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幕化作一頁白帆而徐徐升起的時候,早晨便啟程了。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們,是深深地懂得這早晨的。從一條條小巷裏,流出了匆匆的小溪。很快,又彙聚成氣勢壯觀的江河。這,便是自行車的車陣。在這城市的早晨,似乎唯有自行車的湧流最為顯赫。中心街道和主要路口,簡直成了自行車的世界了。萬頭攢動的壯觀場景,潮起潮落,一日三遭。東西南北,四麵八方,是那樣地井然有序,呈現匆匆的行色。它是江河,一條五彩的江河,一條生命的江河,一條自然界沒有的江河。
交叉路口,有著江河上的航標。那是變幻著的綠、紅、黃三色的三隻眼睛,日夜守護著自己的崗位。
安全島上,神情莊嚴的民警,舞著神聖的指揮棒,象操持著江河的大閘。
作為一朵浪花也好,一葉小舟也好,每一輛自行車都為這江河增添了容量和光彩。每一個騎自行車的人,應該是驕傲的,自豪的。
嘀鈴鈴的鈴聲,車鏈滑動的音響,風兒撥動幅條那琴弦般的錚鳴,車胎在光滑的路麵上摩擦的聲音,彙成一支動聽的音樂,象發光的小溪潛入人們的心靈。
這支樂曲,是明朗的,向上的,輕快的,也是磅礴的。它是集體創作的。
腳下的道路,從來不是明麗的一馬平川。象天空,從來就不隻是蔚藍色的一樣。
風雪裏。一座座雪山似的人影,在艱難地跋涉著。雪落在灼熱的臉上,消融了。從胸中蒸發的熱氣,被嚴寒吞噬了。負重的車轍,深深地犁在雪泥裏,冰屑裏,伸延到遠處去。
暴雨中。一支支雄鷹似的隊伍,在疾飛。抖擻看翅膀似的雨衣,衝擊著。雨珠象汗水,又象淚水,模糊了眼睛,也模糊了視線。濕漉漉的,朦朦朧朧的,但車轍飛濺著雨水,呼嘯著向前馳去。
霧。乳白色的晨霧,雖然一時遮住了視線,但當你疾車飛去,眼前總是明晰的。霧,是晴天的使者。霧散了,便是一片光明。
夜。夜行者,有路燈的關照,也有的靠車燈或自帶的電筒。有的憑著星月的光亮,有的則全憑心上的路了。
總之,都有目的地的。
在腳下的路上,車轍碾碎了風雪嚴寒和晨霧雨霜,以凝重的字行和狂率的墨跡,勾勒了城市生活的詩句。
這絲絲縷縷的轍印,是千百萬騎自行車的人自己寫的。
他們是普通勞動者,懂得這平凡的詩句,也懂得這紛紜的思緒。
人們,都十倍地愛他的自行車。
因為自行車是他上班下班離不了的交通工具,是他的馬兒,是他生活的坐騎。
它,不需要消耗自然界的任何能源,靠從心房發出的電,通過血脈的線路。
這能源,是不會枯竭的。它來源於對生活的忠誠。
有人羨慕外國華麗的小汽車,欣賞那魚貫的車流,和那線條流動的美學價值。
那是牆上的畫兒。畫餅是不能充饑的。
一個“現代藝術展覽”廳裏,有一尊“雕塑”:一截生鏽的鐵軌上焊著兩個生鏽的互不關聯的鐵環,前邊一個鐵環裂了口,趨向脫軌。
名曰:“騎自行車的人。”
多少觀眾表示愕然,為之百思不得其解。
據有“現代藝術”細胞的人冰釋,說有一定時代精神。
觀眾聽了,除驚歎“藝術家”的“獨創”外,便不以為然了。
嘲弄也好,譏諷也好,挖苦也好,觀眾歸去還是要騎自行車的。但願這尊“雕塑“的偉大匠人,不再騎自行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