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4章 交際:八麵玲瓏,左右逢源(5)(1 / 3)

其三,假象容易蒙蔽人的眼睛。20世紀80年代初,西服進入了中國市場。許多地方,尤其是大、中城市,穿西服成為一種時髦、一種風度。一些經營者觀察到舉目可見的著西服者,認為西服的需求量還大得很呢,應當立即上馬搞西服。於是,西服生產線不僅在大、中城市落戶,一些偏遠山區小市也引進了許多條。結果大量積壓的西服,帶來了到處可聞的賤賣聲,滿街可睹的減價招牌,使不少服裝廠關門倒閉。事實上,這些觀察者是被假象所迷惑。西服剛時興之時,一些單位為了規範形象,花錢為職工做西服,在這樣一個非正常的背景下,產生了一種市場需求量大的假象。風氣一過,假象自破。所以,為了避免被假象所迷惑,觀察一定要和思維活動密切聯係在一起,通過紛繁複雜的表象去把握事物的本質。

江湖騙術往往利用假象騙人錢財。原本是一張雪白的紙,隻見“大師”用力一拍,紙上竟然出現了一個血手印,於是“大師”告訴你家裏的狐狸精、妖魔鬼怪已經被他降伏了。“大師”接下去把出現血手印的紙往水盆裏一放,血手印又慢慢消失了,“大師”的解釋是,鬼怪最終被驅走了。

這些神乎其神的現象其實隻不過是小把戲,都是一些化學試劑、化學藥品、化學反應起的作用。例如,酚酞遇堿變紅,遇酸會褪色,所以白紙血印就時顯時消。

眼觀不一定為實,對於眼觀的現象必須分析。

我們身邊的一切都得我們去認真質疑和分析,惟有如此,才能產生新的智慧。

對所觀之物進行比較是分析。人生中有“揚長避短”之說,軍事上有“知己知彼”之說。常言說得好:“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應比較所觀之物之間的差異性與同一性。

對所觀之物進行質疑是分析。總得找出個“為什麼”來,才能做到心中有數。世上許多現象都能找出可疑之處,許多騙局有很多破綻和不合邏輯的錯誤。見疑思疑,思辨明晰,可以少上當受騙;見疑不疑,思辨無能,常引發出令人終生遺憾的錯誤。

對所觀之物進行鑒別是分析。世界上的人和事是複雜的。現象掩蓋本質、打著科學的外衣行騙、魚目混珠、障眼法蒙人,以上種種,極為普遍。因此需要鑒別真與偽、科學與迷信、真實與假象、美與醜、善良與偽善。

對所觀之物進行判斷是分析。判斷的“判”乃批判、否定,若要學會“判”,當然要訓練分析能力,分析出差異,才好判誰是誰非。

【智慧金言】

察言觀色也是分析。分析是路,它能從支離破碎的觀察材料中,從不起眼的蛛絲馬跡中,從細微的言行變化中,用一個一個的推理,一步一步走,由現象至本質,由零散到完整,由未知到已知,從而得出正確結論。

他人不是我

阮氏三雄中,人們唯獨對阮小七的印象深刻,因為阮小七的個性鮮明。在水泊梁山眾好漢中,阮小七活得最瀟灑,他個性獨立,行為果斷,頭腦中沒有什麼清規戒律,自由自在地活在世上。描寫阮小七獨立性格的情節主要以下幾個。

一是第七十五回“活閻羅倒船偷禦酒”。陳太尉到梁山招安,阮小七把朝廷官員作弄了一頓,接陳太尉一行上船後故意將船弄得漏水,然後借機將太尉一行轉到其他船上,卻留下了禦酒。阮小七叫人取出一瓶禦酒,聞得噴鼻馨香,也無碗瓢,和瓶便呷,一飲而盡。吃了一瓶道:“有些滋味,一瓶哪裏濟事,再取一瓶來!”又一飲而盡。一連四瓶,吃得舒服,阮小七將剩下的六瓶禦酒,都分給水手眾人吃了,卻裝上十瓶村醪水白酒,還把原封頭縛了,飛也似搖著船來,趕到金沙灘。這一段寫出阮小七不怕天、不怕地的豪爽個性,根本就不把皇帝老子放在眼裏。

二是第九十九回,宋江攻入方臘宮殿後,阮小七搜出方臘的平天冠、袞龍袍、碧玉帶、白玉圭、無憂履。阮小七看見上麵都是珍珠異寶、龍風錦文,心想這是方臘穿的,我穿一穿也不要緊。便把方臘的龍袍穿上,跳上馬,手執鞭,跑出宮前,東走西走,在那裏嬉笑。童貫帶來的兩員大將見狀罵道:“你這廝莫非要學方臘,做這等樣子!”阮小七大怒,指著這兩個大將罵道:“你這兩個,直得甚鳥!若不是俺哥哥宋公明,你這兩個驢馬頭,早被方臘砍下了。今日我等弟兄成了功勞,你們倒來欺負我們。”後來,阮小七做了都統製,未及數月,被奸臣報複,削職為民。阮小七丟了官,心中反而高興。這一段情節把阮小七無拘無束的性格描寫得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