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觀點就是,盡管我受的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比較少,那是文化修養方麵。但是,骨子裏你是個中國人,耳濡目染的家庭教育、各方麵的習慣、生活的習慣,骨子裏還是個地地道道的中國人。所以你的處世方式,你各方麵不可能是完全徹底西方化的。這一點在搞拿來主義學習西方的時候,也是一個不能回避的問題。
我到美國去,感受的第一點就是,現在西方,尤其是金融海嘯之後,資本主義走到今天,學術界現在是非常深刻地,也是批判式地在思考思維方式的問題。我們過去講問題,要麼就全盤肯定,要麼就全盤否定。在美國我就在反思,如何對我自己的思維方式有一些批判的思想。
對西方的東西,應該還是要警惕地借用,不能完全地拿來就用。因為畢竟已經到了21世紀,資本主義製度不可能像宗教似的,一直是萬能的,一直持續下去。再往下怎麼演變,當然要更警惕地去看。但是問題也非常清楚,我們向西方學習的這個階段還沒有走完,要先走過這個階段,再走下一個階段。
——摘自2012年《王石:拿來主義及其反思》
背景分析
對企業管理來說,借鑒西方管理的經驗,或者是借鑒其他企業的管理經驗,無疑是一種優秀的企業管理模式,也就是說,拿來主義對企業的發展是大有裨益的。而萬科在拿來主義上有自己獨特的一套。
萬科在發展之初,就由王石帶領著合理運用了拿來主義。萬科所在地深圳地理位置優越,其中一個先天優勢就是與香港相鄰,可以很方便地從香港借鑒西方的房地產管理經驗。在這個階段,萬科一直在學習,一直在借鑒。
萬科最初是學習新鴻基地產的運作經驗,並把他們的客戶理念、市場研究方式、產品定位等借鑒過來。之後是向新加坡的房地產公司學習,萬科的考慮是,深圳與新加坡在自然氣候環境,以及人口密度上是相近的,所以把新加坡的東西拿來,把萬科對客戶的認知融入到產品設計當中。萬科此舉的反響相當不錯,並將這一風潮帶到了內地。再後來,萬科開始學習澳洲的濱海文化,如東部海濱的開發。
萬科在其整個發展過程中,一直在運用拿來主義,但萬科的拿來並不是盲目的,而是在可行的條件下結合自身特點及國內環境調整過的,運用也十分合理,所以才有萬科的不斷發展進步。
拓展透析
拿來主義對很多企業管理者來說,的確是一種管理的捷徑。講到新經濟下的拿來主義就不得不提到思科公司。思科公司創立於舊金山,以製造和銷售單一的路由器設備起家,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如今的思科已經成長為世界頂級企業,全球因特網骨幹網絡中,80%以上的交換器和路由器是思科產品。
思科的成功很大一部分要歸功於拿來主義。作為一家新興高科技公司,思科並沒有把大量的資金耗費在建立自己的研發隊伍上,而是立足於矽穀,收購麵向未來的新技術和開發人員,用來填補自己在未來產品上的空白。思科的拿來主義策略是成功的,這也是它能夠先後超越英特爾、微軟等著名公司,成為全球最有價值公司的重要原因。
拿來主義可以給企業的發展帶來很大的好處,但是,一味地拿來也很容易導致失敗。“拿來主義”是不錯,但是得會“拿”,這要求企業首先要明確自身的特點,拿來的東西要根據企業特點進行合理運用。如果隻是不切實際地胡亂拿來,對企業的發展隻會有害,不會有利。
其次,要看拿來的經驗中哪些是可以促進企業發展的,哪些不是,前者要留下來,不合適的要果斷地扔掉。
最後,留下來的經驗要結合本企業的實際情況及當前經濟形勢進行合理調整再運用,不可生搬硬套,否則會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