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站在大地上才能仰望星空(1)(2 / 2)

2.眼光太高,對小生意不屑一顧。

現在很多人在投資創業時,都將目光投向高、精、尖產品,不願意做小產品,不願意研究小項目,一開始就希望賺大錢,認為小打小鬧成不了大氣候。其實,世界500強企業中的美國吉列、麥當勞,當家產品也不過是剃須刀和漢堡包這樣的“小玩意兒”。生產螺絲刀也好、繡花針也好,做成規模、做出品牌就有很大的前景。

現在的年輕人在創業的時候,考慮最多的是這個行業能不能賺錢,而不是自己能不能做得了。在這種心態的指引下,很多創業者盲目選擇了與自身能力並不適應的行業,這樣一來,事業取得成功也成了不切實際的事情。

另外,對於初次創業的人來說,不妨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行業,對於該行業的興趣有助於你熬過創業開始的艱難時期,你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也更容易被激發出來。然而,如果選擇了自己不感興趣的事情,那要怎麼辦呢?此時,認真的態度就成了創業的最大精神支柱。你必須要求自己認真對待,要求自己矢誌不渝地堅持下去,這是一個成功企業家所必須具備的品質。興趣是可以慢慢培養的,態度才是決定成敗的重要因素。既然做出了選擇,就要拿出認真的態度,全力以赴,做好取舍,做一個敢想敢幹、負責任的創業者。

客觀衡量企業,從實際出發

經濟發展是有自身的特點與規律的。這就要求我們尊重科學、尊重客觀規律,而不能僅僅把它們當成一句口號。發展經濟最忌諱用類似於搞政治運動的方式和思路來進行,如果真是這樣,走彎路、遭受挫折是在所難免的事情。

很多這樣的想法隻是自己的主觀想象,是一廂情願的,是不符合實際和經濟客觀規律的,甚至可以說是嚴重背離的。企業在發展的時候,要從全局的角度出發來思考這些問題,同時必須弄明白企業發展在全國經濟發展布局中的位置。隻有這樣做,才能真正找到一條符合客觀規律的發展道路。這就是說企業管理者在引導企業發展的時候,一定要善於冷靜分析形勢,客觀衡量自己,一切都要從實際出發,而不是依靠自己的主觀想象去設計、去規劃,這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王石1997年接受記者采訪時所說的話

背景分析

企業發展要尊重客觀規律,否則肯定會吃大虧,關於這一點,王石是深有體會的。

1992年,鄧小平發表了“南方講話”,在這次談話中,鄧小平強調發展經濟要敢闖,膽子要大一點,步子也要快一點。鄧小平的這一席話讓全國各地政界和商界變得熱血沸騰,他們摩拳擦掌、躍躍欲試,都準備著大幹一場。鄧小平的這次談話給很多人吃了定心丸,各地政府紛紛出台加快本地經濟發展步伐的政策。

同樣受到鄧小平鼓舞的還有萬科的同仁們,他們的工作激情一下被點燃了,也準備大幹一番。最重要的體現是,萬科人開始研究自己家鄉的特點和條件,研究的結果都是自己的家鄉有很大的經濟發展潛力。於是,他們紛紛向領導請願,要求萬科去他們的家鄉投資。

地域涉及海南、上海、珠江三角洲、鄭州、北海、烏魯木齊、丹東、齊齊哈爾、懷化、陸豐,還有京津地區、膠東半島、閩南經濟區,等等。來自不同地方的萬科同仁們說出了自己家鄉的特色以及發展的潛力。每個人的理由都很充分,每個人的激情都很飽滿。但是仔細想一下,中國如此之大,具備發展潛力的地方又何止這些。萬科同仁提出去自己的家鄉投資,多是出於熱愛家鄉的感情,甚至可以說是一種狂熱。

當時,很多人都是激進的,據王石說:“很多城市都做了宏偉的規劃。開發幾百、幾千平方公裏土地,建起幾百萬噸的乙烯廠、幾百萬噸的煉油廠、幾千萬噸的煉鋼廠,建起多少個萬噸泊位,開發多少公裏的海灘,等等。這些美好的遠景規劃,令人不由得動心,心向往之。很多人虔誠地、執著地相信自己的設想一定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