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愛米麗·勃朗特.呼嘯山莊.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1.

[2]愛米麗·勃朗特.呼嘯山莊.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

[3]愛米麗·勃朗特.呼嘯山莊.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

[4]愛米麗·勃朗特.呼嘯山莊.南京:譯林出版社,1990.

[5]包惠南.文化語境與語言翻譯.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1.

[6]曹順慶.比較文學學.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5.

[7]陳定安.英漢比較與翻譯.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公司,2000.

[8]陳言.20世紀中國文學翻譯中的“複譯”、“轉譯”之爭.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5(2).

[9]邸愛英.1919年~1949年中國翻譯界的轉譯現象.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7(4).

[10]董洪川.文學影響與文化過濾.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1(5).

[11]方平.不存在“理想的範本”——文學翻譯工作者的思考.上海文化,1995(5).

[12]傅東華.飄.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79.

[13]福樓拜.包法利夫人.羅國林譯.台北:林鬱文化事業公司,1977.

[14]郭建中.當代美國翻譯理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15]賀微.翻譯:文本與譯者的對話.外國語,1999(1).

[16]洪敬濤.解釋與理解的可能性的重要前提——偏見——論伽達默爾的偏見觀.康定民族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3).

[17]胡喬木,胡繩.中國大百科全書·哲學.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7.

[18]黃龍.翻譯藝術教程.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89.

[19]黃龍.翻譯藝術教程.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89.

[20]伽達默爾.真理與方法.洪漢鼎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9.

[21]金堤.等效翻譯探索.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公司,2001.

[22]李霽野.簡·愛自傳.上海:生活書店,1936.

[23]李霽野.簡·愛.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82.

[24]劉宓慶.當代翻譯理論.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公司,2000.

[25]劉宓慶.文體與翻譯.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公司,2001.

[26]劉重德.文學翻譯十講.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公司,1999.

[27]羅國林.名著重譯芻議.中國翻譯,1995(2).

[28]羅新璋.複譯之難.中國翻譯,1991(5).

[29]羅新璋.翻譯完全可能有定本.中華讀書報,19961009.

[30]魯迅.非有複譯不可.載魯迅全集(5),(6).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

[31]馬紅軍.翻譯批評散論.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公司,2000.

[32]茅盾.為發展文學翻譯事業和提高翻譯質量而奮鬥.翻譯研究論文集(1949—1983).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4.

[33]裘姬新.名著複譯剖析——以闡釋學理論為視角.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5(5).

[34]孫青.傳統文化因素的過濾對文學翻譯的影響.四川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02(4).

[35]孫致禮.傲慢與偏見.南京:譯林出版社,2000.

[36]孫致禮.翻譯與叛逆.中國翻譯,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