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確蕭山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背景與大環境,客觀分析蕭山經濟社會的發展階段及麵臨的一係列挑戰的基礎上。可以明確,蕭山經濟社會發展在未來5—10年中,應確立以城市化推進工業化、城市現代化和工業現代化協調互動的戰略指導思想,堅持弱化縣域行政概念、強化經濟社會功能定位、反映大都市品質和容量的戰略原則,實現蕭山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從“強縣戰略”向“都市型”發展戰略的轉變。通過確立“都市型”發展戰略,打造“實力蕭山、魅力蕭山、活力蕭山”。蕭山經濟社會發展相應的分階段總體戰略目標為:2005年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2007年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上遊水平;2010年達到中等發達國家前列水平,開始向發達國家水平衝刺。
一、戰略指導思想
蕭山在改革開放30年來,特別是實施“強縣戰略”以來,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綜合經濟實力排名浙江第一、躋身全國前列。回顧蕭山多年來“工業興縣”的發展曆程,工業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以及由工業化進程帶動的城鎮繁榮,這一“強縣戰略”的特定模式推動的數量型增長構成了蕭山經濟社會發展30年的基本路徑。然而,在當前蕭山的工業經濟總量達到“千億”級水平,蕭山的經濟發展處於工業化中期向工業化後期跨越的關鍵時期,蕭山的發展平台從“縣域城市”轉變為大都市的背景下,蕭山的經濟社會發展正麵臨著一係列全新的挑戰,如何實現工業“質的飛躍”,實現經濟結構“質的飛躍”,實現城市品質“質的飛躍”,實現社會文明“質的飛躍”?
應該指出,“強縣戰略”所依賴的“片麵強調工業化,忽視城市化”的指導思想顯然已經落後於蕭山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階段和背景,不能符合蕭山在21世紀實現第二次騰飛的戰略要求。蕭山經濟社會發展在未來5到10年內,應確立以城市化推進工業化、城市現代化和工業現代化協調互動的戰略指導思想。同時,戰略思想應弱化縣域行政概念、強化經濟社會功能定位、反映大都市品質和容量,用大視野、大目標、大思路構思,以大氣魄、大舉措、大手筆運作,實現大開發、大發展、大提高。
確立以城市化推進工業化的戰略指導思想,是基於對蕭山過去經濟社會發展經驗和教訓的認真總結,是基於對蕭山當前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現狀的客觀認識,是基於對蕭山未來經濟社會發展所麵臨的環境和背景的清醒判斷。首先,蕭山工業經濟的總量水平和以傳統製造業為主體的工業結構,使蕭山工業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不可能繼續依靠單純的數量型擴展來實現,推動經濟發展的手段、途徑和方式均應有所改變有所創新,用資本化、科技化和信息化推動工業化,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是蕭山工業實現新的跨越式發展的必然選擇。然而,用什麼吸引資本?用什麼承載科技?用什麼溝通信息?可以認為,沒有高度城市化所形成的資本集聚、人才集聚和信息集聚等要素集聚能力,就無以形成和集聚蕭山工業經濟新的發展動力和可持續增長能力;其次,蕭山經濟發展的經驗已經證明,城鎮工業化並不能有效地推進城市化的進程。如前所述,以金融商貿服務為主體的現代第三產業發展的嚴重滯後並不是工業高速增長的必然後果,它恰恰反映出蕭山經濟發展中二、三次產業之間聯動機製的缺失,而這種缺失必將阻礙蕭山未來的工業化進程。因此,通過大力推進城市化和城市現代化,帶動現代第三產業的超常規發展,通過培育和發展都市型產業群體,推動產業結構的高度化,促進二、三次產業的聯動互進,應該成為推動蕭山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新的推進模式。最後,“撤市建區”雖然在行政區劃上把蕭山並入了大杭州,但這隻能說是地理或物理意義的結合。蕭山和杭州是否能夠成為一個真正的整體,共同融入大都市,實現化學意義上的有機結合,將取決於蕭山在未來的經濟社會發展中是否能夠盡快立足於大都市發展的平台,努力彌補與杭州老城區城市化水平的差距,大力推進城市化進程,完善城市社會結構和社會功能。與其不然,蕭山人在意識上將永遠不會把自己視為“杭州人”或“都市人”,蕭山也無法建立起積極、健康、文明的都市型市民社會。
二、發展戰略定位
根據上述戰略指導思想和原則,蕭山經濟社會發展在未來5—10年中,應從“強縣戰略”轉變為“都市型”發展戰略。通過確立“都市型”發展戰略,提升產業結構,改善經濟運行質量,推進新型工業化和工業現代化進程,以都市經濟的發展和經濟轉型增“實力”;大力推進城市化進程,高起點規劃城市功能和空間布局,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增強城市的經濟集聚、人口集聚和功能集聚,以大都市建設和城市轉型創“魅力”;全力推進對外開放,進一步深化體製改革,提高全民文化素質和道德素質,實現社會經濟協調發展,以改革開放和社會轉型添“活力”。打造“實力蕭山、魅力蕭山、活力蕭山”,使蕭山成為大都市杭州手上一張最具分量的“金質”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