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
趙概是宋朝南京虞城人,曾與歐陽修同在館閣任職。趙概性情敦厚持重,沉默寡言,歐陽修很看不起他。歐陽修任知製誥(為皇帝起草詔令)之職後,以趙概沒有文采為理由,將其貶官為天章閣待製。趙概清靜淡泊,對此並不計較。
後來歐陽修的外甥女與人淫亂,忌恨歐陽修的人借題發揮,以此事來誣蔑他。皇帝震怒,沒人敢為歐陽修辯護,隻有趙概為歐陽修上書,說:“歐陽修因文才出眾才成為皇上的近臣,皇上不能隨便聽信讒言,輕易誣蔑他。”有人問趙概:“你不是與歐陽修之間有嫌隙嗎?”趙概說:“以私廢公,我不能做這種事。”
最終皇帝並沒有聽趙概的話,歐陽修仍舊被貶官滁州。趙概後來執掌蘇州,接著又辭官守喪,守喪期滿後,被授職翰林學士,他再次上書,要求先為歐陽修恢複官職。
雖然趙概的請求沒有被朝廷采納,但當時的人們都非常讚賞趙概寬厚大度、不計私怨的品行。歐陽修也認識到了趙概的德高望重,對其非常佩服,兩人從此成為莫逆之交。
趙概的德行如此高尚,這得益於他平時能夠嚴謹克己修身。為了嚴格要求自己,他曾準備兩個瓶子,如果起了善念,或做了好事,他就把一粒黃豆投入一個瓶子中;如果起了惡念,或做了不好的事,他就會把一粒黑豆投入另一個瓶子中。剛開始的時候,黑豆往往比黃豆多。
後來隨著趙概對自己的磨礪,時時內省,努力克製自己,改過遷善,瓶子中的黃豆漸漸多了,黑豆也隨之減少,趙概終於成為德行高尚的人。
趙概通過自我有意識的修行,從而達到令身邊人稱頌的境界,這就是在自己身上起到效驗的階段。按照南懷瑾先生的說法,修身養性的最高境界是善養浩然正氣。何為浩然正氣?其實就是至大至剛的昂揚正氣,是以天下為己任、擔當道義、無所畏懼的勇氣,是君子挺立於天地之間、無所偏私的光明磊落之氣,這三氣構成了浩然之氣。這種浩然正氣體現著一種偉大的人格精神之美。中國曆史上具有一身浩然正氣的英雄有很多,文天祥就是其中一個。
文天祥
文天祥本來是個文官,可為了反抗蒙古人的入侵,保衛家國,他勇敢地走上了戰場,那時蒙古派出大軍,要消滅南宋,文天祥聽到消息,拿出自己的家產,招募起三萬壯士,組成義軍,抗元救國。有人說:“蒙古大軍人那麼多,你隻有這些人,不是虎羊相拚嗎?”文天祥則說:“國家有難而無人解救,是令我心痛的事。我力量雖然單薄,也要為國盡力!”
後來,南宋的統治者投降了蒙古軍,文天祥仍然堅持抗戰。他對大家說:“救國如救父母。父母有病,即使難以醫治,兒子還是要全力搶救啊!”不久,他兵敗被俘,堅決不肯投降,還寫下了有名的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堅持民族氣節至死不變的決心。他拒絕了蒙古人的多次勸降,最終舍身報國,慷慨就義。
文天祥以身殉國,表現出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傲然品格,終於如其詩中所說,一片丹心照汗青,從此,中國曆史上多了一位可以大書特書的“善養浩然正氣”的英雄。
浩然正氣是人的精神“脊梁”,是抵禦歪風邪氣的“屏障”。正氣長存,則邪氣卻步、陰霾不侵;正氣長存,則清風浩蕩,乾坤朗朗。要保持浩然正氣,就必須“日三省吾身”,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時時處處以激濁揚清、弘揚正氣為己任,使正氣日盛,邪氣漸消,引領整個社會不斷走向正義和文明。這才是君子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