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下午,集團辦公室通知所有中層幹部開會,也包括小張這些駐聯想業務代表。小張臨時接了個電話,忘了時間,等想起來時,已經遲到了3分鍾。她剛走進會場,就發現會場上出奇地安靜,這讓她有點不自在。她看見會場後麵有個座位,就打算輕手輕腳地進去,以免打擾大家。
“請留步,按規定你要罰站一分鍾,就在原地站著吧!”會議主持人站起來向小張認真地說道。小張的臉頓時一片潮紅,隻好原地站著。等小張總算熬過世上最難熬的一分鍾,會議主持人說:“時間到了,請回到座位上去。”接著大家繼續開會,就像什麼也沒發生似的,而小張如坐針氈。
會後,部門經理找到她:“小姑娘,罰站的滋味不好受吧!你也別太在意,以後注意就行了,我也罰站過,柳總也曾經罰站過。”“老總也罰站啊?”她有點驚訝。“自聯想創建以來無一例外都要遵守這個規定。有一次電梯出了故障,柳總被關在裏麵,那時手機還不流行,沒有人知道他被困,他叫了很長時間才有人把他弄出來,就算這樣他也隻能認罰。‘開會遲到罰站一分鍾’也算是聯想獨有的一種企業文化吧。”部門經理對她說。
柳傳誌在很多場合說過:“企業做什麼事,就怕含含糊糊,製度定了卻不嚴格執行,最害人!在某些人眼裏,開會遲到看起來是再小不過的事情,但在聯想,這就是不可原諒的事情。聯想的開會遲到罰站製度,20多年來,沒有一個人例外。”柳傳誌認為,立下的製度就必須遵守。
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所有的企業組織,都應當有自己的製度,不僅要有製度可依,還應有製度必依。製度不是用來給人看的,而是定來遵守的。無論是誰,隻要是這個企業組織的成員,就應該受這個製度的約束,這樣才能發揮製度的作用。
管理企業最需要的是製度與民主,而不僅僅是人情。作為企業管理者,必須學會平衡人情和製度。不管是實行人情,還是製度,目的都是為了調動員工工作的積極性。企業要想良好地發展下去,要靠製度管理。製度苛刻,則需要人情的軟化,隻有人情和製度配合得恰到好處,才是最完美的。
企業管理者首先要管好自己,為員工們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言傳再多也不如身教有效。行動有時比語言更重要,領導的力量,往往不是通過語言而是通過行為動作體現出來的,企業管理者的表率作用尤其重要。
企業管理的拿來主義
在萬科的時候,我是一直堅持公司的製度化建設的,堅持公司治理結構的持續優化,這在那時並不多見。這次到美國,在這方麵我又有了一些新的體會。我在不同的場合表述過:第一,現代企業製度是借鑒西方來的,東方文明本身沒有這個東西,現代企業製度很重要的一個基石就是契約精神,契約精神同時也需要有法律製度為前提,恰好這些都是中國文化和亞洲文明比較缺失的。
我們看中國的近代,晉商也好、徽商也好,都曾經有過非常輝煌的時期,也出過非常知名的人物。談到胡雪岩,談到晉商的票號,你會發現都和現代金融和銀行業非常接近。他們就是那種血緣地緣、師傅徒弟的一種信任關係,而不是契約。
建立這樣的企業信任關係,這個企業怎麼能長期這樣延續下去?現在的企業製度建立的信任關係,完全是“職業經理精神”,今天這個人走了,明天換人企業照樣運轉沒有影響。
所以萬科基本上是拿來主義,既然是西方來的,那我們就徹底地拿來就好,不要愛麵子還要講洋為中用。在我看來,這個“中用”是需要高度智慧的,首先要有中國文化的修養,同時還要有對西方深刻的理解才能糅合在一塊兒。對於我個人來講,我對中國的很多東西,是沒有這樣的一個學習機會,所以本人對中國文化的東西,是欠缺的,也可以說就是空白的。
改革開放學習西方的東西,既然是西方的東西,那我們就拿來主義吧。但西方你就學習得很好嗎?這就是我為什麼又跑到哈佛去,也是覺得自己這些年在國內學得不好,所以就跑到哈佛去。這是我表達的第一個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