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孩子學會了記賬,並養成了經常翻看賬本、審視自己開支的習慣,那麼好處是很多的。
(1)記賬可以讓孩子看到自己的錢到底花在了哪裏,花了多少錢。在賬本上,這些都是一目了然的。
(2)記賬可以使孩子養成做事有計劃、購物有預算的習慣,增強孩子的自律和管理錢財的能力。
(3)記賬可以讓孩子懂得“精打細算、開源節流”的道理。通過記賬,孩子自己就會不斷地總結:哪些錢不該花。
如果你的孩子也有亂花錢的習慣,不妨先教他記賬。當然了,記賬不是一個形式,而是用於經常翻閱的,讓孩子時常審視自己的開支賬單,會使孩子從中不斷反省自己不明智的開支。
一位父親是這樣做的:他的孩子在上小學的時候,每周能得到10元的零花錢,這10元錢完全由孩子支配。但是必須記賬,每周末他要檢查一次。凡是發現有不合理的開支,下周就會減少孩子的零花錢。
通過記賬可以讓孩子掌握自己的收支情況。財務專家表示,記賬理財比投資更重要,記賬是一個孩子學會理賬的第一步,它可幫助孩子定期審視“收入”和支出的情況,隨時修正自己不良的花錢行為,奠定累積財富的良好基礎。所以,家長千萬不要讓孩子忽視記賬這個細節。
讓孩子懂得收集廢品也是一種理財方法
孩子喝完飲料,手裏拿著空瓶子,有的家長會說:“扔掉吧,拿著幹什麼?”這看似平常的一句話,其實忽視了一個理財細節,那就是收集廢品賣錢,培養孩子的理財意識。在美國,很多富翁家長都很重視這個細節,他們鼓勵孩子把家裏的廢品收集起來,有時候甚至鼓勵孩子到鄰居家收集廢品,然後把廢品賣掉換取零花錢。
瑞森的父親是一位千萬富翁,但是父母給他的零花錢卻很少。有一次瑞森請求父親多給自己零花錢時,父親告訴他:“想多要零花錢就要想辦法掙,如果你什麼都不幹,零用錢自然會很少。”瑞森撒嬌道:“我也想掙錢啊,可是哪裏有掙錢的機會啊?”父親笑著說:“我告訴你一個掙錢的機會吧。”
瑞森馬上問:“什麼機會,快告訴我吧!”
父親說:“我們小區的街道上有很多垃圾桶,裏麵有很多飲料瓶,你可以把那些瓶子收集起來,然後賣給廢品收購站,換取零花錢。”在父親的提示和幫助下,瑞森一有空閑就沿著街道撿飲料瓶,有時還到鄰居家收購飲料瓶。
付出了汗水的瑞森懂得了金錢是來之不易的,漸漸養成了節儉的習慣。
比起直接給孩子零花錢,不如鼓勵孩子收集廢品掙零花錢。很多家長不缺錢,孩子要零花錢他們就給,致使孩子不懂得金錢的來之不易,花錢的欲望一步步地膨脹。相比較而言,讓孩子收集廢品賣錢,不但可以培養孩子的生意頭腦和吃苦精神,還能讓孩子感受掙錢的不易,有助於培養孩子節儉的品質。
孫女士的兒子6歲了,和其他同齡的孩子一樣,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最要命的是買次進商店,就哭著鬧著要買這要買那,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為了這事,孫女士和丈夫費了一番心思,最後,他們想到了一招——讓兒子攢廢品。別說,還真管用了。
一個周末,孫女士鄭重其事地帶兒子參觀了一家廢品收購站。兒子留戀於大堆大堆的瓶瓶罐罐、紙堆鐵山之間,他驚訝地發現平常自己隨手丟掉的東西可以拿到這裏換錢。隨後,孫女士又帶兒子到圖書館查閱了大量有關環保、資源再生的資料,兒子在那裏學到了很多知識。回到家後,孫女士和兒子商量:“兒子,從今天開始,咱們一起攢廢品,喝完的奶瓶、飲料瓶都要放到塑料袋裏,畫完畫後不要把紙扔掉,外出看到小紙箱撿回來……”兒子高興地說:“咱們還要說服爸爸把喝完的酒瓶、易拉罐收好……”
從此以後,孫女士開始和孩子收集奶瓶、塑料袋,到大紙箱、易拉罐、啤酒瓶……攢夠了一小袋,就放到小草屋大紙箱中。在積攢的過程中,孫女士和兒子一起動手分類、整理,兒子覺得很有意思,忙得不亦樂乎。周末的時候,孫女士和兒子拎著大箱小包的去收購站賣廢品,這讓兒子覺得很有成就感。看到兒子實實在在的進步,孫女士和丈夫感到由衷的高興。
為了保持兒子對攢廢品的興趣,同時塑造他勤儉節約的良好品質,孫女士把賣廢品所得的錢的保管權和使用權交給兒子。孫女士和兒子商定:“這些錢隻能用於買你喜歡的書。”雖然一個月下來攢的錢隻夠買一兩本小人書,但兒子知道這是辛苦掙來的錢,所以他學會了珍惜,既愛護書,也珍惜錢,到了商店再也不亂要東西了。
生活中,像收集廢品這樣的事情,是孩子很願意做的,因為他們覺得很好玩,再說還能換取零花錢,父母不妨鼓勵孩子去做。比如,家裏平時喝的飲料瓶、易拉罐,不要隨便扔掉,而讓孩子分門別類地收集起來;家裏的廢舊報紙、塑料袋不要隨手扔掉,而是讓孩子收集起來;同時,還可以鼓勵孩子在上學的途中收集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