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無道之君
汶川地震發生後很多企業捐款,萬科也在捐款,在萬科的普通員工中一般要求捐款不超過10塊錢,大概意思是這樣的。大家就開始攻擊萬科,我發帖說明緣由,沒想到我的言論也遭到了鋪天蓋地的攻擊,有的網友甚至說,雖然你王石登上了珠峰,但你的道德高度還不如一個墳頭。我的意思是說,我曾是作為一個登上珠峰的企業家、被當作英雄來看待的,是中國改革開放20年20人紀錄片的主角之一,作為中央電視台選的一個非常正麵的形象出現的。但是卻因為這樣一個帖子被打翻在地,被叫為“王十元”。
——王石在騰訊網2013年夏季思享沙龍上的主題演講背景分析“捐款門”對萬科的衝擊是巨大的,對王石個人的衝擊更大。民眾和媒體揪著“限捐10元”向王石發起了猛烈抨擊,各種惡毒的話也迎麵而來,一時之間,無商不奸、為富不仁的帽子給王石戴了個結結實實,一天時間內網上攻擊量有五六十萬。
有網友戲謔地送給王石“王十元”的稱號。有的網友說,雖然王石登上了珠峰,但他的道德高度還不如一個墳頭。諸如此類的評論都來自網上。同時,在網下,王石似乎也沒有逃脫被攻擊的厄運。一位掌權者憤憤不平地說:“你們企業家不就是賺兩個臭錢嗎?你們賺的錢那是我們讓你賺的,我們存到你這裏的。這個時候就要讓你表現,你怎麼不表現?200萬不多,都是稅。”
就因為這個言論,主流當權者和網上民間輿論“80後”等不同的群體形成了驚人的一致,對王石進行個人人身攻擊。
麵對眾人的聲討,王石有點兒招架不住了,雖然是無心之失,卻招來被聲討之禍。為了止息這種聲討,王石站出來道歉,並且說要加強個人道德修養。
拓展透析
1982年9月,媒體曝出芝加哥地區有人服用泰諾藥片中毒死亡的嚴重事故。剛開始被曝隻有3人死亡,壞消息迅速傳遍美國,大家都相互傳說全美各地死亡人數高達幾百人。強生公司陷入空前危機。
強生公司立即組織危機應對小組對所有藥片進行檢驗,在全部近千萬片藥劑中,發現所有受汙染的藥片隻源於一批藥,總計不超過75片,並且全部在芝加哥地區,而最終的死亡人數也確定為7人。強生公司仍然按照公司製度中最高危機方案,即“在遇到危機時,公司應首先考慮公眾和消費者利益”,不惜花巨資在最短時間內收回了所有的泰諾藥片,並花數百萬美元進行賠償。
將公眾和消費者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強生的這一做法獲得了公眾的認可和諒解,最終拯救了強生公司的信譽。
強生陷入危機,以及成功解決危機的事例告訴我們,作為企業管理者,要守住道德的底線,不能為了獲得利益而喪失了道德。市場隻歡迎有道德的企業管理者和有道德的企業。
所以,企業管理者在帶領企業埋頭搞發展的時候,要時刻考慮到企業每走一步給社會帶來的影響,一定要以正麵的形象示人,切不可給社會帶來負麵影響,這就要求企業在發展的時候時刻把握好道德原則,以道德來衡量究竟該如何發展。
然而,許多企業管理者認為利潤才是企業存在的根本,如果沒有利潤,企業就不可能存活。德魯克也說,企業的首要任務是生存。換句話說,企業經營的首要準則不是利潤最大化,而是避免虧損。但企業時常會遇到風險,所以企業必須賺到能夠抵禦風險的利潤。作為一個企業,對社會最大的貢獻就是創造利潤、納稅。這種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必須建立在一定的前提之上,這個前提就是誠信經營、道德發展,否則企業是很難取得長久的發展的。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要獲得長久的成功,企業管理者僅靠懂管理、善經營是遠遠不夠的。企業要長遠發展,就必須有道德。一個不擇手段、不顧後果的創業者,或許可以憑八鬥高才掘得第一桶金,但是不能在一個相對成熟的市場環境中成為一個金礦主。錢要賺,原則也要講;利要求,品德不能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