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上述戰略指導思想、戰略定位和戰略目標,蕭山在新世紀之初實施“都市型”發展戰略,傾力打造“實力蕭山、魅力蕭山、活力蕭山”的戰略重點和措施,包括:(1)都市經濟發展方麵。提高經濟運行質量與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加速工業園區的布局調整與空間集聚,發展包括現代金融商貿、物流業、都市型農業的現代都市型產業。(2)大都市建設和城市發展方麵。全力推進城市化進程與明確城市功能定位,合理規劃城市空間布局與完善城鎮體係,加速城市基礎設施與現代交通信息網絡建設。(3)都市型社會發展方麵。促進科技、教育發展和人才集聚,推進包括旅遊、會展和體育等內容的生態健康產業發展,促進社會、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4)改革開放方麵。大力推進對外開放,深化體製改革,轉換政府職能。
一、都市經濟發展
1.提高經濟運行質量與促進產業結構升級
經濟運行質量的提高與產業結構高度化,是提高蕭山經濟競爭力的需要,是接受區外經濟輻射的產業載體,是增強區內輻射的途徑。蕭山提高經濟運行質量與產業結構升級的指導思想是:加快國際化進程,大力引進資本化和信息化程度高、產業帶動能力強的優質產業,主動參與區際分工,利用上海發展極的正麵輻射,結合杭州產業戰略性結構調整,以經濟結構提升和經濟質量提高為主線,以體製創新和技術創新為主推動力,采用高新技術改造和對接傳統產業,利用資本市場重組和支持優勢企業,加快製造業升級和產業結構高度化步伐,完成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改善經濟“二元”結構。基本思路是:以提升國際競爭力為目標,以產業升級為核心,以培育製造業基地、上市公司、發展現代物流與商貿帶動產業升級為突破口,通過積極推進國際化進程和國內區際分工與合作,技術創新、製度創新與結構調整聯動,產業融合與產業升級聯動,企業作為與政府作為聯動,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實現從要素價格優勢向製造優勢轉變,在國內市場競爭中實現從製造優勢向經營優勢、從產品優勢向品牌優勢的轉變。重點戰略措施包括:打造一個跨區域的世界級製造業中心(輕紡產業),兩個國家級製造業中心(汽配業,鋼構網架業),10家以上境內外上市公司,100個行業強勢品牌。
2.加速工業園區的布局調整與空間集聚
工業園區是工業化與城市化的最佳結合點,是經濟要素空間布局的主要載體,是吸納要素的重要途徑,也是消除經濟社會“二元”結構的主要通道。蕭山工業園區的布局調整與空間集聚的指導思想是:充分利用全球經濟結構調整的良機,把握國際高科技資本流動的新走向和國內資本的轉移趨勢,密切關注和重點利用上海外資產業轉移新動向及杭州產業格局的新發展態勢,以工業園區和開發區為載體,大力吸納規模大、質量高、輻射能力強的國內外產業資本,以區域經濟的總體推進、空間布局合理與集聚為目標,建立起“政府為引導、企業為主導、市場化運行”的運作模式,解決好城市化與城鎮化過程中的產業依托問題,提高工業園區對工業生產要素吸納能力。基本思路是:徹底打破現有行政區劃限製,扭轉小型園區鎮鎮開花的局麵,園區整合要與行政體製改革和行政區劃調整聯係起來,要依托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合結構布局,有利於產業集聚、互動和園區聯動;從外向度、科技度、產業輻射力著手提高園區產業的綜合競爭力,從產業鏈的延伸著手拓展園區的產業內涵;進一步提高園區的集約、集聚程度,構築起以工業園區為依托的“發展極”和“發展軸”,實現分層次梯度推進,增強園區產業的對外輻射力。重點戰略措施包括:高起點規劃和資本化運作88平方公裏的江東工業區;以四大優勢產業為依托,建設紡織印染、機械汽配、羽絨服裝、鋼構網架生產基地(園區);培育若幹特色工業園區。
3.發展現代都市型產業
全球性經濟結構的調整和蕭山經濟發展平台的改變,要求蕭山通過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和高度化優質產業的培育發展,走出一條新型工業化的道路。其中,大力發展以高加工度消費品製造業、電子信息產業、金融商貿服務業、現代物流業、都市型農業、生態健康產業為代表的現代都市型產業是蕭山未來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的必然方向。以現代物流業和都市型農業為例:
隨著錢塘江大通道的建設,蕭山在交通區位上的某些優勢有可能逐漸喪失,同時杭州都市化發展中又形成了巨大的物流市場,發展現代物流業對於蕭山既是應時之舉,又是發展之策。蕭山發展現代物流業的基本思路是:以現代化、社會化、產業化為方向,堅持“市場主導、企業主體、政府推動”的基本方針,依托現有的“工業園區、專業市場、都市農業”,統籌規劃、合理布局,調整結構、突出重點,培育一個主體(第三方物流),構築兩個平台(物流信息體係和物流運輸體係),選擇三個突破口(專業市場提升、商業物流配送服務、開展口岸物流服務),多層次參與,全方位發展的現代物流產業格局。爭取盡快形成以現代物流為紐帶,第三產業得到大力發展的局麵。
都市型農業是蕭山經濟發展中的一個亮點,極具發展潛力。蕭山發展現代都市型農業的指導思想是:積極探索土地製度創新,主動尋求多元化投資機製,構築集約化運作模式,形成梯度式發展局麵。基本思路是:形成“品牌化經營、標準化生產、機械化作業、產業化經營、社會化服務、現代化管理”的現代農業經營格局;構建“都市型、科技型、外向型、觀光型、規模型”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培植“蔬菜、水產、畜牧、花木、茶果”等特色農副產品結構係列;建立市場、企業、中介、農戶“四位一體”穩固的、緊密的農業產業化組織形式和內在利益機製。重點實施“三大工程、五大戰略”,完成“四個轉變”。三大工程為:一是農業生物工程;二是實施信息工程;三是實施設施工程。五大戰略為:一是科教興農戰略;二是體製創新戰略;三是梯度發展戰略;四是品牌化戰略;五是全球化戰略。四個轉變為:一是傳統農業、城郊農業向都市型農業轉變;二是土地經營從粗放型向規模集約型轉變;三是資本投入從原始積累型向多元化轉變;四是農產品從數量型向質量安全型轉變。
二、大都市建設及城市發展
1.全力推進城市化進程與明確城市功能定位
加速推進城市化進程,從根本上消除城鄉“二元”結構,是蕭山現代化發展麵臨的一個重大課題。蕭山推進城市化進程的指導思想:一是把城市化作為推動蕭山工業化和現代化抓手,努力提升蕭山的資本集聚、人才集聚、信息集聚等要素集聚能力,為蕭山經濟的第二次騰飛建立起大都市平台;二是增強城市化與工業化的互動機製,使城市化與產業園區建設、塊狀經濟整合、產業結構高度化形成互動;三是以經濟布局為基礎組織城市空間結構,實現城市化進程與城市點狀式組團發展模式結合。通過大氣魄構思、大手筆運作,大力提高蕭山的城市化和城市現代化水平。力爭到2005年使蕭山城市化水平達到50%以上,2007年爭取達到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