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第7章(20_59)(1 / 3)

比奇中文網永久網址,請牢記!

1.曲徑能通幽,舌頭不妨繞點彎

和同事之間的對話要時刻謹記辦公室的禮儀。{比奇中文網首發www.biqi.me}有什麼工作需要有求於人或是委托別人時,不要隻說明你的意圖,“把這些整理好”、“做一下這個”這樣的命令語氣是不宜使用的。與朋友間隨意、開玩笑的話也要謹慎使用。要站在對方的立場上用為之著想的緩和性語言,並用“詢問式”來拜托別人。“這個,能不能幫我做一下?”或是“在不麻煩的情況下,能不能……”這樣“兜圈子”的說話方式會使對方更容易心情愉悅地接受你的拜托(甚至不忍心拒絕),同時可以讓周圍的氣氛變得更好。

如果必須向對方傳達一些不好的消息時,不要直接說出來。先要說積極的信息,讓對方感到放鬆,感到安心、對你後麵的話產生好奇;然後再傳達不好的信息;最後再用積極的語言來結束信息的傳達。

●當你想要勸說說話比較直接的朋友時:

√說話太直接可不行啊!

×你是個很仗義的女孩子,別人對你的印象還不錯。但是如果說話再婉轉些,就更完美了!

如果你必須要否定對方的意見,不妨先接受對方的意見,再詳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即使在表達自己看法的同時也不要在言語中出現絕對否定對方的詞語。

●當你的顧客對你抱怨“這件衣服太大了”的時候:

×這件衣服並不大,它隻是一個寬鬆的款式。

√是的,這件衣服是有一點兒大。但是,大一點兒才會顯得寬鬆啊,是吧?

●當你的同事向你哭訴“在這地方再也幹不下去”的時候:

×不在這幹,你要去哪裏呀?辭職後你怎麼打算啊?

√你是知道的,無論你怎麼做我都會支持你的。其實我認為你要是找到了下一個工作後再辭職會更好,你覺得呢?

●當你的朋友選擇的衣服並不被你看好的時候:

×這衣服不好看。

×這衣服不適合你的。

√這件……還不錯,那件呢?怎麼樣?

√這件很好看,但是那件似乎更適合你。

要讓對方感到,跟你說話會有好心情、會很輕鬆,那麼,你就不能使用那些會讓對方受到傷害的否定短語。說話多個“拐彎”,你會發現,語言的魅力竟是如此之大。開朗、積極的態度可以讓彼此的交流更順利、更開心,正麵的語言可以讓交流的氛圍更完美,讓彼此的心愈來愈近。

很多人不理解,自己明明是為公司著想、是站在上司的立場上發表看法,為什麼還會惹怒上司甚至被指責一通?這恐怕是因為他們的語言不夠精簡。萬事都不是絕對的。不是所有的話都要“兜圈子”說的。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美國作家海明威,其作品以清新、自然、樸實、精練聞名於世。有一次,記者問他:“你那簡潔風格的秘密在哪裏?”海明威回答說:“站著寫。”海明威對自己的這種寫作習慣做過解釋:“我站著寫,而且用一隻腳站著。我之所以采用這種姿勢,是為了讓我始終處於一種緊張的狀態,迫使自己盡可能簡潔地表達我的思想。”

就像海明威,有時簡潔地說話,也是一種智慧。尤其是在上司麵前,要盡量避免“兜圈子”的話。因為上司通常是很忙的,有什麼必須說或是必須彙報的問題,一定要用簡明扼要的語言來敘述。如果因為一點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就在上司麵前絮絮叨叨、沒完沒了,是很容易就會引起上司心中的厭惡感和“無名火”的。

另外,在上司叫你的名字的時候,無論你在忙什麼、有多麼重要,一定要響亮並清晰地回應。因為這樣,你會給上司留下精明能幹的好印象。“您的想法恐怕不好吧……”、“您怎麼還不理解”、“您的想法跟我不一樣,我的建議是……”這樣句式的話一出口,你的上司心裏一定會產生不小的波動:“你算什麼,跟你的上司如此講話,難道我還不如你嗎?”即使他沒有明明白白地說出口,心中也會這樣想的。因此,學習如何跟上司說話是最需要下工夫的了。

例如,如果你用-mail、短信、打電話或是信件的形式向上司提出一些有見解的意見並想要了解上司的看法時,如何打聽也是個值得注意的問題。你不妨小心地問一句:“在您繁忙的時候打擾,真是不好意思。不知道那天給您的信件您看過了嗎?您覺得怎麼樣?”用這樣善解人意的話語,既體現了你對工作的認真態度,又體現了你對上司的尊重與著想。好感度就這樣自然而然地快速提升了。

還有要說的是,緩衝話語的使用。在你將要和某人爭吵或是在已經陷入僵局後,最需要的是緩衝技巧。不妨說一些“謝謝”這樣感謝的話來緩和氣氛。不管是你還是對方,相信沒有人是真的想吵架的。因為爭吵不僅讓人身心疲憊,也會讓周圍的空氣變得緊張。而多數的爭吵,都是因為雙方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

在這個時候,“緩衝話語”就要登台亮相:“請給我些時間,讓我好好想一想……”、“讓我靜一靜,也許你是對的……”、“我們都冷靜一下,也許你的話有道理……”(要注意使用時的語氣要盡可能的平和)這樣一來,如果對方平靜下來與你一同思考,說明你們的問題基本上已經過去了;如果對方還要“將革命進行到底”,那麼你也會處於有利地位。因為身邊的旁觀者不難看出你的大度與理智,而對方的“執著”隻能讓人感到他(她)的不成熟、無理取鬧,對比之下,你既維護了自己的風度,又結束了戰爭,還給身邊的人留下了好印象,一舉數得,成為真正的贏家。

2.真誠地讚美會使人喜悅倍增

有人說,這世上所有的道路中,心與心之間的道路是最難行走的,很多人找不到通往心靈的方向。其實,真誠讚賞他人就是走進他人心靈的最好路徑。讚美猶如雨後的陽光,能給人們帶來心寬敞。讚美猶如加糖的咖啡,雖苦但心頭很甜……隻要讚美,人們就會向我們敞開心扉,於是溝通就開始了。

有一位心理醫生在銀行排隊取款時,看到前麵有一位老先生滿麵愁苦,有人稍碰撞他一下,他就罵人。心理醫生心想,這位老人心情不好,我要讓他開朗起來,他就不會以這種不滿的態度對待別人了。於是心理醫生一邊排隊一邊尋找老先生的點,終於他看到,老先生雖駝背哈腰,卻長著一頭漂亮的頭發,於是當這位老先生辦完事情走到心理醫生麵前時,心理醫生衷心地稱讚道:“先生,您的頭發真漂亮!”老先生一向以一頭漂亮的頭發而自豪,聽到心理醫生的讚美非常高興,頓時麵容開朗、精神煥發起來。

可見,一句簡單的讚美給別人帶來了多大的心理滿足啊!

讚美,又稱“戴高帽”,並不是單純的溢美之詞,一味地阿諛奉承。讚美需要懂行,需要廣博的知識和較高的素養。懂行的實質就是能緊握所讚美事物的實質,不說外行話,讓別人聽起來老練、成熟,從而對你的讚美心悅誠服。

因一句讚美而改變別人一生的曆程,這樣的例子古今中外,數不勝數。被別人讚美不易,你必須擁有被人讚美的長處;讚美別人同樣不易,你必須具備識人的慧眼與容人的氣度。

林肯說過:“每個人都喜歡讚美。”讚美之所以得其殊遇,一在於其“美”字,表明被讚美者有卓然不凡的地方;二在於其“讚”字,表明讚美者友好、熱情的待人態度。人類行為學家約翰·杜威也說:“人類本質裏最深遠的驅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希望被讚美。”因此,對於他人的成績與進步,要肯定,要讚揚,要鼓勵。當別人有值得褒獎之處,你應毫不吝嗇地給予誠摯的讚許,以使得人們的交往變得和諧而溫馨。

1822年4月的一天,匈牙利少年李斯特在維也納演唱會上的演奏,充滿了美的活力,他那美妙的琴聲緊緊地抓住了聽眾的心。當時坐在台下的,有舉世聞名的大音樂家貝多芬,他也被眼前這個少年出色的演出打動了。李斯特的演奏剛一結束,貝多芬立即走上了舞台,多次熱烈地吻他、讚美他、入情地鼓勵他。打那兒以後,在貝多芬的讚美與支持下,李斯特更加勤奮,他終於成為世界著名的鋼琴家、作曲家,他一生留下的樂譜多達1200餘種。

曆史上,戴維和法拉第的合作也是一個典範。

雖然有一段時間,法拉第的突出成就引起戴維的嫉妒,但其二人的友誼仍被世人所津津樂道。這份情緣的取得,少不了法拉第對戴維的真誠讚美。

法拉第未和戴維相識前,就給戴維寫信:“戴維先生,您的講演真好,我簡直聽得入迷了,我熱愛化學,我想拜您為師……”收到信後,戴維便約見了法拉第。後來,法拉第成了近代電磁學的奠基人,名滿歐洲,他也總忘不了戴維,說:“是他把我領進科學殿堂大門的!”

可以說,讚美是友誼的源泉,是一種理想的黏合劑,它不但會把老相識、老朋友團結得更加緊密,而且可以把互不相識的人連在一起。

任何人都不會嫌棄別人對自己的讚美之詞過多,因為那是對人的肯定與尊重,是對其內心深處需求的一種滿足。能夠得到讚美的人,其潛力才能夠得到最好的發揮。當一位領導者高高在上地斥責下麵的人的失誤後,他們常會表現得不高興或情緒低落,更有甚者故意地表現出逆反行為;而當我們能用溫和、平等的方法加以說服、交流後,其結果通常是愉快的,並有益於他們對有關紀律和規範的理解及產生的自覺性。

成功的讚美,能給他人帶來愉悅,能使他人受到鼓舞,不僅如此,讚美者也能從中獲得快樂和幸福。讚美,就像春天般的溫暖,使兩顆陌生的心彼此吸引,彼此靠近:讚美,就像林中的汩汩甘泉,使友誼之樹長青,使友誼之花燦爛茂盛。要善於從對方身上捕捉可讚美之處。有些人對他人很少讚美,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看不到人家值得讚美的地方,其實,隻要你細心觀察,就不難發現值得讚美的東西實在太多了。羅丹說過: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

讚揚如此美好,我們應該學會讚美他人。當然讚美他人也要有技巧,那麼怎樣才能把握好讚揚的度呢?我們要注意以下幾點。

(1)真誠是前提。

讚美並不等同於華麗的詞藻,過度的恭維以及空洞的吹捧,那樣隻會使對方感到不舒服、不自在,其結果隻能是過猶不及、適得其反。要真誠而由衷地讚美他人。虛偽和做作是蒼白無力的,唯有真誠地讚美才會春風拂麵。虛情假意的讚美,往往被人認為是諷刺挖苦或者是溜須拍馬。俗話說:“心誠則靈。”隻有發自內心的、真誠的讚美,才能顯示出讚美的光輝和魅力。讚美,實在是一種心靈與心靈之間的交流與感應,是對被讚美者的羨慕和欽佩。真誠的讚美是由衷而發。隻有真誠的讚美才能使對方受到感染,使人在無意中就接受。

(2)創意是輔助。

任何人都希望被誇獎,總希望別人認為他做的事意義重大且成效卓著。但庸俗的讚美總不自覺地給人“假”或者“做作”的感覺。因此我們說讚美要有創意。讚美的目的無非是讓對方高興。讚美不分形式,能達到讓人高興的目的即可。當你在讚美一個人做的飯菜可口時,你千萬不要輕視做飯這項其實很單調乏味的工作,你要把做飯當做一個重要任務去看待,你要把做飯看成又累、又能體現出聰明智慧的創作。這會增加你讚美的分量。另外,幽默也是讚美中的一種創意。它使你的讚美輕鬆舒暢,妙趣橫生,在寬鬆、自然的氣氛中獲得對方的認可和支持。

(3)具體是核心。

讚美應該就事論事,具體而不空洞。你的讚美如果過於籠統、過於空泛、過於抽象、缺乏具體內容難免讓人感到不舒服。比如,“你真棒”、“你很優秀”、“你是一個出色的領導”等。但“棒”在哪裏,“優秀”的表現是什麼,“出色”在哪些方麵,沒有具體的“點”,那麼這樣的“麵”就顯得很虛,這些模糊廣泛的概念性語言,有時候會造成他人誤解,達不到你期望的讚揚效果。

(4)駕馭語言是關鍵。

華麗的詞藻與讚美固然很好,但平實的話語運用得當,也毫不遜色。那就看你怎樣因人、因時、因地的使用你的語言。

(5)恰到好處是重中之重。

讚美要點到為止。因為過分就會有“溜須拍馬”的嫌疑。

鬆下幸之助說:“辛勞被肯定後,所流露的感激,是無與倫比的喜悅。”表揚是領導工作方式中最富魅力的方式之一,是打動人的心靈、激發人的情感、鼓勵人的熱情的極佳手段。美國鋼鐵大王卡耐基說過:“我很幸運地具有一種喚起人們熱忱的能力,這是我僅有的長處。要使人們始終處於施展才幹的最佳狀態,唯一有效的辦法,就是表揚和鼓勵。沒有比受到上司批評更扼殺人們的積極性的了。我絕不批評人,激勵人自覺地去發揮他的作用。嘉許下屬我從不吝嗇,而批評責備卻非常小氣。隻要我認為某人出類拔萃,就會由衷地給予稱讚,並且不惜奉出所有的讚詞。”他的話有些絕對,但他具有喚起人們熱忱的能力,這的確是需要我們好好學習的。作為一名領導在實際工作中,必須用多種形式擴大表揚的內容、範圍,增強表揚的效果。人的慣性就是這樣,人們對習以為常的事情並不認真思索。其實,表揚的作用大得很,也有效得很。

做銷售這個行業,不會讚美是做不成的。要讚得“有滋有味”,即使是遇到了最難讚美的客人。推銷技巧中用的讚美有四大原則:第一,語調要熱誠生動,不要像背書稿一樣;第二,一定要簡要、流利順暢,要講平常所說的話;第三,要有創意,讚美別人讚美不到的地方;第四,要融入客戶的公司和家庭。

因此,生活中多一些讚美確實很重要。因此,請不要吝惜自己的讚美之詞。讚美是揚善之舉,讚美給我們的社會帶來和諧和亮麗。送人玫瑰,手有餘香;送人讚美,留在你心靈中的馨香和愉悅會持續到永遠。讚美他人就是一種優良品質,既然讚美他人既能體現你的優良品質又能給予他人以鼓勵,我們何樂而不為呢?讓我們學會讚美他人吧!用漂亮的語言去贏得他人對你的尊重,用漂亮的語言為你贏得好的人緣,人與人之間就更加和諧。

3.提出意見後,也要讓別人表表態

天天說話的我們未必就會說話。想必大家都聽說過《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故事。文章先從日常家庭小事寫起:鄒忌是個美男子但稍遜於徐公,三次向他的妻、妾、客人詢問“我孰與徐公美”,三人出於不同的心理,均回答徐公不如他美。有自知之明,加上有冷靜的頭腦,鄒忌悟出了妻、妾、客讚美自己的原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者,欲有求於我也”,自己受到了蒙蔽,聽到的都不是真話。於是決定以現身說法為喻去諷諫齊王,請他廣開言路,除弊納諫,讓人講真話。由於他能以小比大,以家比國,寓治國安邦之道於形象的比喻之中,使“王之蔽甚矣”的結論水到渠成,結果齊威王心悅誠服,欣然接受。

鄒忌是怎樣成功地說服齊王的呢?沒有像一般人那樣正麵講道理,而是用一段具體的家庭瑣事為譬喻來闡明“納諫”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避免了直接批評、觸犯龍顏引起的殺身之禍,貼切自然,入情入理,讓人易於接受。他之所以成功,全在於他善用設喻說理的“諷諫”藝術。這在今天,仍然對我們的學習和生活有借鑒意義。

我們經常會看到甚至會親身遇到這樣的情況:話是好話,意見對雙方都有好處,但是僅僅由於說話的方式和技巧的問題,搞得雙方不歡而散,甚至形同仇敵。可以看出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提意見時,無論如何,首先要認可對方,特別是當對方是你的領導的時候,這個認可就顯得極其重要。如果他的主意不好,就認可他的眼光;如果他的眼光也不好,就認可他的原則;如果原則也是錯的,那麼至少要認可人家積極的態度。總之,一定要找出一些可以認可的東西來,以真誠的態度加以讚揚。這樣可以取得對方的信任,為以後的進言做好鋪墊。

接下來,就是要講一講自己認可的那些東西對自己的啟發和教育作用,進一步指出自己後邊的想法都是在這個重要啟發下的基礎上形成的。這個表態非常重要,它表示出了自己的立場不是和領導對立的,而是和領導站在同一個隊伍裏的,是受了領導的啟發才有所建議的。這樣,建議錯了,立場還是對的。這樣,領導自己就會消除敵意,周圍的人(即使一些小人)也不好做落井下石的舉動。

最後,也就是到了真正能夠提意見的時候了。這也是整個建議的核心部分,隻有在前邊兩場前戲已經充分做足的基礎上,這個核心部分才可以登常而且說的時候,也不要說“我的建議是如何如何”,這會讓人感到你的突兀和自大。要說成“受了您的(指領導或是前輩們)的啟發以後的個人的一點不成熟的想法,作為對領導意見的補充,供各位參考”。這樣,就可以不顯山、不露水地把自己的意見講出來了。如此大費周折,目的隻有一個,就是為了減少抵觸情緒、減少衝突和敵意,使自己的建議真正地被大家所重視,被領導所考慮。

與人交談中,難免會出現意見不合的情況。要注意的是,在提出相反的意見時,不要使用“這樣不對”、“這個不行”等這樣直接否定的短語,用“你的意見有道理,但我是這樣理解(考慮)的……你看怎麼樣?”

在拜托別人的時候,當然要使用“請”這樣的敬詞。更加尊重的方式是“請您……”、“麻煩您……”、“能否請您……”,等等。隻要是用很柔和的語言去表達,就不會有“命令”的意味。

我們來看下列這些場合:

●當你與朋友商量去看哪部電影的時候:

×請看那部吧!

×看那部,可以不?

√那部好像很不錯,你覺得怎麼樣?

●當你們在商量采用哪種交通工具出行時:

×我想打車……

×打車最快,打車吧!

√我覺得打車會比較快,你覺得呢?

●當你想向朋友推薦一家不錯的餐廳時:

×有家餐廳真的很棒,去試試吧!

√我知道一家餐廳的料理很棒,如果方便就去試一試吧。

看來,“請……”、“可以嗎?”等,還是會給人被命令的感覺。不如使用“這個好不?”、“你看怎麼樣?”這樣的話,你就遷就地讓出了選擇權,把決定權給對方,給對方“很民主”的感覺,讓對方體會到你確實在為他著想。從“一般疑問句”開始交流的對話,輕鬆自然,讓人感到你很貼心、很友好。

●當你迷路的時候:

×我迷路了,請告訴我去×××怎麼走。

√不好意思打擾了,請問去×××怎麼走呢?

√對不起打擾一下,您知道去×××的路嗎?

●當你拜托別人幫你帶話的時候:

×請轉告一下×××,什麼什麼事情。

√給您添麻煩了,如果方便的話,能否幫我給×××帶個話?是關於什麼什麼的事情……

●當你在餐桌上要使用桌子另一邊的湯匙的時候:

×請遞給我一下餐桌那邊的湯匙。

×遞給我一下餐桌那邊的湯匙,可以不?

√不好意思,能否麻煩您遞給我一下餐桌那邊的湯匙?

我們一起分享一個曆史小故事:

春秋時,晉靈公繼位不久,不思進取,大興土木,修築宮室樓台,以供自己和嬪妃們享樂遊玩。有一年,他竟挖空心思,想要建造一個九層高的樓台,遭到大臣和百姓們的反對。但是晉靈公固執己見。並且在朝堂之上嚴厲地對大臣說:“敢有勸阻建樓台的,立即斬首!”氣氛十分緊張。一些想保全身家性命的大臣,都嚇得噤若寒蟬,誰願意去送死呢?再沒有人敢說反對的話!

一天,有個叫荀息的大夫求見。晉靈公以為他是來勸諫的,便命人拉開弓,搭上箭,隻要荀息開口勸說,他就要射死荀息。誰知荀息進來後,像是沒看見他這架勢一樣,非常輕鬆自然,笑嘻嘻地對晉靈公說:“我今天特地來表演一套絕技給大王看,讓大王開開眼界,散散心。大王您感興趣嗎?”晉靈公一聽是玩的就來神兒了,忙問:“什麼絕技?別賣關子了,快表演給我看看。”荀息見晉靈公上鉤了,便說:“我可以把九個棋子一個個疊起來以後,再在上麵放九個雞蛋。”晉靈公聽到這事十分新鮮,不相信荀息會有這麼高的技藝,但是又急於一飽眼福,便急急說道:“我從未聽過和見過這種事,今天就請你給我擺擺看!”

當晉靈公叫人拿來棋子和雞蛋後,荀息便動手擺了起來。他先是小心翼翼地把九個棋子堆了起來,然後又慢慢地將雞蛋放置在棋子上。隻見他放上一個雞蛋,又放第二個,第三個……戰戰兢兢,如履薄冰。那時,屋子裏的氣氛十分緊張、沉寂,隻能聽到雞蛋碰到棋子的聲音,圍觀的大臣們全都屏住呼吸,生怕雞蛋落下來。荀息也緊張得額頭冒汗。晉靈公看到這情景,禁不住大聲說:“這太危險了!這太危險了!”晉靈公剛說完“危險”,荀息就從容不迫地說:“我倒感覺這算不了什麼危險,還有比這更危險的呢!”晉靈公覺得奇怪,因為對他來說,這樣子已經是夠刺激、夠危險的了,還會有什麼更驚險的絕招呢?便迫不及待地說:“是嗎?快讓我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