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關鍵時刻,在艱難中塑造自我(2)(2 / 2)

2001年,萬科轉讓了萬佳百貨72%的股份。

至此,萬科已經徹底退出與房地產行業無關的領域,專業化調整全部完成。

在整個調整過程中,萬科一直在做減法,不但在與房地產無關的產業上做減法,在房地產產業內部也做減法,那就是剔除房地產開發的多種經營模式,專業做住宅房產。1998年以後,萬科把住宅以外的產品都放棄了,將經營力量集中在住宅開發上。同時,產業經營區域也更加明確,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地區是萬科的主攻地。2004年,萬科進一步實現了精細化、產業化和工業化。

之後,王石帶領下的萬科一直專注於住宅房產產業,沒有一絲動搖。這是他一直堅持的原則,王石明確表示,隻要自己在萬科一天,萬科就必須按照這個模式發展下去,甚至是他離開了人世,如果萬科改變策略,他也會“從棺材板裏伸出手來幹涉”。

而今,事實證明,王石的選擇是正確的,王石的堅持也是正確的。正是因為王石不斷給萬科做減法,萬科才能成為中國最大的房地產企業。

拓展透析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所有企業都麵臨著高新技術、信息化、全球化的挑戰。企業必須適應市場的變化、客戶的變化,還有技術的變化,並據此來調整自己的戰略。在競爭達到一定程度之後,多元化戰略必然向核心經營戰略轉變,這是一個趨勢。市場的競爭頻次越來越快,市場留給企業調整的時間越來越少,快速擺脫過去的羈絆,才能更好、更快地開拓明天。

沃爾沃把轎車部門出售給福特而專做大型貨車,IBM把多年虧損的PC部門出售給聯想,這些事例都證明了這個道理。在市場不斷變化的過程中,對於企業而言,多元化的做法有時並不適合企業的發展。一個具有全球戰略眼光的企業家,會對自己產品在全球的地位隨時進行動態分析,然後確定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哪兒,自己做什麼產品,保持什麼樣的品牌戰略,而不會盲目地進行多元化經營;相反,很多企業都在發展的道路上不斷做減法,這也讓企業不斷煥發生機。

很多事例告訴我們,盲目進行多元化擴張必將元氣大傷。而要想讓企業穩健地發展,隻有走專業化道路。曾因走多元化道路而折戟沉沙的史玉柱也反思說:“中國民營企業麵臨最大的挑戰不是發現機會的能力,而是領導者的知識麵、團隊的精力、企業的財力問題。現在各領域的競爭都呈現白熱化,企業隻有集中精力,形成核心競爭力才能立足,否則就會一夜間完蛋。”

中國有很多企業都嚐試走多元化道路,然而真正能成功的沒有幾個。許多企業管理者認為,隻有特殊的企業走多元化道路才能成功。如果說多元化是企業經營的特殊道路,隻有特殊的企業走得了,那麼對於一般的企業而言,多元化是否一定是一個不可觸及的“魔域”?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又如何解釋國內、國際如此多的公司都正在從事多元化經營?

事實上,多元化與專業化根本不是一個“特殊企業”道路和“一般企業”道路的非此即彼的選擇。多元化不是不可觸摸的“魔域”,而是具有不同資源稟賦的企業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選擇的一條道路,甚至對於一些企業來說,是必須走的道路。如果一定要尋找多元化的“禁忌”,那麼隻存在以下三個方麵的考慮,即:多元化要具有清晰的戰略規劃和目的,而不是憑感覺或者簡單地根據經驗來實施;多元化的業務應盡可能形成互補,以便能夠分散風險;企業擁有穩定的現金流,以支持企業在多個領域內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