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把零錢隨時放入存錢罐
生活中,孩子經常會有一些零錢,比如孩子表現不錯,父母獎勵給孩子幾塊錢。有的孩子一旦有了錢就馬上買零食,而有的孩子卻在父母的教育和引導下,把這些小錢放入了存錢罐。父母不要認為是小錢,就放縱孩子亂花,而應該讓孩子意識到,把小錢存起來,日積月累就能成為大錢,這就讓孩子掌握了一個理財細節。
林女士的寶貝兒子上幼兒園了,每天她都會給兒子一元零花錢。後來林女士發現兒子不管喜歡不喜歡,該買不該買的,都會把那一元錢花完了才回家。林女士對兒子說:“兒子,如果你能把每天那一元錢存起來,如果你攢了5元,媽媽會獎勵你一元,你看好嗎?”
兒子躺在沙發上想了半天,說:“媽媽,那我一天不花錢,也管不住自己啊,再說有的東西我必須買啊!”林女士拉著兒子的手說:“兒子,媽媽不是不讓你花錢,隻是希望你存錢,該花的還要花,比如你買一支鉛筆花了5角錢,剩下的5角錢就要存起來。”兒子高興地說:“就這麼定了。”
幾天後孩子的表現贏得了林女士的認可,他每天花了多少錢都會告訴林女士,並當麵把剩下的錢放進存錢罐,林女士也兌現了諾言。
身為父母,我們知道存錢就是一個細節問題,有時候手頭有幾塊錢、幾角錢如果不存起來,可能不知不覺就花掉了。孩子也是這樣,如果不引導孩子把這些小錢及時放入存錢罐,當孩子手頭有錢時,就會隨手花出去。因此,父母有必要告訴孩子理財的細節問題,那就是把小錢存起來,這樣就會越積越多,等到需要用錢的時候,就不需要向父母要了。
教育專家建議家長給孩子準備一個存錢罐,並教孩子使用存錢罐。通過存錢的過程,讓孩子循序漸進地學習理財,為以後成為“富小孩”打下基礎。簡單的方法就是讓孩子把每個小錢放入存錢罐。
第一步,帶著孩子去商場挑選一個存錢罐。
大部分的孩子都喜歡可愛的禮物,因此爸爸媽媽可以在孩子的重要日子,帶孩子去挑選他們喜歡的存錢罐,當做禮物送給他們,這也會讓孩子更加重視自己所選擇的禮物。
第二步,和孩子一起存錢。
每一天,你下班回家後,當著孩子的麵,把包裏的小錢放入存錢罐,並提示孩子把手頭的錢放進去。父母還可以和孩子玩一些把零散的硬幣換成紙幣的遊戲,讓孩子知道每個硬幣都很重要;還可以準備一些硬幣給孩子收集,讓孩子體會收集的快樂。
第三步,讓孩子見識儲蓄的神奇力量,養成儲蓄好習慣。
孩子最初可能不知道儲蓄能給自己帶來什麼好處,父母可以通過定期和孩子一起清點存錢罐裏的錢,讓孩子見證自己儲蓄的結果,見識儲蓄的神奇力量。每天1元、2元的零花錢或許並不算什麼,但是如果孩子能夠每天堅持攢錢,一年下來的累積也足以實現孩子的很多願望。
告訴孩子:“儲蓄是一個積少成多的過程,儲蓄的結果能夠滿足你的一些心願。”家長可以借用儲蓄的道理,教育孩子:節約在於細節,在於平時的點點滴滴。這樣可以使孩子養成儲蓄的好習慣,及早為未來做準備。
在孩子最開始存錢的時候,父母可以使用雙倍儲蓄法獎勵孩子的儲蓄行為。即每當孩子把一元錢放進存錢罐時,父母也把一元錢放進存錢罐,作為對孩子的獎勵。父母也可以事先約定一些條件。例如,孩子如果在某一時間內花掉儲蓄的話,父母便會把自己的部分取回。這種方法既可以增添孩子儲蓄的動力,又可延長孩子儲蓄的時間。
讓孩子學記賬,經常審視自己的開支
父母要告訴孩子一個重要的理財細節,那就是學會記賬,把每筆開支記下來,並經常翻開看看,審視一下自己的開支,看錢是否花得合理。
鮑勃每周都有5美元的零花錢,可是他花錢無計劃,經常早早地把那5美元花掉了,然後又向爸爸媽媽要錢。
有一天,鮑勃向爸爸要錢的時候,爸爸拒絕了。正當他難過的時候,爸爸遞給他一個小本子,對他說:“鮑勃,這個本子送給你作為賬本,以後花錢後把每筆支出記下來,來吧,小家夥,我告訴你怎麼記賬。”
鮑勃似乎不太願意,他說:“爸爸,我花錢心裏有數,我看沒有必要記下來吧!”爸爸說:“是的,我想你說的有一點道理,錢花掉後,短時間內你可能記得,但是過幾天就會忘掉的,而如果你把每筆花銷都記下來,經常翻翻賬本,就可以發現自己哪些錢花的合理,哪些錢花的不應該,這樣你就不會亂花錢了,明白了嗎?”
“哦,是的,爸爸,你說得有道理。”鮑勃點點頭,就這樣爸爸教會了鮑勃怎樣記賬。鮑勃記得很認真,並經常翻看賬本。有時他會自言自語地說:“哦,天啊,我這筆錢花得真是不應該,下次我一定不會這樣了。”每當爸爸聽到鮑勃這樣說,心裏都會很高興,他知道鮑勃在理財方麵又進步了。
理財專家表示,培養記賬的習慣是學習理財的第一步。記賬,這看似是個很俗的事情,常常被有些父母和孩子忽視,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個細節對培養孩子的理財能力確實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