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諾基亞在智能手機市場,跟三星、蘋果等知名品牌手機沒有可比性,即使在低端手機市場,對亞洲競爭對手進行壓製,諾基亞也顯得步履維艱。2007年,iPhone一麵世就搶走了諾基亞的一部分市場份額。諾基亞的利潤從原來的35億美元降為13億美元,同時諾基亞的市值也在不斷縮水。之後僅僅一年,諾基亞市值已被蘋果超越。到了2011年,諾基亞市值僅為蘋果的7%。同時,諾基亞在本國芬蘭市場上的受歡迎程度也銳減。2010年,諾基亞在芬蘭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還是76%,但是到了2011年就下滑至31%。
為什麼曾經這麼強大的一個手機生產帝國會出現這樣的結局呢?主要是在關鍵的時刻諾基亞沒有做好企業的轉型。這正如諾基亞新任CEO艾洛普所說:“我們落後了,我們錯過了主要潮流,我們喪失了時間。”當諾基亞還在注重手機耐用性和通話穩定性時,蘋果手機和安裝Android係統的手機已開始為人們提供瀏覽網頁、視頻通話、社交網絡甚至查股票、玩智能遊戲等諸多功能。
等諾基亞明白是怎麼回事兒的時候,想改變這種局勢,無奈已經是回天乏力。市場競爭是殘酷的,隻要稍稍落後,那麼就可能永遠落後。
諾基亞曾經的輝煌和如今的衰落值得我們深思和借鑒,任何時候都要考慮市場,根據市場完成企業轉型,否則給企業帶來的隻能是滅亡。不但手機行業如此,其他行業亦然。所以,企業要懂得不失時機地完成轉型。而在轉型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企業家,企業家是一個企業的靈魂,他的一切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企業的生死存亡。新一代的企業家不僅需要敢打敢拚的精神,更需要有目光長遠、思路超前、理念新穎、境界崇高的素質。隻有成熟的穩健經營、紮實管理型的全新經營者,才懂得如何讓企業順利完成轉型。
在當今這種市場瞬息萬變、技術變革不斷加速、客戶需求捉摸不定的非連續性競爭條件下,企業必須保持其觸覺的高度敏感,善於捕獲新的機會,適時進行戰略調整、業務轉型與組織重構,等等。換言之,適應市場和環境驟變的需要,啟動可持續性的企業轉型對於國內的企業而言,是一條沒有終點的路途。轉型雖然是企業取得發展的重要推進因素,但並不是說隨意的轉型就能取得這樣的效果,企業要想實現完美轉型,就要充分考慮企業的實際情況與當時的大環境因素,在此基礎上進行轉型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輸出企業文化
萬科將來會走怎樣的發展道路,但凡是企業,隻要是發展到一定程度,它給社會提供的就不僅僅是一種產品,還包括一種文化。這種文化帶給消費者的不僅僅是對產品的享受,還會對整個社會的進步帶來更大的影響。“二戰”以後,日本的索尼、鬆下、豐田的業務不僅僅是在汽車行業,它們也在涉足其他行業。而對萬科來說,如果能夠繼續發展,也可以成為這樣的企業,不僅僅在行業是領跑人,同時也可以通過跨行來推動社會的進步。總的來講,社區是萬科的產品,它也是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3年1月王石騰訊專訪
背景分析
成為世界品牌,一直是中國企業的夢想。為了實現這一夢想,很多中國企業打響了衝向世界的戰役,海爾、聯想、TCL、中國移動等是這場戰役的先鋒。可是它們走向世界的過程並不輕鬆,先是海爾收購美國的家電品牌美泰克遇阻,後是聯想在美國遭遇美國國會的刁難,TCL呢?它雖然收購了阿爾卡特、施奈德,但是消化不良。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歸根結底是因為中國企業在品牌文化輸出上沒有做足功課。如果海爾能夠通過文化導入和公關活動,讓當地的政府和居民接受,海爾的國際化戰略就不會受到這麼大的阻礙。對於TCL來說,要是能夠在進行收購之前對阿爾卡特及施奈德等進行科學地評估,消化不良也是完全可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