也是對運動員的一種尊重。換位思考一下,運動員在場上奮力拚搏著,他們渴望聽到觀眾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而不希望看到觀眾鼓著腮幫子大吃大嚼。
第四,離場時讓孩子把身邊的雜物帶走。
告訴孩子:“賽後不僅要把自己的雜物帶走,還應把鄰座的雜物也一並帶走,如果你看到這樣的觀眾,你應該對他們表示敬意。”在我們身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注意維護公共環境衛生,並帶動和影響周圍的人。例如,有的人會隨身帶著一個小塑料袋裝垃圾,把自己的雜物及垃圾收集起來,扔進垃圾箱。對於這種行為,父母應鼓勵孩子學習。
第五,教育孩子要盡量保持理智,不要大吵大鬧、大聲尖叫。
當運動員發揮欠佳或失利時,叫孩子不要埋怨,當裁判判罰不是很正確時,不要謾罵裁判,更不應向場內投擲雜物。當運動員表現得不錯時,可以讓孩子使用一些文明禮貌的口號、標語為運動員加油。使用鑼鼓、樂器等有聲物品時應注意安全,避免碰觸他人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