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五章(3 / 3)

(三)陽光下的暗影以上著重介紹了浙商企業社會責任的新覺醒和新走向。就目前而言,多數企業家對企業社會責任的認識僅在啟蒙階段,甚至還存在相當大的偏頗與誤解,所進行的活動也存在局限性和膚淺性。生產過程的環境汙染,善待雇工等問題,遠未解決到位。台州一民企還發生了因反鎖宿舍而失火燒死多名雇工的事件,安全生產亦往往成為社會所關注的焦點。產品質量問題依然存在,除了名牌和品牌產品外,消費者所購買的商品缺乏質量保證。假冒偽劣的東西還在招搖過市,在杭州的小超市裏照樣有標著“天府花生、福建特產、杭州出品”的簡裝食品。2007年,省消費者協會共接到汽車類投訴3150件,占服務類投訴的12%。汽車已經與手機、商品房一起成為消費者投訴的三大焦點,而配件問題又是焦點中的焦點。省交通廳、省道路運輸管理局對汽車維修行業的滿意度進行問卷調查,關於配件問題的高達572%。2008年8月,據省運管局對全省11個地市的車主發放了2100份調查問卷,83%的車主最關心的是修車的配件質量,其次是維修質量、維修價格和服務態度等。金融安全問題。因為全省民間資本的活躍,非法集資等案件層出不窮。自2000年1月1日開始,前身為寧波證券公司的天一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以“保本付息”為誘餌,向客戶承諾“保證資產本金不受損失獲取的最低受益”,非法吸收公眾存款38億元。2006年9月,浙江麗水有“小姑娘”之稱的42歲婦女杜益敏因非法集資近2億元,被警方依法逮捕。四個月後,東陽本色集團26歲的掌門人吳英被拘。2008年,曾在杭州城炒金界呼風喚雨數載的浙江世紀黃金製品有限公司,涉嫌非法經營黃金期貨,涉案600億元。2008年6月3日,昔日的明星、“省青年星火帶頭人”、義烏金烏集團董事長張政建從北京出走,經香港至馬來西亞,滯留不歸,身後留下全麵停產的廠房和巨大的資產黑洞。7月21日,義烏市政府證實,“截至7月16日,金烏集團及其相關企業總共向8家銀行融資2.98億元。”分管工業的義烏市副市長吳森民說。有關民間借貸數額,仍在統計之中。其密友透露,張目前的欠款分兩部分,除了銀行貸款,“民間借貸本金8億,利息6億”。巨額民間借貸方是張政建出走的關鍵原因。從2007年底至今,浙江已有多名知名民企老板因無力償還數以億計的民間借貸而出走。2007年8月,義烏“一帆餐飲有限公司”老板朱世南一家突然失蹤,據傳當事人欠債約3億元;2007年11月,保興汽車銷售有限公司老板葉榮興突然下落不明,據傳欠債近5億元;2008年4月,東方萬博集團老板劉利輝卷款失蹤。特別不容忽略的是,生態意識仍未能成為社會的普遍共識。不少企業往往僅注重市場價值、自身利潤,而忽視那些缺乏賺錢效應的東西。對成本和收益進行權衡和比較,當眼前的經濟效益與環境保護難以兼顧時,往往會舍棄後者而追逐前者。他們不是通過更有效地利用資源,通過技術革新來增加盈利,而是過度使用不屬於自己的資源,將本應由自己支付的成本轉嫁到他人包括子孫後代身上。

正因為此,伴隨著浙商的快速壯大,浙江區域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仍在繼續,如水資源汙染嚴重。浙江區域江河幹流的部分支流和流經城鎮的河段汙染仍未根本改善。全省包括錢塘江等八大水係是浙江人的“母親河”,但八大水係和平原河網總體水質堪憂,區域環境汙染整治工作經常出現反複甚至倒退局麵。據浙江省環境監測中心報告,2004年浙江八大水係、運河和湖庫按年均值統計,水質類別為Ⅰ-劣Ⅴ類,其中Ⅰ-Ⅲ水斷麵類占52.1%,Ⅳ類占166%,Ⅴ-劣Ⅴ類占31.3%;僅46.7%的斷麵滿足水域功能要求。同時,近岸海域無機氮、無機磷嚴重超標,全省近岸海域超Ⅳ類海水比例過半,富營養化程度嚴重,赤潮頻發。農業和農村的水汙染成了浙江水環境汙染的主要源頭;工業汙染和生活汙染也各占兩成多;農村大量的生產生活廢物直接排放,汙染土壤,汙染河道;瀕海地區、杭嘉湖地區地下水超采嚴重,產生區域性地麵沉降。到2008年,八大水係情況有所改觀,消滅了五類水質。其次,城市和工業汙染程度高。隨著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生活汙水、生活垃圾大幅上升。雖然浙江城市空氣環境質量總體較好,但在部分地區汙染仍有所加重,城市空氣汙染正由單一的煤煙型向煤煙型和汽車尾氣混合型發展。浙江區域的酸雨問題突出。2004年,全省酸雨覆蓋率為89.5%;2007年,全省酸雨汙染達到92.6%。城市各功能區噪聲的超標率較高已成為城市的主要環境問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對城市環境基礎設施的需求急劇上升,但浙江城市基礎設施如城市汙水處理能力、城市綠化麵積滯後,還遠不能滿足城市生產和生活的需要。在城市和城郊結合部,由於缺少森林,空氣中的粉塵、二氧化碳不能被吸收,大大影響了空氣環境質量。浙江區域工業汙染控製的任務仍十分艱巨。隨著“十五”期間浙江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工業“三廢”產生量仍有較大幅度地增加。2008年8月,環保部門在對杭州親親家園等住宅小區臭味事件的蹲點調查中,發現了企業排汙超標的普遍性和嚴重程度,再次為人們敲響了環境形勢嚴峻的警鍾。報道說,經排查,餘杭環保分局良渚環保所已鎖定重點嫌疑企業:杭州西雅普康大有限公司;重點嫌疑區塊:親親家園小區以東、104國道以西、金家渡路以南、拱墅區以北。在排查過程中,良渚環保所發現僅1平方公裏的工業園區裏就有20多家作坊式小廠,其中不少小廠屬無證無照的黑廠。良渚環保所對廢氣汙染嚴重的杭州先風環境藝術有限公司、杭州比立橡塑有限公司兩家公司立案查處,並責令立即停產,對杭州西雅普康大有限公司進一步取證。浙江大學環境工程係教授劉超解釋,臭味常會集中在晴天的晚上及雨後。“晴天太陽落山後,地麵輻射減弱,大氣迅速冷卻,上層大氣降溫較慢,形成逆溫。由於工廠排放的汙染氣體比周圍空氣溫度高,汙染物僅能上升到熱空氣層的底部。在那裏,汙染氣體不再上升,而是被聚集在近地麵的空氣中,風速不大時,臭氣在空氣中呈水平高度,順風彌漫。

”同樣,大雨過後,空氣中濕度較大,水汽吸附程度較高,剛好給了臭氣吸附的機會。“在環保部門監測時,個別企業各項指標都符合要求。可是,周圍的住戶還是能聞到味道,這就是天氣原因造成的。”劉超說,當然也不排除個別企業會在晚上、雨天等時間段偷排、汙染的情況。據杭州市城管辦市政設施監管中心排水科科長王春華介紹,2007年在突查中發現48家企業存在較嚴重的偷排不合格汙水行為,至今“汙水偷排現象依然嚴重”。對於環境問題,各級政府通過加大引導與有效監管的力度,局麵有所控製。2007年6月22日,《台州日報》報道《椒江如何整治外沙岩頭化工區汙染》:外沙岩頭化工區,曾經是聞名全省的環保重災區,群眾要求徹底整治的呼聲一直很高,省政府也明令限期“摘帽”。椒江區領導向全區人民作出鄭重承諾: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發展椒江經濟,決不因整治不到位影響環保整治“摘帽”進程。減少醫化企業;先整治、後審批,先控製、後發展;嚴把項目審批關,從源頭上控製汙染;分3批對53個汙染嚴重的未批先建項目進行停產處理;對廢氣治理難度大、難以穩定達標排放的7ADCA、氟呱酸等產品實行限產或停產。海正化工停止了汙染嚴重的CCP、ABL中間體生產,東港集團停止了氯黴素、氨基蒽醌生產,九洲藥業停止了丙硫咪唑、SDM等產品的生產……與此同時,眾多醫化企業上報的幾十個項目也被椒江區設定的“門檻”堵在門外。汙水治理一直是個難題,醫化園區旁的九條河河水長年發黑,惡臭熏天。此次統一行動,醫化園區內所有企業通往河道、海邊的排水管都被堵死,企業產生的廢水統一流入汙水處理池,經過廠內預處理後,再入網進入城市汙水處理廠深度處理。環保部門在36家企業的汙水處理入網口安裝了39套在線監測係統,實行24小時實時監控,讓河水逐漸變清。化工區內22家企業完成了清潔生產審核,海正、海翔等企業,將環保概念滲透到規劃、設計、生產全過程。通過“減法”,椒江先後關停了外沙岩頭治理無望的18家醫化企業,現存的33家醫化企業,化工廢水從過去每天3萬噸下降到每天1萬噸,有效削減廢氣排放量達70%以上。在花大力氣做好“減法”的同時,眾多醫化企業千方百計利用人才和設備優勢,發展潛力大、汙染少的高新產品,在“加法”上動足腦筋。聚乳酸又稱“玉米塑料”,可製成膜、纖維、板材等產品,具有生物兼容性和生物降解性,被廣泛認定為21世紀最有發展前途的新型綠色材料。早在幾年前,海正集團就將目光鎖住這一高新技術,與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合作研究開發,生產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聚乳酸產品,技術指標和力學性能接近或優於國外先進水平。區委、區政府更是站在新起點上實施“加法”運算,相繼出台了《環境汙染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醫化行業企業環境汙染整治和驗收規範》、《調整外沙岩頭醫化園區企業汙水入網標準》等各種政策文件;先後投入10多億元,改造環保基礎設施,建成日供氣2500立方米的熱電廠、日處理汙水5萬噸的城市汙水處理廠、日處置危險固廢10噸的工業固廢處置中心和垃圾焚燒工程等一批重大環境基礎設施工程,完成了外沙路、疏港大道、楓南東路等管線埋設。

通過巧算“加減法”,外沙岩頭化工區基本實現了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雙贏:通過廢氣治理,企業年回收有機溶劑3700多噸,鹽酸、硫酸1350噸,年增加經濟效益高達4600萬元以上。海正藥業通過源頭控製,二氯甲烷下降了40%,僅此一項每年節約成本350萬元;東港集團僅回收溶劑一項,年產生效益就達到1590萬元。最令世人擔憂的環境汙染問題,在90年代經曆了高潮後,開始向有所控製和改善的方麵演進。2008年8月,省經貿委和省統計局聯合發布的《2007年浙江省能源與利用狀況》白皮書顯示:2007年全省生產總值增長147%,而能源消耗總量僅增長99%,明顯低於生產總值的增幅,節能降耗工作取得新進展,全省能源利用整體水平進一步提升,單位GDP能耗水平繼續下降,位居全國各省市第3位,僅次於北京和廣東。據不完全統計,2007年全省實施節能項目1700餘個,節能改造投入8623億元,各級財政節能專項資金投入約2億元,實現節約標煤600萬噸。盡管成效顯著,欲解決長期積累的環保問題,依然任重道遠,尤其是自覺的環保意識,更須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