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孩子“不聽話”了?其實是你沒有看到他的“好”(3)(1 / 3)

孩子四五歲時,還是會時常出現混亂。他們有時會沉迷於自己幻想、期望的事情,有時候他們甚至真的忘記了剛才發生了什麼。比如孩子在牆上塗鴉被母親指責時矢口否認:“那可不是我幹的!真的!”他可能想的是:“但願這件事不是我幹的。”孩子也有可能是害怕父母的責備和懲罰,甚至會指責那些自己想象出來的朋友,告訴父母是他們做的這些錯事。

麵對孩子幻想或記憶有誤而“說謊”的時候,家長往往因擔心孩子會養成說謊的習慣,而急於教育孩子,並指出他的錯誤,其實這樣反而會讓孩子不知所措。這時,父母不必反應過度,孩子不是真的在說謊,父母不必擔心,也不需強加製止。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隨著他辨別事物能力的逐漸增強,隨著他記憶力的逐步完善,他會停止說這類“謊話”。請父母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關注的事情上,並幫他解決。父母可以平靜地坐下來和孩子聊聊,讓他說說這之前都發生什麼了,或者他所知道的關於這件事的什麼細節。孩子沒有惡意心理,說一說,事情可能就真相大白了。

這個階段,孩子說謊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為了逃避做他不願意做的事,用各種謊言去欺騙父母或老師。

王媽媽有一個4歲半的女兒。一天,女兒摟著她的脖子說:“媽媽,你能不上班在家陪我嗎?”“媽媽要上班,寶貝要上幼兒園哦!”女兒沮喪地去上學了。上午十點多,王媽媽在辦公室接到幼兒園老師打來的電話,說女兒在幼兒園不停地抽搐,還說頭疼,可能是病了。王媽媽火急火燎地趕去了幼兒園,把女兒帶到了醫院,但是大夫給女兒檢查後,並沒有發現女兒有什麼毛病。出了醫院,王媽媽帶女兒到了麥當勞,看著女兒興高采烈的樣子,王媽媽被心裏突然閃出的念頭嚇了一跳:難道女兒在說謊?

王媽媽女兒的撒謊源於物質欲望和精神需要在正常情況下得不到滿足,而試圖用謊言來達到目的。麵對這種情況,父母應該妥善應對,而不是責備孩子撒謊。當孩子說哪裏疼的時候,父母首先需要檢查一下孩子是不是真疼,如果不是,就告訴他去了幼兒園會有小朋友和一些快樂的事情等著他;如果孩子堅持說疼,不願意去幼兒園的話,那就讓孩子待在家裏,但是要提前告訴他,病了就不能出去玩,不能看動畫片、玩玩具、吃好吃的東西,隻能躺著休息,甚至要去醫院。這樣,孩子也許就會吸取教訓,以後不再說類似的謊言了。

5歲左右的孩子還會為了達到某種願望而說謊,比如為了得到某種食品、玩具等。

有一次學校組織學生進行春遊活動,需要交90元活動費用,而趙老師班有一個叫小琳的學生為了拿錢買玩具,卻向父母說:“老師說,這次春遊我們要交100元。”

遇到這種情況,你盡量跟孩子解釋,讓孩子慢慢把實情說清。在表達時要婉轉些,當他告訴你實情時,不必大怒,無論如何,你應謝謝他告訴你事實真相。如果你大聲喊叫,他可能感覺他說實話是不值得的。

5歲~6歲的孩子,可能會為了逃避懲罰,而用說謊來擋駕。這種謊言在兒童身上最常見,而且大多數是“被逼”出來的。通常父母、老師對孩子的期望過高,或父母習慣用嚴厲的懲罰來管教孩子,孩子怕罵怕打,便用說謊來掩飾自己的過錯。當孩子通過這種掩飾而得到父母或教師的寬恕時,他第二次、第三次做錯事,便會再以說謊來求得寬恕了。所以,父母不要賦予孩子過高的期望和過於嚴厲的懲罰,逼著孩子說謊。

過了初級的“說謊”階段之後,進入小學的孩子的說謊技巧會更加高超。比如:二年級的學生因為貪玩而忘了做作業,為了避免父母或老師的指責而撒謊,但在這個階段他不太會尋找理由掩蓋。進入四、五年級後,他會為了隱瞞真相而尋找對自己有利的理由替自己辯護,甚至製造假象,迷惑父母和老師。所以,隻有了解並掌握不同階段孩子的心理發展特點及心理需求,才能正確教育、有效引導孩子健康成長。我們希望家長能讓孩子知道,自己沒有必要對家長撒謊,同時家長也要注意,不給孩子製造撒謊的機會;當發現孩子說謊時,家長也不應該一味地進行說教與批評,應讓孩子說明撒謊的原因,同時要讓孩子知道,真話永遠比謊言更值得原諒,千萬不要讓孩子產生大人不愛聽真話,隻愛聽假話的誤解。

那麼,你是在什麼時候,發現孩子學會撒謊了呢?絕大部分孩子在2歲左右就會說謊了,但他們說謊很少出於惡意,與其說他們在說謊,不如說他們隻是提供錯誤的信息而已,很多時候他們沒有意識到自己在說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