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類民營企業即高新技術企業。這些企業多位於杭州、寧波的高新技術開發區和和科技孵化園內,企業經營者以“海歸派”、高校教師、科研人員等高素質人員為主,也有部分企業是以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轉型而來的。企業生產的高科技領域產品包括電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醫藥業、新能源與新材料、現代農業等各個門類。研發活動的開展對此類企業的成敗等同生命。高科技企業用於研發的費用,一般占其產品銷售額的5%~10%之間,最高的達50%。B類民營企業的比例近年來不斷提升。進入21世紀後,越來越多的浙商認識到模仿的局限,加大了技術投入的力度。廣博集團,累計投入4億元,每年有3%~5%的銷售收入用於研發,在加快文具產品升級的同時,開發納米產品,打入了沃爾瑪的營地。吉利集團自主研發了Z係列汽車自動變速器,填補了國內空白。賜富集團投資17億元研發了杜邦公司曾經嚐試失敗的聚酯薄膜直接拉膜技術,能耗降低了50%,每噸成本下降了2000元。越來越多的個私企業與高校、科研單位聯姻,建立了獎學金、科研基金。萬向集團、華立集團、正泰集團、德力西集團、飛躍集團等大型民營企業,不僅開辦研發機構,還設立了博士後工作站,全省有139家私營企業內部建立了科研機構。傳統行業裏,產業升級是浙商的一大契機。有代表性的浙江水泥行業在國家開放政策以後,用幾年時間就“幾乎控製了中國水泥前五十強中的半數企業,足跡遍布中國26個省市自治區。”中國水泥協會會長雷前治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目前浙江民營資本已經成為國內水泥行業最不可忽視的一股重要力量。”浙江兆山新星水泥集團莫先生說,“浙江水泥企業的飛速發展最初應該歸功於浙江經貿委2000年出台的一個政策。”《浙江省水泥工業結構調整與發展指導意見》。這份文件首次明確提出鼓勵支持浙江水泥業技術創新,建設新型幹法水泥生產線,給民間資本投資水泥產業以前所未有的機遇,當時全國絕大多數地區企業都還使用汙染很大、成本亦高的立窯生產。創建於1999年8月的兆山新星集團位於浙江諸暨市,2006年總資產達11.6億元,下屬12個子公司,在全國水泥企業中排名第18位。浙江民營水泥業的強勢崛起後,潮水般擴張於全國。浙江省經貿委建材冶金煤炭行業管理辦主任叢培江介紹,2006年浙江民營資本在水泥業的投資已遍及安徽、江西、湖南、北京、遼寧、陝西等26個省(市、區),涉及生產企業有180多家,運作資金在100億元左右。在浙江商人群裏,網易創始人丁磊是一個“另類”。因為網絡在實業成就天下的浙商眼裏是不成其為事業的。而在2003年前後,丁磊和他的網絡卻以一種十分戲劇化的方式引起了普通國人的熱切關注,因為正是網絡,使丁磊一度成了“中國首富”。這個自稱“跌倒了也要抓一把沙子在手裏”的寧波青年,從2002年第二季度起,就讓網易實現了淨盈利,股票領漲納斯達克。當年,網易成為納斯達克3600多家上市公司中表現最優異的股票,全球著名的財經通訊社彭博社評論說,“其成長性可以稱為納斯達克第一股”。
2003年10月10日,網易股價升至70.27美元的曆史高點,丁磊的紙麵財富超過了50億元人民幣,成為第一個靠互聯網做成“中國第一富豪”的創業者。與丁磊一樣,馬雲也是位網絡科技的風雲人物。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馬雲的阿裏巴巴為600萬中小企業提供外貿交易的平台,讓無數不懂外語、沒有出過國,甚至不知道任何國際貿易知識的中小商人找到了國際買家。2004年,馬雲創辦淘寶網,在兩年時間內戰勝全球最大的同業公司eBay易趣,取得75%的市場份額。2005年,阿裏巴巴成為陷入困境的雅虎中國的實際控製人,使自己從一個技術應用型公司變成了掌握一流技術的公司。為了解決網絡支付的信用難題,馬雲發明了第三方支付工具“支付寶”。它以阿裏巴巴為交易的擔保中介,解決了資金欺詐的問題,也讓企業間接地進入了金融服務領域。2007年的阿裏巴巴看上去是一個體係龐大而麵目不清的帝國,馬雲決定把已經實現盈利的電子商務項目拿出來,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在股市上一路飆紅,公司籌資順利完成。2007年,阿裏巴巴實現淨利潤9.678億元人民幣,全年營業收入超過20億元。2008年上半年總營業收入增至14.152億元,較2007年同期增長47.8%,淨利潤(股權持有人應占溢利)6.972億元,較2007年同期增長136.2%。杭州動漫產業的發展吸引了不少浙江民營企業。中南卡通、盛大邊鋒、盛世龍吟、渡口網絡、網創科技等40多家動漫製作和遊戲研發企業,紛紛落戶杭州高新技術開發區,加盟動畫基地。杭州作為動畫製作生產基地,涉足動漫產品研發、製作、加工、運營和周邊產品開發的所有相關產業領域,龍頭骨幹企業逐步從加工國外動漫產品轉向自主原創研發。企業品牌競爭力歸根結底取決於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和核心技術的開發。浙江民營企業一直以來存在兩大“軟肋”:技術創新能力與技術投資不足。越來越多的企業家認識到,唯有改變這一局麵,堅持技術創新,強化技術改造與產品開發、結構優化、規模擴張的聯結,才能走出了企業發展的新路子。2006年,浙江全省有1.66萬家私營企業追加了固定資產投入,金額達到785.2億元;投入技改資金和新產品開發資金達870.3億元,開發新產品6165個。中國社科院公布的全國民營企業自主創新50強,浙江占19席,全國民營企業自主創新十大領軍人物,浙江有4位。浙江民營企業在技術進步與創新方麵取得長足進步,但從國際先進水平及國內前沿來審視,僅是開了個好頭而已,欠缺之處依然多多。專家剖析:浙江民營企業一般靠民間資本原始積累自然演進生成,“故企業規模普遍偏小,大多為家族式企業,民營企業家文化程度普遍較低,限製了技術創新效率的進一步提高,尤其是技術創新缺乏較完善的人力資本支撐體係。浙江外向度較低,製約了先進技術的引進及外資企業技術的‘溢出效應’。這些局限與先天不足,在2008年國際形勢變化中,均暴露出抵禦風險能力差、應對市場變化能力不足的缺陷。
(三)應對危機與加速轉型盡管增長方式的轉變已經啟動並初見成效,但整個經濟水平的製約和長期形成的規模偏小狀態仍積重難返,遇到不利形勢便暴露弊端。2008年浙商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難,上半年,許多民營企業相繼發生成本上揚、產品滯銷、資金短缺等問題,撐不下去的企業隻有關門倒閉。溫州打火機業的情況可見一斑。溫州市煙具行業協會會長周大虎介紹,1993年前後溫州打火機企業有3000多家,近幾年在六七百家左右,而現在開工的不到100家。在溫州打火機產業20多年曆史上,曾經有過兩次較大的洗牌。第一次許多家庭作坊式的小工廠在過度競爭中被淘汰;第二輪遭遇歐盟CR法案,許多公司受影響。現在的大幅萎縮,是打火機行業經曆的第三次“劫難”。周大虎提到了前不久的一次行業年會。“以前年會都得大辦,請很多領導,來幾百號會員,大家喝酒到很晚,很熱鬧。今年我們一切從簡,業內的人聚一聚,商量對策。會上掛了條幅:‘攻堅克難,共渡難關;攜手共進,重振雄風!’”周大虎說,“現在公司利潤越來越薄。如果不開發更獨特的產品,即使這次熬過來了,下次也難躲過。”在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上,呂祖善省長作了《上半年全省經濟形勢和下半年政府工作的報告》,指出全省經濟運行麵臨四大難題。困難1,經濟回落過快且繼續下行:上半年全省生產總值9889億元,增長11.4%。這個增速雖仍處於快速增長區間,但增幅同比回落3.3個百分點。困難2,部分企業困難加大:成本大幅上升、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未包括社保支出增加費用)增長11.8%、資金供給日趨緊張、國外需求減少等因素的綜合作用,使我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麵達18.8%,同比擴大2.2個百分點,虧損總額111億元。困難3,完成物價調控目標難度大:由於國際能源、基礎原材料、糧食價格持續上漲,國內成品油、電力等價格壓力尚未全部釋放,加上2007年價格上漲的翹尾因素,完成全年物價調控目標難度不小。困難4,節能減排壓力加大:由於經濟增速整體回落,增加了完成節能目標的難度,一些固定能源消耗並沒有因企業生產增速的回落而減少。針對難題,《報告》分析既有外部作用,又有自身原因,是國際國內發展環境變化和我省經濟素質性、結構性矛盾迭加的結果。《報告》要求,下半年要重點促進工業平穩較快發展,推動工業加快轉型升級。政府、企業家和學者三方共同調研、探索,尋求“過冬”、化解困難之策,除了推出中小企業小額貸款等應急措施外,更從戰略上達成共識:直麵困難,主動應對,加速增長方式的根本性變革。2008年8月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了《進一步推進長江三角洲地區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意見》。這是國務院第一次對國內的區域發展提出規劃性要求。作為製造業大省的浙江,如何加快從“浙江製造”向“浙江創造”的蛻變,如何讓傳統企業朝世界級大企業集團轉型升級,是長三角一體化下關於“國際先進製造業基地”的應有之義。8月11日下午,北京國際新聞中心舉行“浙江民營經濟創業創新之路”新聞發布會,浙江省委常委、宣傳部長黃坤明,浙江省政協副主席、省工商聯會長徐冠巨等介紹了浙江民營經濟創業創新之路,並代表浙江人發出“轉型宣言”:收縮戰線,優化管理,加快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