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第7章(20_59)(3 / 3)

同理,一個人若能在紛繁複雜的環境中隨心所欲地駕馭人生局麵,把不可能的事變為可能,最後達到成功之目的,這樣的人,就是個會辦事的人,是個把握了辦事分寸和藝術的人。因此,會說話,就能把話說得滴水不漏;會辦事,就可讓每件事情水到渠成。

說話誰都會,但把話說得動聽,通過說話給別人留下良好印象,卻未必是每個人的專長。在和老板相處的過程中,懂得說話的藝術極其重要。老板在公司裏掌握著生殺予奪的大權,一不留神說錯了話,後果你就好好掂量吧!好的口才是我們工作、學習、生活中的助步器,是我們人際交往中的通行證。練就一個“好口才”,未來的路上,我們會走得更順暢!

7.用點“心計”傾聽,你會受益良多

優秀的談話者都是優秀的聆聽者。不論你的口才如何了不起,如果不注意傾聽,很難給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但是傾聽並不代表沉默。

傾聽,並非簡單地用耳朵去聽,也有視野的參與和目光的注視,最重要的是“心”的投入,用心去交流、理解;作出積極的反應(諸如眼神、表情或巧妙的語言等)。成功的聆聽技巧是邁向成功的重要一步。

愉快的對話,能讓對方和自己都變得愉快,這就是用言心計的效果。在生活中,發生對話的環境會很多、很複雜,根據你的對話者的性別、身份來選擇言談技巧,通常會有不錯的效果。

曾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在很久以前有兩個國家——一個大國和一個小國。一天小國的使者不遠千裏來到大國,帶來了很多的貢品,其中最惹人矚目的是三個一模一樣的小金人。它們大孝重量、表情都分毫不差,金燦燦的,發出耀眼的光芒,大國的國王見了愛不釋手。

使者對這個國王說,這三個金人雖然一模一樣,但是隻有一個最有價值,希望國王能找出來。就這樣,全國各個地方的珠寶匠都來了,他們稱重量、查做工,卻沒有找到一點差別。時間在一天天地過去,這時,一位素來沉默寡言的老臣站出來對國王說:“我願鬥膽一試。”隻見老臣取來三根細鐵絲,分別穿三個人的耳朵,結果,第一根鐵絲穿過了第一個金人的耳朵,然後從另一隻耳朵穿出來;第二根鐵絲則從第二個金人的嘴巴裏出來了;而第三根鐵絲卻被第三個金人整個都吞進去了。他稟告國王說,第三個金人最有價值!

使者歎服地點點頭說道:當初製作這些金人時,特意在耳朵和嘴巴相連處做了區別,意在說明要少說多聽乃為金。

無論對話者是誰,都要善於傾聽,不可隻顧著自己說。想贏得對方的喜愛,就要成為傾聽的高手。對話時要誠實坦白,首先要成為“傾聽者”,讓對方感覺不錯,這時再尋找時機適當表現你的品位。將你的語言調教得優雅而得體,這些是可以在對話中為你加分的邪心計”。

自我吹噓的話、過分矯情的話,或是直接提出與對方對立的意見,這些都要盡量避免。另外對話中如果你隻是作一些簡單的回應,是很難調動起對方的情緒的。要多多使用一些積極的語言。在聊天中選擇適合斷句的地方作適當的回應,又不會造成打斷對方的唐突感覺,這才是一位“言辭高手”應當給人留下的印象,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樂於與你交談。

想要贏得好感還要注意,不能僅僅以點頭來表示讚同。“真的?”、“是這樣啊!”、“我還是第一次聽說呢!”、“真棒!”如此豐富的語言,如果能加上豐富的表情,那就可以說是“天衣無縫”了。對方會因此而更加健談,進而對你產生“與這個人交談很愉快”的印象。

和朋友之間交流,產生“共鳴”是很重要的。對於電視劇、電影、戀愛、“電遊”、服飾等話題,有“同感”是最好的交流。“共同點”是交流中打開對方心門的鑰匙。有了共同點,才會有後麵的對話,以及後麵引出的更多話題……

一開始的時候,不能隻顧著自己說,要仔細聽對方的切入點。這個時候,還需要一些眼神的交流。接下來,就是要在適當的地方添加“是的”、“對對”、“你也這麼想?”、“我也是這樣看!”類似這樣的回應。表示同感的話,會讓對話雙方的關係變得更加緊密。

話說回來,同感不是時時都要產生的。不管是什麼樣的同感,都不要在別人說壞話時產生同感,這樣會降低你的品位。要想著如果這時你的“同感”傳到對方的耳朵裏,你要怎麼辦?因此,否定的“同感”不要也罷。

當你的對話者說起別人的壞話時,你要說“明白了,但是如今情況不同了,我之前也曾這樣想過……”並盡量轉移話題。

如果和朋友之間產生了摩擦,不要自己嘮嘮叨叨吐苦水吐個不停。停下來,靜下來聽聽對方的心情與感受,對自己、對對方都是好事。借助這個大家都平靜的時刻,真誠的道歉是最好不過的了;即使不是自己的錯,謙虛地低下頭,用溫和的語言與對方交流。敞開心扉的交談不僅可以讓你們忘記不愉快,也可以增加親密度與好感度。

在人際交往中,多聽少說,善於傾聽別人講話是一種良好的習慣。心中裝滿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的人,永遠聽不到別人的心聲。多用心去傾聽別人怎麼說,不要急著表達你自己的看法。是啊,上天給了我們兩隻耳朵和一張嘴巴,是不是意在告訴我們要多聽少說呢?有的人聽不進別人的話,總是左耳進、右耳出,把別人的話當做耳邊風;有的人喜歡說話,口若懸河,滔滔不絕,根本就不給別人說話的機會;還有的人很少說話,但注意傾聽,一旦開口就字字如金。口才好、能說會道固然好,自然也令大家羨慕,更是人生的一大資本,但是最有價值的人往往不是最能說的人,而是最能傾聽的人。

那麼,究竟要如何傾聽呢?

首先,要尊重對方。大家都一樣,希望身邊的人喜歡自己,希望自己的觀點被別人采納,希望別人重視自己,希望聽到真誠的讚美,那麼,你為什麼不讓這些並不難實現的願望成為事實?“尊重他人,滿足對方的自我成就感”。這並不是哲學家們悟出的一條人類行為的新奧妙,古代聖賢早先給予我的教誨: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不要把精力放在思考怎樣反駁對方所說的某一個具體的小的觀點,不要了解自己不應該知道的東西。懂得傾聽別人談話總是會消耗時間和精力的。如果你是真的有事情不能傾聽,那麼你委婉地提出來,相信沒有人會強迫你繼續聽下去。這比你勉強去聽或裝著去聽,而表現出來的開小差而給人的感覺要好得多。既然聽,就要真心真意地聽,這無論對聽者還是被聽者,都是有好處的。誠意會通過眼神傳達給被聽者。因此,在聽時,一定要身體前傾,並始終保持直視對方,表示對談話感興趣。

其次,要有耐心。不要匆忙下結論,不要使你的思維跳躍得比說話者還快,不要試圖理解對方還沒有說出來的意思。要讓人家把話說完。盡量控製自己,不要打斷對方。有時,談話並不是一下子就能抓住要領的,應該讓對方有時間不慌不忙地把話說完,即使對方為了理清思路,作短暫的停頓,也不要打斷對方的話,以免影響他的思維。不要急於評價對方的觀點,不要急切地表達建議。不要去深究那些不重要或不相關的細節而打斷人,不必介意別人講話的特點。有些人說話時愛眨眼睛,有些人說話時愛帶口頭禪,有些人說話時愛手舞足蹈。對此,你不必介意更不要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你應該將注意力放在對方談話的內容上。盡可能從對方的談話中吸取信息,豐富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因為別人的談話在通常情況下都是與心情有關的事情,因而一般可能會比較零散或混亂,觀點不是那麼突出或邏輯性不太強,要鼓勵對方把話說完,自然就能聽懂全部的意思了。否則,容易自以為是地去理解,去發表意見,產生更加不好的效果。另外,別人對事物的觀點和看法有可能是你無法接受的,但是有傷你的某些感情,你可以不同意,但應試著去理解別人的心情和情緒。一定要耐心把話聽完,才能達到傾聽的目的。

最後,要避免不良習慣。開小差、隨意打斷別人的談話、或借機把談話主題引到自己的事情上,一心二用,別人說話時,你不時朝窗外觀看來回行駛的汽車,或低頭隻顧自己修剪指甲,或麵露不耐煩的表情,這些都是不禮貌的、很不尊重對方的表現,都會使對方對你造成反感,所以一定要避免。

期間,適時進行鼓勵和表示理解。對方很有可能在訴說的過程中,自己漸漸有了主意。如果你覺得你的想法會更好,那麼作為一個提議告訴他,幫他參謀而不是作決定。決定一定是當事人自己作出的。即使他最終沒有采納你的建議,也要給予他鼓勵和祝福。如果訴說者一開始情緒激動,必然導致無法把事情說清楚,此種情況常見於女性訴說者。此時作為同性,擁抱和拍撫都是很好的穩定對方情緒的方法。談話者往往都是希望自己的經曆受到理解和支持,因此在談話中加入一些簡短的語言,如“對的”、“是這樣”、“你說得對”等或點頭微笑表示理解,都能鼓勵談話者繼續說下去,並引起共鳴。當然,仍然要以安靜聆聽為主,要麵向說話者,用眼睛與談話人的眼睛作溝通,或者用手勢來理解談話者的身體輔助語言。

最後,適時作出反饋,及時查證自己是否了解對方。一個階段後準確地反饋會激勵談話人繼續進行,對他有極大的鼓舞。包括希望其重複剛才的意見或是因為沒有聽懂或重點表達你不妨這樣:“不知我是否了解你的話,你的意思是……”一旦確定了你對他的了解,就要進入積極實際的幫助和建議。但不準確的反饋則不利於談話,因此要把握好。

善於傾聽,是虛懷若穀;善於傾聽,是從諫如流;善於傾聽,是集眾人智慧於一身,照亮人生道路!開啟“貞觀之治”的唐太宗以善聽臣子進諫聞名,在魏征等人麵前擺出了一副善於傾聽的耳朵,方開啟盛世,流傳千古;孔聖人,也在騎青牛的老子麵前擺出一雙善聽的耳朵,耐心的聽從他的教導,方集得大智慧,流傳於千古!

傾聽能使人產生輕鬆、愉快和滿足感,人的心靈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淨化與調適。同時,傾聽還能開闊人們的胸懷,讓一切不悅與不幸煙消雲散。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人的精神狀態與肌體健康有著十分密切的聯係。作為一種精神活動,傾聽往往能夠促使人進入一種積極樂觀的精神狀態。這無論是對於聽者還是被聽者的身心健康,自然是大有益處的。

試著用你的心靈去傾聽每一個人吧,你將成為一個有著超強人緣和號召力的人!

8.適時地沉默,才能得到實在的好處

美國大發明家愛迪生發明了自動發報機之後,他想賣掉這項發明以及製造技術,然後建造一個實驗室。因為不熟悉市場行情,不知道能賣多少錢,愛迪生便與夫人米娜商量。米娜也不知道這項技術究竟值多少錢,她一咬牙,發狠心地說:“要兩萬美元吧,你想想看,一個實驗室建造下來,至少要兩萬美元。”愛迪生笑著說“兩萬美元,太多了吧?”米娜見愛迪生一副猶豫不決的樣子,說:“要不然,你賣時先套商人的口氣,讓他出個價,再說。”

當時,愛迪生已經是一位小有名氣的發明家了。美國一位商人聽說這件事,願意買下愛迪生的自動發報機發明製造技術。在商談時,這位商人問到價錢。因為愛迪生一直認為要兩萬美元太高了,不好意思說出口,當時他的夫人米娜上班沒有回來,愛迪生甚至想等到米娜回來再說。最後商人終於耐不住了,說:“那我先開個價吧,10萬美元,怎麼樣?”

這個價格非常出乎愛迪生的意料,他心中大喜,當場不假思索地和商人拍板成交。後來愛迪生對他妻子米娜開玩笑說:“沒想到沉默了一會兒就賺了8萬美元。”

沉默是金。在人生的很多關口,譬如麵對一個自我讚揚的環境,麵對一個據理力爭的場麵,麵對一個強詞奪理的上司等情況時,沉默雖然不會像愛迪生一樣創造8萬美元的價值,但它同樣會讓我們看到刹那間的前程和退路,沉默可以給對方和自己都留有餘地,沉默甚至可以挽救我們。沉默是無聲的語言,有一種埋藏在深處的震撼力。沉默可以積蓄力量,有力量的人更多的是以沉默的方式表現出來的。

沉默是金。這是一個亙古不變的真理。大愛無言,大美無聲,沉默是一種無聲的美。說話敏感,說好很難,但誰又知道說話的最高境界?那就是要少說話、說少話,甚至適當沉默。如果你不愛說、不會說、不懂得如何說,如果有些事情不能說,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沉默。

說出去的話是潑出去的水,覆水難收。不好的話,說出去,就像將一張紙折起,縱使道歉來得夠誠懇、夠真誠,也難以撫平紙的折痕,那將是永恒的烙櫻因此,有的時間、有的場合最好選擇沉默。

伶牙俐齒,妙語連珠,固然能引人注意、讓人欽佩不已,並能夠賺取一點掌聲和青睞目光。但任何事情都是雙麵刃,有利的同時就會有弊。矚目的背後是嫉妒,欽佩的下麵是刀劍。“話密”了,就會讓人認為你是在強出頭,引來禍端。古往今來,因言不當而獲罪、甚至坐牢殺頭的例子不勝枚舉。

在官場上,千萬不要以為自己的觀點標新立異、改革創新就踴躍發言,喋喋不休。要知道,槍打出頭鳥。許多老同誌資曆豐厚,許多同事也是各有所長,不隻是自己有點見解。黑格爾告誡人們:“少說話。”尤其是當著比你強的、比你有資曆的、比你年長的人在座的時候。如果你說多了,你便同時做了兩件對自己有害的事:第一,你顯露並且自己揭發了自己的缺點與愚蠢。第二,你失去了一個獲得智慧與經驗的良機。領導同誌在會上讓大家“暢所欲言、隨便談談”,那不是讓每個人都“隨便”,更不是讓每個人都“肆意妄言”。你所謂的“見解”有時在人家那裏早成“剩飯”。許多老同誌吃的鹽都比我們吃的米多,走的橋都比我們走的路長,人家考慮周到、語言謹慎,表達完全;而年輕人的“談談”容易衝動、容易極端、容易片麵,容易給別人留下喜賣弄、出風頭、不成熟的印象。即使是真的有“見解”,那也不能長篇大論,而是要把這個“真知灼見”留給領導同誌去“暢談”,去縱橫捭闔、拉開架勢、氣勢恢宏地談,要把表演、表現的機會留給領導。學會適時沉默,除了可以不戰而勝之外,還可避免自己成為別人的目標。

和長者或是上司對話,首先要沉默。做一個傾聽者就像舞會上的黑色禮服——是不會出錯的選擇。仔細傾聽,要盡量理解對方是怎樣想的、怎樣考慮的,要盡量理解對方的用意。在對方征求意見時,因為已經在腦海裏好好地整理過,可以輕鬆、正確地表達。但要切記,對方的話沒有結束、甚至在沒有告一段落前,不要開口說自己的見解。這樣是不尊重對方的表現,是不夠禮貌的行為,是會被扣分的。

作為領導,在與下屬進行溝通時,適當地使用“沉默”,不僅能幫你解決棘手的問題,而且還可以讓你的溝通能力錦上添花。在你批評員工時,適當的沉默也是可以起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試一試吧,適當沉默是你處理人際關係的無聲“武器”,它會使你與下屬的溝通變得暢通無阻。

沉默具有很大的力量。當然,這裏說的是有意識的沉默,而非拙於表達。沉默是種選擇。事實證明,沉默的人總比多話的人更具優勢。

9.說真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愛因斯坦經常拒絕作家的采訪或是畫家為他畫像。但有一次,他改變了以往的態度。

那天,一位畫家請求為他畫像。愛因斯坦照例回答道:“不不不,我沒有時間。”

“但是,我非常需要這幅畫所賺得的錢啊!”畫家懇切地說。

“哦,那就是另一回事了。”說著,他坐下來讓畫家為他畫像。

講點真話,能讓身邊的人感覺你信賴他、願意親近他。

巴金先生辭世,舉國為之痛惜。人們對巴老如此懷念,除了文學成就之外,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巴老在晚年倡議“講真話”。

你是個誠實的人嗎?你是個經常說謊的人嗎?說謊肯定是不對的,但是幾乎每個人在一生中都多多少少說過謊話。那麼,究竟我們應該在什麼時候使用善意的謊言,又應該在什麼情況下忠於現實呢?

說真話真難,有很多人這樣感歎。難在說真話會遭人白眼、得罪人,說真話會傷人、傷和氣,說真話會被人冷落,說真話會失去同事、朋友,甚至毀掉前途。所以說,說真話需有勇氣,更需要膽量。

一位偉人說過“到什麼地方說什麼話,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這叫做“識時務者為俊傑”。

宋濂是明初著名的散文家,為人誠實、謹慎,曾奉命主編《元史》。明太祖得天下後,為了鞏固其朱家王朝的統治,對群臣監督得很嚴,唯恐群臣對他的統治有不利的言行,所以常常暗中派人秘密監視群臣的動靜。有一次,宋濂約了幾個朋友一起飲酒,明太祖即派人進行監視。第二天,明太祖問宋濂,昨天飲酒了沒有。宋濂直言不諱,說:“有。”並且把客人是誰、有什麼菜,一一告訴明太祖。明太祖很高興,說道:“你很誠實,不會欺騙我。”由於宋濂這個人十分誠實厚道,跟隨明太祖19年,沒有說過一次謊話,也從未在背後說別人的壞話,因而深得明太祖的信任,被譽為“賢”。

在合適的場合和時間講點真話,或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講點真話,能使領導感覺你“敢做事、有作為”。在陪同領導視察或向領導彙報工作時,實事求是地講述一些你在工作中發現的問題以及你本人對這些問題的憂慮,進而能結合實際提出一些有見地、可操作的解決辦法和措施,會讓領導覺得你能勤於思考,真幹實幹,是個可塑之材。領導對你的信任度自然也會因此提升。

對上司,首先要有誠意。如果你連起碼的誠意都沒有,就別指望上司會誠心待你了。答應上司的每一件事情都要做到,對上司說的每一句話都要負責任。千萬別信口開河,涉及你自己的實力的時候,有多大能耐接多大的活,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別為了圖表現就亂誇海口,一旦做不到,你就失去上司的信任了。所以,你一定先估計好你的能耐,說真話,寧可保守,也別誇大,給自己留點周旋的餘地。這也是智慧。

人人都應說真話,可有些時候真話卻真難出口。譬如有人在廁所門口問你吃了沒有,你能說吃了?譬如熱戀中的對象問你她長得漂亮不,你能說不漂亮?譬如上司問你他的工作能力強不強,你能說不強?說真話還要講究策略,還要瞅準時機。否則說真話會風險纏身,會引火燒身,所以真話難說。直率的真話,在複雜的地方,複雜的環境裏,也會變得異常複雜,異常奧妙,甚至有些玄乎玄機,這就是說話的學問……所以說,說真話真難。當然有些假話是善意的,有些假話是無奈的,有些假話是被逼的。

在美國南北戰爭期間,有位姑娘找到林肯,要求總統開一張去南方的通行證。

林肯說:“戰爭正在進行,你去南方做什麼呢?”

姑娘說:“去探親。”

“那你一定是一個北方派,你去勸說一下你的親友們,讓他們放下武器。”林肯高興地說。

“不!我是個南方派!我要去南方去鼓勵、去幫助他們,要他們堅持到底,決不失望。”

林肯很不高興:“那你來找我幹什麼?難道你希望我幫助你通行麼?”

姑娘沉著地說:“總統先生,我在學校學習的時候,老師們會經常給我們講關於誠實的林肯的故事,從此,我便下定決心要學習林肯,一輩子不說謊。我不能僅僅為了一張通行證就改變自己說話、做事都要誠實的習慣啊!”

林肯被那個姑娘真誠的話語所打動:“好了,我給你一張通行證。”說著,他在一張卡片上寫下了這樣的文字:“請讓這位姑娘通行,因為她是一位值得信任的姑娘”。

在領導麵前說點真話,對他人褒貶一下,對事情評論一番,在對領導恭維之餘,說些不很恰當、不太適合的真話,哪怕領導板起臉來批評你兩句,也會給領導留下深刻印象,覺得你能在他麵前說這些,是信任他、想依靠他。即使麵上慍怒,心中也是受用無比。當然,說點真話,並不是讓你想說就說、想怎麼說就怎麼說的。要知道,在什麼場合說什麼話、什麼時間說什麼話、對什麼人說什麼話是很重要的。

七行為舉止身價倍增的“心計”

※本章主要內容※

1.舉止彰顯內心,展現身價

2.“玩轉笑臉”有心計

3.舉止心計中的三大法寶——寒暄、點頭和握手

4.鼓掌是對他人的鼓勵和肯定

5.不同場合時,走路也要用點“心計”

6.知曉他人行為舉止有“心計”

www.biqi.me比奇中文網一直在為提高閱讀體驗而努力,喜歡請與好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