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進步,一個個自然之迷被揭開,大家認為龍涎香是“龍”的口水的說法不科學,於是就產生了各種各樣的猜想:有人認為它是海底火山噴發形成的;有的說是海島上和鳥糞飄入水中,經過長時間的風化而成的;有的說這是蜂蠟,在海水中經過漫長的漂浮生成;還有的說這是一種特殊的真菌。龍涎香也激起了海洋生物學家的興趣,經過不斷的研究,大家認為這是一種巨大的海洋動物腸道分泌物,至於是什麼動物分泌的,一直沒有弄清楚。
真正發現龍涎香秘密的是沙特阿拉伯科特拉島的漁民。這個島嶼上的漁民主要以捕抹香鯨為生。龍延香其實是抹香鯨的排泄物,抹香鯨隸屬齒鯨亞目抹香鯨科,是齒鯨亞目中體型最大的一種,雄性最大體長達23m,雌性17m,體呈圓錐形,頭部約占體長的l/3,呈圓桶形,上頜齊鈍,遠遠超過下頜。由於其頭部特別巨大,故又有“巨頭鯨”之稱呼,它的頭部之大,任何生物都沒法比!
有一次,一位老漁民在剖開一條抹香鯨的腸道時,發現了一塊龍涎香。當時,漁民們認為這是它從海麵吞食的,並沒有當著一回事。但這消息不脛而走,引起了海洋生物學家的高度重視,他們立即進行深入的研究,終於解開了龍涎香之迷。原來,大烏賊和章魚口中有堅韌的角質顎和舌齒,很不容易消化,當抹香鯨吞食大型軟體動物後,顎和舌齒在胃腸內積聚,刺激了腸道,腸道就分泌出一種特殊的蠟狀物,將食物的殘核包起來,慢慢地就形成了龍涎香。科學家曾在一頭18m長的抹香鯨的腸道中,發現了腸液與異物的凝結塊,認為這是龍涎香的開端。科學家們認為,有的抹香鯨會將凝結物嘔葉出來,有的會從腸道排出體外,僅有少部分抹香鯨將龍涎香留在體內。
排入海中的龍涎香起初為淺黑色,在海水的作用下,漸漸地變為灰色、淺灰色,最後成為白色。白色的龍涎香品質最好,它要經過百年以上海水的浸泡,將雜質全漂出來,才能成為龍涎香中的上品。從被打死的抹香鯨的腸道中取出的龍涎香是是沒有任何價值的,它必須在海水中漂浮浸泡幾十年(龍涎香比水輕,不會下沉)才會獲得高昂的身份。
遠古以來,龍涎香就作為高級的香料使用,香料公司將收購來的龍涎香分級後,磨成極細的粉沫,溶解在酒精中,再配成5%濃度的龍涎香溶液,用於配置香水,或作為定香劑使用。所以,龍涎香的價格昂貴,差不多與黃金等價。1912年12月3日,一家挪威捕鯨公司在澳大利亞水域裏捕到一頭抹香鯨,從它的腸子裏獲得一塊455千克重的龍涎香,並以23000英鎊的巨價出售。1955年,一位新西蘭人在海灘上檢到一塊重7千克的灰色龍涎香,賣了2.6萬美元,如果檢到白色的龍涎香,更是無價之寶。但是,要識別龍涎香,必須具備相關的生物學、生態學知識和化學知識,有長期與海洋打交道的經驗,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現代化學實驗表明,龍涎香是一些聚萜烯衍生物的集合體,它們大多有誘人的香味,具有環狀的分子結構。由於人類對各種香味的特殊愛好,香料有很大的市場需求,早在19世紀,化學家就測定了大部分萜類化合物的結構,從天然香精油中分離出香葉醇、芳樟醇、茴腦、檀香醇、龍腦等,並進行了工業生產。從苯環衍生出的人工合成香料,如苯甲酸、乙酸苯甲酯、苯乙醛等也開始生產。1920年,瑞士化學家發現麝香和香貓酮的分子結構,接著美國科學家又發明了合成大環酯的方法,合成了人工麝香。現在,龍涎香中的各種成分均能人工合成,但卻不能完全代替大海贈與人類的龍涎香,因為目前人類的技術還達不到大自然的奇妙與和諧,特別是天然龍涎香中的龍涎甾,加入香水中後會在皮膚上生成一層薄膜,能使香味經久不散。
當前,天然龍涎香的國際市場,完全由香水大國法國控製,每千克的收購價在1~4.5萬法郎之間,香料公司加工後的售價為每千克6~10萬法郎。據商業資料顯示,世界龍涎香交易最盛時每年在600千克,隨著人類對抹香鯨的大量捕殺,龍涎香的資源逐年減少,現在每年的貿易額已經減少到100千克,這對喜愛香水的女性和男士來說可不是一個好消息。
奇妙的龍涎香是大自然的精華,大海饋贈給人的禮物,為了讓龍涎香的芳芬世世代代永存,我們必須保護海洋環境,保護抹香鯨,讓它們在大海中繁衍生長,不斷地為人類貢獻香中極品——龍涎香。
抹香鯨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海域,它是鯨類家族的潛水冠軍。抹香鯨善於深潛的目的,是在於尋找棲息在深海中的大王烏賊和章魚。人們在抹香鯨的體內曾經發現象小兒頭顱一樣大的大王烏賊的口器。由於烏賊口內有堅硬角質的顎和齒舌,不易消化,抹香鯨吞食烏賊後,腸道內受到刺激而分泌出龍涎香。迄今為止,龍涎香僅發現於抹香鯨腹內,這種灰色或黑色的病態分泌物,有時可以排出抹香鯨體外而浮於海麵上,偶爾也會被海浪衝上沙灘。一般每塊龍涎香不超過幾千克,已知最大的龍涎香重達60千克。
龍涎香是重要而極為珍貴的藥材。龍涎香約含有25%的龍涎香素。龍涎香素是膽固醇衍生物,並且含有苯甲酸。《本草綱目》中記載著龍涎香可以“活血、益精髓、助陽道、通利血脈”。中醫用龍涎香作為“化痰、散結、利氣、活血”藥使用。可見,龍涎香是治病和補益強壯的名貴中藥。如果病人出現咳嗽氣逆、神錯氣悶和心腹疼痛等病症,可以用龍涎香1道3份,研末衝服。龍涎香素是龍涎香香味的主要成份。這種極為名貴的龍涎香,因為在世界上產量很小而不能人工合成,所以它的價值遠遠超過黃金的價值。龍涎香是香料中的極品,它是高級香水香精中不可缺少的“奇香”。使用其配製的香水香精,不僅香氣柔和,而且留香持久,美妙動人,所以深受人們的喜愛。
現代分析化學指出,龍涎香是由衍生的聚萜烯類物質構成的,這是一種類似於橡膠的物質。其中的多種成分具有沁人心脾的芳香(不少的花的香味以及樹脂的清香正是由於其含有萜烯化合物而形成的)。龍涎香呈蠟狀,生成於抹香鯨的腸道中。
眾所周知,抹香鯨的基本食物是槍(魚則)魚類。在消化的過程中槍(魚則)魚的尖嘴會瑛傷它們的腸道,而腸道中分泌的龍涎香物質正是醫治其傷口的良藥。龍涎香從鯨的腸道中慢慢穿過排入海裏或者是在鯨死後其屍體腐爛而掉落水中。從被打死的抹香鯨的腸道中取出的龍涎香是是沒有任何價值的,它必須在海水中漂浮浸泡幾十年(龍涎香比水輕,不會下沉)才會獲得高昂的身份,有的龍涎香塊在海水中浸泡長達百年以上。身價最高的是白色的龍涎香;價值最低的是褐色的,它在海水中隻浸泡了十來年。雖然龍涎香的所有組成成分現在都能靠人工合成而得到,然而它們的混合物卻不可能完全代替天然的龍涎香。
3.紅王蟹
紅王蟹的學名叫堪察加石蟹,重量可達10公斤,巨大的鉗子能一下夾掉人的手指。展開身長1.5米、重達10公斤的紅王蟹能夠給海洋世界裏的其他生物帶來巨大的災難。紅王蟹成群結隊,瘋狂吞吃蛤和各種貝類動物,也吃海藻、死魚和魚卵。
紅王蟹
紅王蟹的一隻腿就足夠一名成年男子飽餐一頓。它們在日本和美國被當作美味佳肴,價格不菲。在挪威,1磅(約0.45公斤)紅王蟹肉也要27美元。
二十世紀60年代,前蘇聯領導人斯大林為解決戰爭造成的饑荒,下令從太平洋引進這種體大肉嫩的蟹,將它們放養進北冰洋的巴倫支海域。不知什麼原因,近年來紅王蟹數量猛增,成為北方海域的海底一霸。
紅王蟹成群結隊,瘋狂吞吃蛤和各種貝類動物,也吃海藻、死魚和魚卵。過去,挪威潛水員一把能抓起許多蛤,如今蟹過之處隻剩下累累空殼,成為水底沙漠。
世界環保組織的專家呼籲人們重視這件事,請有關國家采取措施保護海洋生物和環境。這件事又給人們上了一課:不要隨意引進外來物種,因為沒有天敵的外源種會造成環境災難。
紅王蟹由蘇聯領導人斯大林於1930年代從太平洋引進到北冰洋中靠近歐洲大陸的巴倫支海域,以便為蘇聯西北部人口提供食物來源。1990年代,紅王蟹數量爆炸性增長。迄今,無人能夠破解其中奧秘。
4.琵琶魚
麵相易怒的琵琶魚生活在世界上最不好客的環境——洋底的漆黑之中。琵琶魚(學名鮟鱇),又稱“電光魚”,是一種生活在海洋裏的形狀怪異的魚類。體長一般為45厘米,最長可達2米。尾根與魚身銜接處長有一排鋒利的刺,刺尖可產生毒液。從魚體的背麵俯視,很像一把琵琶,故稱“琵琶魚”。
琵琶魚(學名鮟鱇),又稱“電光魚”,是一種生活在海洋裏的形狀怪異的魚類。體長一般為45厘米,
最長可達2米。體色從褐綠色到灰黑色,各不相同,體表還具有雜色斑點。琵琶魚身體扁平,頭很大,背鰭和胸鰭發達,還有一條馬鞭一樣的長尾。尾根與魚身銜接處長有一排鋒利的刺,刺尖可產生毒液。從魚體的背麵俯視,很像一把琵琶,故稱“琵琶魚”。
琵琶魚陰險狡詐,常常搖頭擺尾、搔首弄姿來誘惑獵物。大多數動物都是先隱藏後突擊敵人,而琵琶魚
卻會堂而皇之地把獵物誘騙到自己的餐桌上,一舉拿下,然後慢慢享用。
琵琶魚利用自己背上蠕蟲一般肥肥的魚鰭來誘惑小魚。此外,琵琶魚還會喬裝打扮一番,使它看上去與自己的身體相分離,像是珊瑚叢中長出的一束水草,以便突擊獵物。
琵琶魚具有性別上的二態現象,這樣就在雄魚和雌魚之間產生了一種有趣的動態平衡。雄魚作為附屬,會緊緊咬住雌魚的身體,長期寄生在雌魚身上,這樣兩條魚就血脈相通了。在寄生過程中,雄魚會逐漸解體,直至完全消失。最後,雄魚成為雌魚所需精子的來源。
5.虎鯨
虎鯨是名符其實的海中猛虎,它的荷蘭、英文名稱,都是“殺鯨凶手”之意,可見它的凶殘和威猛。虎鯨又叫“逆戟鯨”,這是因為雄虎鯨高大背鰭突出水麵時,很像古代的武器——戟倒豎於海麵的形狀。
虎鯨
哺乳綱、鯨目、海豚科。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大洋,我國從黃海、渤海至南海均有分布。
虎鯨是鯨類中較小的一種。它最大全長不過10m,體重7噸~8噸。它生性膽大、狡猾、殘暴、貪婪、雜食。憑著它每小時55公裏、在追撲獵物時還可加快一倍的遊泳速度,不管海洋中什麼動物,隻要被它發現就難逃虎口,小到魚蝦海鳥,大到鯊魚海象甚至大形鯨類都是它經常撲食的對象。它是胃口之大令人驚駭,有人曾在一頭長7m的虎鯨胃裏發現有13頭海豚、14隻海豹;還有人發現過一頭虎鯨競能一次吞下60頭海狗崽子。據推測,虎鯨每天的攝食量至少要占其體重的4%,就是說,一隻8噸重的虎鯨每天要吃0.32噸重的食物,足可見其對海洋動物的禍害之甚了。
虎鯨膽大,活動範圍也大。其他鯨類一般南北兩半球之間互不交往,太平洋大西洋之間也不交流,惟有虎鯨不受疆界限製,它可以任意從南極海遊到北冰洋,從東半球遊到西半球,凡能遊到的地方它都“到此一遊”。
虎鯨凶猛殘暴又十分狡詐。當它們遇到大型鯨時,它們會“組織起來”,先將大鯨圍住,再由兩頭虎鯨衝上去分別咬住大鯨的兩個鰭肢,使它難以逃跑。然後其他虎鯨一擁而上猛烈撕咬,吃了一陣之後,還會有虎鯨替換咬住鰭肢的鯨,讓它們也去享口福。小須鯨、座頭鯨、灰鯨、以至個體最大的藍鯨都經常遭受他們襲擊而成為腹中之物。有時拖著死鯨的撲鯨船被它們發現,它們也會不顧鯨炮的轟擊一擁而上鑽入大鯨的軀殼中,吃掉裏麵的鯨油後揚長而去。
虎鯨遇到魚群時,不是馬上衝上去亂咬,而是一群虎鯨分散開將魚群圍並在外圍遊動,將魚驅趕密聚在包圍圈中,然後大家輪流衝入圈內各自飽餐一頓。如果遇到海豹或企鵝站在浮冰上,虎鯨會躍上浮冰邊緣,用身體把浮冰壓得向自身傾斜,冰上動物站立不穩,一下滑到它嘴邊便撲而食之。
最壯觀的場麵要算虎鯨和海象的混戰。海象遇到虎鯨時會迅速聚集在一起,小海象居中大海象居外,麵對虎鯨準備廝殺;而虎鯨則先由5隻~6隻在海象麵前橫排一列,吸引海象的注意力,再由其他虎鯨悄悄繞到海象背後發動突然襲擊,海象群一亂,正麵的虎鯨便一擁而上,大咬大嚼,直殺得海象浮遍海,血染波濤。
虎鯨雖然凶狠殘暴可它卻是人類的朋友。迄今為止,世界上還沒有虎鯨襲擊人類的記錄。相反,由於它的智慧,倒是有人訓養虎鯨使之為人類服務。比如,在海濱旅遊區的人們訓練虎鯨供遊人娛樂,當虎鯨聽到召喚信號時,它會馬上遊到岸邊讓遊人騎在背上到水中遊弋,而後又能按指令再把人送回岸邊。
澳大利亞一個捕鯨基地的漁民們則訓練虎鯨幫助撲獲其他大型鯨。平時,他們讓受過訓練的虎鯨到外海充當偵探,一旦發現大鯨,就有幾頭虎鯨把它看住不讓它逃跑,另外則有虎鯨返回港灣報信,它回到港灣後在基地附近跳躍,翻滾著以引起人們注意,當捕鯨船起航時,它會在前麵導航引路,船炮擊中大鯨後,它們還會交替跳起壓迫傷鯨的噴氣孔以阻止其呼吸,還會潛入傷鯨身體下麵,不讓其潛水逃跑。當捕鯨船製服傷鯨後,漁民們隻要把虎鯨最喜歡吃的鯨舌賞給它們,它們就心滿意足了。
由於虎鯨凶殘暴戾,使其他海洋動物聞聲喪膽,所以,也有漁民把虎鯨的叫聲錄製下來在養殖場邊播放,以此驅逐養殖物的天敵,保障養殖業免受禍害。
有人在一頭虎鯨的胃裏發現十幾頭海豚和同樣數量的海豹,足以證明虎鯨的凶猛、殘忍和貪食。其實即便是動物之王的藍鯨若遇到一群虎鯨圍獵,它也難逃被獵殺的厄運。圍攻藍鯨時,虎鯨組織分工十分精密:一些虎鯨在它的兩側,兩頭虎鯨在它的前麵,另外兩頭在它的後麵,阻擋藍鯨逃跑;另一些虎鯨則迫使藍鯨沉在水下,不讓它突出水麵呼吸;還有一些虎鯨在它的腹部底下監視,防止它潛水溜掉。藍鯨先被咬去背鰭,尾葉又被撕碎,使它無法遊動,這時虎鯨們一哄而上,大塊大塊地撕咬藍鯨的肉,共享美餐。
奇妙的是如此凶殘的虎鯨竟是鯨類王國中的“語言大師”。研究表明,虎鯨能發出62種不同的聲音,而且不同聲音具有不同的含義。生活在不同海區裏的虎鯨,甚至不同的虎鯨群,它們使用的語言音調有程度不同的差異,類似人類的方言,所以研究人員稱它為“虎鯨方言”。有時候,某一海區出現大量魚群,虎鯨群從四麵八方趕來覓食。但它們的叫聲卻互不相同。研究人員推測,虎鯨之間可以通過“語言”交談,至於它們是怎樣聽懂對方的“方言”的,是否也像人類一樣配有翻譯,至今還是個不解之謎。
值得一提的是虎鯨雖然凶殘異常,但從未目擊或聽到虎鯨傷害人類的事例,而且經過馴養的虎鯨,性情溫順,甚至會表演許多精彩節目。
虎鯨凶猛、膽大而且狡猾,性格殘暴、貪食,是典型的海中“暴徒”。它可以攻擊海獅、海豚、海豹、海象,甚至大型的須鯨(如藍鯨等),它們也敢攻擊。當然烏賊、企鵝、魚、海鳥等海洋動物也是它們的捕獵對象。虎鯨在追捕動物時,發出一種十分可怕的叫聲,這聲音與山林中的虎嘯相仿,就是上百噸的大鯨魚聽到這種叫聲也會驚恐萬狀,四散躲避。虎鯨之名,因此而得。
海員曾目擊幾頭虎鯨合力襲擊一頭須鯨的情景,其中三頭雄虎鯨向須鯨進攻,另外兩頭雌虎鯨和幾頭跟隨的幼仔在旁觀戰,不到一小時須鯨就被咬死。其餘旁觀的幾頭虎鯨一擁而上,群起撕裂鯨體,分而食之。攻擊大型鯨魚往往是幾十頭虎鯨集體行動,分別咬住頭、尾及其它部分,同時用尾鰭鞭打。有時成群的海獅或海豹在水中覓食,虎鯨突然衝來,海獅、海豹嚇得紛紛逃命,虎鯨衝進它們群中,霎時血染海洋,獸屍遍海。即使海獅和海豹在冰上或岩石上曬太陽,虎鯨也能上岸趕它們下海,繼而捕食它們。虎鯨也十分狡猾,有時將肚皮朝上躺著,漂浮海麵,如同一具屍體,海鳥或海獸接近時,虎鯨突然翻身捕捉它們。虎鯨捕食魚的方法也很巧妙,它們圍在魚群四周,輪流衝入魚群擇肥而食,把魚群掃蕩盡了才分散。
虎鯨,皮膚光滑,背部黑油油的,皮膚下麵有一層很厚的脂肪層,保持身體熱量不致散發,以適應在寒冷的海水中生活。腹部雪白,與背部黑白分明,流線型體形,頗為優美。鼻孔長在頭頂,很適合經常浮出水麵呼吸、換氣,鼻孔各有開閉自如的活瓣,因此不致被海水侵入。虎鯨在水中呼吸時將頭抬起,鼻孔內噴出一片泡沫狀的氣霧,形成一股水柱,呼出的熱空氣與外界的冷空氣凝成霧柱噴出水麵。
虎鯨之所以成為海中霸王,是由於它具有相應的條件:一是長有銳利的牙齒,而且牙齒朝內後方向彎曲,上下頜牙齒互相交錯搭配,不僅使獵物難以逃脫,而且還能撕裂、切割獵物;二是具有快速、準確地追捕獵物的本領。虎鯨的高大背鰭,能起“舵”的作用,保證追捕時的身體平衡;三是它貪食無厭,專營掠奪性肉食生活,海洋中的其它動物幾乎都可成為它的食物,而且非常狡猾,有時裝死去誘捕獵物;四是虎鯨是群棲動物,常以3~4頭小群活動,多時則達到30~40頭,集體圍獵當然威力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