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關鍵時刻,在艱難中塑造自我(2)(1 / 2)

拓展透析

對於很多創業者來說,一旦遇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他們就會充滿激情地把它做好;而對於那些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他們就顯得不太在乎。而事實是,即使從事的不是自己喜歡的事業,也要認真把它做好,這樣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創業者。

做好自己不感興趣的事情,是每個創業者的必修課,也是成功人士成功的秘訣,因為不是每個創業者都能根據興趣選擇事業,更多的時候要考慮市場的需求。美國管理學家韋特萊指出:成功者所從事的工作,是絕大多數人不願意去做的。許多時候,他們成功隻是因為他們做了其他人不以為然、不願意做的事情而已。其實,創業者要從事的工作並不一定是十全十美的,也不一定都是自己喜歡的,更不一定都是專業對口的。此時,作為創業者要放平自己的心態,以認真負責的態度麵對自己的事業,做到不拋棄、不放棄,把自己融入到不喜歡的事業中去,如此,才能最終打造一份屬於自己的事業。

然而,並不是所有創業者都能夠在自己不喜歡的事業上做出成就。因為,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業,需要具備以下三個條件:

1.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業需要勇氣。

選擇一個自己不喜歡的事業去做,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它需要創業者勇於挑戰,敢於擔當。

2.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業需要毅力。

許多創業者在做事情的時候沒有毅力,更不用說對於自己不喜歡的事業了。如指甲刀事業,因為利太小,項目周期太長,所以很多人不喜歡做。廣東非常小器公司的董事長梁伯強先生也不喜歡做,但是他經過多年的專注和努力,把指甲鉗做成了中國第一、世界第三的“巨無霸”,年銷售額過億。這是需要勇氣和毅力的。

3.做自己不喜歡的事要有優勢。

創業者要善於分析並找出自己的優勢,同時也要明確自己的劣勢。在創業的時候要盡量發揮自己的優勢,避開自己的劣勢。

堅持你的專業性

現在,萬科的住宅項目經營得都非常好,但是管理層一直擔心萬科是否能永遠當房地產領域的行業排頭兵,他們建議萬科是不是應該在其他領域做一些資源儲備。我隻說:“除非我不做萬科的董事長,隻要我在,你們就不要考慮做其他的行業。”到了2007年,這一點更加明確。萬科隻做住宅,不做其他!很多人認為住宅市場總有萎縮的一天。這是對的。不僅僅城市住宅會萎縮,總有一天地球上的人們都不再需要住宅!以前我說,除非我離開萬科,你們可以做你們想做的事情。但是今天我要說,就是我離開萬科,離開這個人世,如果萬科改變經營策略,我也要從棺材板裏伸出手幹涉!

——摘自李野新、王盈《王石談經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4月背景分析在進軍房地產行業之後,萬科就不斷在做減法,經營策略逐漸轉向,最終確立“隻做房地產”的經營理念,從而走上了專業化道路。

1992年,萬科提出以房地產為主業的概念,開始把所有的精力都轉移到房地產行業上來。

1995年年底,萬科提出回師深圳,當時萬科已經在13個城市有開發項目,而這次調整使萬科項目僅僅分布於深圳、上海、天津和北京4個城市。

1996年,萬科回師深圳後,開展了一係列的大動作,其中一項就是賣掉了幾家雖然在盈利,但與房地產主業毫無關聯的企業。

1997年,萬科轉讓了揚聲器廠。當時,這個廠生產的電話機喇叭占國內市場份額的40%,而且此時的揚聲器廠不乏TCL、康佳這樣的大客戶。

這一時期,王石還有一個大動作,那就是轉讓了怡寶。1991年,萬科買進怡寶51%的股份。此後僅3年時間,怡寶就已成為國內最大的蒸餾水生產廠。但是為了走專業化道路,王石最終賣掉了這個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