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的話不多,但恰到好處。俗話說:多吃無滋味,多話不值錢。關鍵是要說到點子上,簡明扼要,言簡意賅,點到為止。經過大腦的過濾,說出來的話就會少了很多的不遜和莽撞。多思多想後說,這是說話得體大方、事情順利辦成的有力保障。
話多必有失,甚至會招來禍患。石秀告訴楊雄潘巧雲與和尚通奸,就沒有細細思量,直來直去的把話挑了個明明白白,結果讓潘巧雲鑽了空子,兩兄弟差點反目成仇。祝家莊口出狂言,曾頭市驕橫跋扈,也都是犯同樣的錯誤。他們沒有摸清梁山的實力,就揚言踏平水泊。他們說這些話就欠考慮,如果他們不張揚,不揚言要與梁山對抗,而是神不知鬼不覺地做好充分的準備,然後不給梁山準備之機,他們可能不會敗的那麼慘,他們錯就錯在舌頭走在了思維的前麵,所以會滿口大話,滿嘴胡言。不管何時何地,說話的藝術如果把握好了,化幹戈為玉帛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現在,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有些人抱怨他的朋友不替他保守秘密,使他遇到了很多麻煩。曾這樣一則故事:森林裏,狐狸對刺蝟饞涎三尺卻苦於無從下手。但刺蝟和烏鴉是好朋友,刺蝟對烏鴉說:它也有致命的弱點,在它腹部有一個小眼,當它蜷起來的時候,隻要對著那個小眼吹口氣,它就會癢癢難忍而打開身體。正巧烏鴉有一天被狐狸逮住了,為了保全自己,它出賣了刺蝟,最終刺蝟葬身狐口。很顯然,如果你一直在埋怨烏鴉,那你就錯了,其實是刺蝟自己出賣了自己,它的秘密它不說,誰能知道呢?當然,這個故事並不是讓大家把自己裏裏外外把自己包裹個嚴嚴實實,不去交友,沒有交流。它隻是告訴你,關係到自己正常生活乃至生命的秘密,絕不可以輕易地告知他人,哪怕是你最好的朋友。如果你自己說出去,然後又傳開了,不要抱怨別人,因為最早說出秘密的是你自己,你自己都管不了自己的嘴,怎麼能去要求別人呢?所以,三思而後說,可能給你帶來大收獲,也會給自己減少不必要的麻煩和煩惱。
都說言多必有失,可言少也不一定沒有失誤。俗話說: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切記言談莫論及人非,兩個人談話不要說第三個人的是非。如果一張嘴便出漏洞,一說話便有破綻,話雖少也會有意想不到的麻煩。當然,話少並不代表意思不能表達,有的時候,在談話的過程中,肢體語言也能起到非同尋常的作用。說話者完全可以利用說話的表情和動作取勝,與其利用說話的內容,倒不如製造說話的氛圍,來抓住對手的心。
要想防止禍從口出,就要學會守口如瓶。吳用去賺盧俊義上梁山時,李逵非得跟著去,吳用知道他一開口就會惹出事來,就讓他扮作啞道童,不要說話,隻做啞子一般。結果李逵隻是裝啞,事情果然進行得很順利。
【智慧金言】
管住自己的嘴巴,不要談論自己,更不要議論別人。談論自己往往會自大虛偽,在名不副實中失去自己;議論別人往往陷入雞毛蒜皮的是非口舌中糾纏不清。每天下班後和你的那些同事朋友喝酒聊天可不是件好事,因為,這中間往往會把議論同事、朋友當作話題。背後議論人總是不好的,尤其是議論別人的短處,這些會降低你的人格。不要逞一時的口舌之快,而露出破綻,那樣損傷的隻能是你自己。俗話說,“膠多不黏,話多不甜”是有道理的,因為言多必有失,所以才有了“沉默是金”的格言警句。世界是靠一雙手做出來的,而不僅僅是靠一條舌頭攪和出來的,言多必有失,有失就會得罪人,所以要三思而後說。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在人際交往中,如果你發現在說服對方時,對方對某一事情已有了固定的看法或做法,對你所談事情本身又非常敏感或反感,就事論事已難以突破僵局,直截了當、一針見血、直抒胸臆也不會取得好效果,特別是被說服者具有強烈反抗心理的情況下,那就要換換方法了。且看宋江如何說服呼延灼入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