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在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中獨占兩名,除了金字塔外,在距開羅以北200多
公裏的亞曆山大城還有一座氣勢磅礴的燈塔。殊不知這座燈塔僅比胡夫大金
字塔低約10米,是古代世界第二座最高的建築物,而且,那時候它的名聲甚
至遠遠超過了金字塔呢。
據說亞曆山大下令以他的名字建立了亞曆山大城後,到托勒密一世(公元
前305~前283年)時,當年那個默默無聞的小村一躍成為繁華的大都市、東
西方貿易的集散地、地中海最大的海港。由於對外商品交換發達,船隻來往
頻繁,迫切需要有一座燈塔來指引船隻靠岸進港。古代這一奇跡就這樣應運
而生了。
關於這座燈塔的建造,曾經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故事:據說,公元前280
年秋天的一個夜晚,月黑風高,埃及皇家一艘迎接新娘的船隻,在興衝衝地
駛入亞曆山大港時,觸礁沉沒了。船上的皇親國戚及從歐洲娶來的新娘,全
部葬身海底。
這是一件震動埃及朝野上下的悲劇,埃及國王托勒密二世,為此下令在
最大的港口入口處,修建導航燈塔。經過建設者的艱苦努力,一座雄偉壯觀
的燈塔,屹立在法羅斯島的東端,距島岸7米處的為巨浪所衝刷的礁石上,
它就是亞曆山大法羅斯燈塔。
雄偉的燈塔,是由古希臘著名的建築師索斯特拉特設計的,整整花去20
年時間。總麵積930平方米。塔身用白色大理石砌築,石縫之間用熔化的鉛
水彌合。塔柱、塔基為花崗岩石料,並用玻璃片充填。據說,經當時科學家
和建築學家試驗鑒定,玻璃最耐海水腐蝕。
法羅斯島距亞曆山大海岸約一公裏的地中海南麵,是一座與陸地相平行
的小島。據考證,遠古時它曾是大陸的一部分。法羅斯島長2600米,寬400
至500米。島的東端為一整塊長230米、寬200米的巨石。托勒密一世時,修
築了一座全長為1300米的人工橋,把大陸與小島連接起來,成“工”字形
東、西兩港,東港為主要出入港,大約在
橋建成後便在上述岩石上修建燈塔。
塔由四部分組成。下層高60米,底部
呈正方形,由底往上逐漸縮小。它有十幾
層,三百多個房間,供管理人員和衛兵居
住,並作為存放物資器材的倉庫。它的頂
部為平台,四角豎有海神的巨大青銅鑄
像。平台下麵,正門上方鐫刻著建築師的
一行題詞:“生於開俄斯的台克西凡斯之子
——一蘇思特拉圖斯以海員的名義敬獻給兩
位救世神。”第二部分為八邊柱狀的建築,
高31米。第三部分為圓柱形,高15米,8
根花崗石石柱支撐著8米高的穹窿狀圓
頂,它是夜間導航的燈室。再往上便是海
神的立像。塔身高120米,加上塔基整個
高度約135米。塔內有螺旋形石級通燈室,
塔外有升降的吊車往上輸送燃料。整個燈塔由石灰石砌成,柱用花崗石,有
些部分飾以大理石和青銅。
具體的導航方法,未見記載,一說是那矗立於岸的高大塔體,成為亞曆
山大港的標誌,航隻駛近海岸五六十公裏時就能發現它。另一說是,燈室內
裝有一個巨大的磨光金屬鏡,白天能聚集陽光,反射到數十公裏之外,夜間
點火燃木,指引航船進港。還有人認為燈室內裝有透明的水晶石或玻璃鏡,
其作用類似今日的望遠鏡,能遠眺接近海岸的船舶;有人甚至稱此鏡為“魔
鏡”,說它的光芒可射到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它照到哪條船,哪條船就會立
即燃燒起來。
隨著各國商船的不斷來往,亞曆山大燈塔之名傳播到非、亞、歐三大洲
的許多港口和地方。歐洲各國語言中“燈塔”一詞,即為法羅斯島名的音譯。
早在13世紀,我國南宋著名地理學家趙汝適,可能是根據海員們的傳聞,在
其所著的《諸蕃誌》(約成書於1225年)中記述了這座燈塔的情況,但不確切。
他說:“相傳古有異人徂葛尼(即亞曆山大大帝),於瀕海建大塔,下鑿地為兩
屋,磚結甚密,一窖糧食,一儲器械。塔高200丈,可通四馬,齊驅而上,至
三分之二。塔心開大井,結渠透大江以防。他國兵侵,則舉國據塔以拒敵。
上下可容2萬人,內居守而外出戰。其頂上有鏡極大,他國或有兵船侵犯,鏡
先照見,即預備守禦之計。近年為外國人投塔下,執役掃灑數年,人不疑之。
忽一日得便,盜鏡拋沉海中而去。”
公元700年,亞曆山大發生地
震,燈室和海神塑像塌毀。關於此
事,傳說東羅馬帝國一位皇帝企圖
攻打亞曆山大,但懼怕其船隊被燈
塔照見,於是派人向哈裏發進言,
謊說塔底藏有亞曆山大大帝的遺物
和珍寶。哈裏發中計下令拆塔,但
是在黎民百姓的強烈反對下,拆到
燈室時便停止了。880年,燈塔修
複。1100年,燈塔再次遭強地震的浩劫,隻剩底層。燈塔失去了作用,成為
瞭望台,在平台上修起一座清真寺。1301年和1435年,經兩次地震,燈塔完
全毀壞。
1477年,卡特巴素丹王巡視亞曆山大,見燈塔的石塊狼藉於地,為預防
土耳其入侵,他命入在燈塔的原址上,利用原有石塊,修築一座城堡。1480
年,城堡落成,取名卡特巴。城堡四周築高牆屯兵把守,為亞曆山大海防要
塞。此後,城堡幾經滄桑,多次修繕。到1966年,它被開辟為埃及航海博物
館,展出繪畫、模型、實物等介紹埃及的造船業和航海史。為了發展旅遊事
業,城堡的廣場上不時舉行文藝演出和紀念活動。由於受到海風的侵蝕,城
堡的石塊風化嚴重。為保護這一重要古跡,埃及政府決定再次修葺,並撤出
四周的駐軍,使它向國內外遊客全麵開放。
一座古代建築奇觀就這樣從地球上消失得無影無蹤了。不過,在亞曆山
大城市的西郊還殘存著一座小亞曆山大燈塔,它位於地中海和邁爾尤特湖之
間的艾布西爾。艾布西爾曾是古代一個繁榮的小鎮,它同時兼有海港和湖港,
是亞曆山大港的補充。此塔仿照亞曆山大燈塔,約建於公元前後,其規模和
造型遠遠不如亞曆山大塔。塔高僅二十多米,共分三層,底層為四方體,上
小下大,第二層為八角柱狀,最上一層為圓柱體。塔內有階梯可通塔頂。整
個塔坐落在一個洞穴上麵,塔北有幾個古代墓坑,因而有人懷疑洞穴亦是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