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降低學習難度的途徑(一)(3 / 3)

兒童對時間這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概念,感覺是很模糊的。這是因為兒童抑製力差,缺少經驗的緣故。他們對12小時之內的時間的感覺往往會比實際長,對幾周、幾年、成百上千年的感覺更是模糊不清。

然而,孩子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在習題中就遇到時間概念,就需要孩子根據時間的感覺進行判斷和解答問題,需要根據自己對時間的感覺去處理事情。例如,提前多少時間走出家門,到校才能夠不遲到;用什麼樣的速度答題,才能保證在規定的時間裏完成試卷內容等。強化兒童對時間的感覺,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都有幫助。強化孩子時間感,首先要給孩子講解計時單位,即秒、分、時、天、周、月、年等。講解時間的變化與環境變化現象,如上午4個小時後到中午,太陽會從東方上升到正南,而後太陽開始向西並下落;講解一年四季的變化周期;講解月亮的盈虧、星座的移動等等。還可以經常提醒孩子感覺隨時間變化的饑餓、勞累感等。

要教會孩子認鍾表。有條件的家庭可以給孩子的學習桌上、寢室裏放上鍾表,甚至給孩子帶上手表。

提示孩子感受1秒鍾、1分鍾、1小時的時間,而後再體驗幾秒鍾、幾十分鍾的時間。有資料顯示,成年人對15分鍾的時間間隔,在判斷上最為準確,對較長的時間間隔,回憶起來就顯得短些。另外,在給孩子強化分、秒、時的概念時,不要忘了給孩子同時強化速度概念,講解速度的含義。講解速度時,也要讓孩子走一走,跑一跑,乘車等去感覺不同速度的變化差異,會使孩子感受深刻,記得牢固。

強化孩子時間概念,同時要教育孩子時間是寶貴的,要充分利用時間,不要浪費時間。

動物世界 分門別類

【開篇語】孩子對各種動物都感興趣,這是由於動物總在不停地活動,容易引起孩子的注意。父母要引導孩子深人了解自然界中的各種動物,了解它們各自的生存方式,了解它們的分類……

學齡前的孩子往往認為一切東西都是有生命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們會認為一切有生命的東西都是可以活動的;到了10歲以後,孩子才真正把動物與植物區別開。這也是孩子們容易接受那些擬人的童話故事的原因。

在這裏,我們介紹的是父母如何根據孩子對動物有興趣的心理,引導孩子深人觀察了解動物世界。

觀察動物的生長過程。父母可以根據自己的條件,讓孩子觀察幾種動物的出生、發育過程。例如,可以利用母雞孵化小雞的時機,讓孩子看雞蛋首先需要母雞的體溫,一定時間(21天)後,小雞在蛋中形成,破殼而出。還可以用魚缸或瓶子等放上些水,從河邊找些蛙卵來,放在缸裏,讓孩子觀察蛙卵的生長發育過程。當生成小蝌蚪後,讓孩子向缸內加些生菜葉和煮雞蛋。孩子會看到小蝌蚪不斷吃菜葉和雞蛋,並一天天長大。然後把魚缸裏的水倒出一些,放入一塊能夠露出水麵的石頭,讓孩子觀察蝌蚪先長出前腿,又長出後腿,之後尾巴退化,蝌蚪長成一隻小青蛙,爬出水麵。如果有機會,還應讓孩子觀察兔子、羊、馬等動物的出生、生長過程。

帶孩子觀察各種動物,主要是要讓孩子觀察各種身邊的動物。在我們的周圍,在草叢裏,在空中,在樹上,在牆角等,無處不有動物的存在。要引導孩子盡可能深人地觀察。例如,深人觀察各種昆蟲,讓孩子看螞蟻、螳蟲、蜻蜓、蒼蠅等,看它們有什麼共同的特點,它們有幾條腿、幾隻觸角,它們的腿都長在什麼位置等。各類動物身體有其特定的組成部分,如鳥有翅膀,昆蟲有6隻腳等等。如果再深入的話,還可以飼養一些昆蟲,讓孩子觀察它們究竟在做什麼。到大自然中,到農村去都要給孩子提供時間和機會仔細觀察各種動物。當然,還可以帶孩子去動物園,去自然博物館,看那些我們周圍看不到的動物,豐富孩子的視野,激發孩子對動物的興趣。

不同的動物有自己喜歡吃的各種食物。引導孩子親眼看看,有的動物喜歡食草,有的動物吃樹的葉子,有的動物吃植物的種子和果實,有的動物吃其他動物的肉等等。可以通過孩子飼養些小動物,以了解它們各自的食物。

讓孩子了解各種動物的生存方式。觀察各種動物的家,不同的鳥建造不同類型的窩,燕子善於在屋簷下銜泥築巢,喜鵲用各種樹枝和草在高髙的樹上建成較大的巢。有的鳥以樹木的洞為巢,有的鳥在山崖的縫隙中做巢。各種昆蟲也以各自的方式做“窩”,也有些動物沒有“家”。很多動物有保護色,不易被天敵發現。

讓孩子了解人類與動物的依賴性。人類在飲食和衣著上很大程度依賴動物,如我們穿的皮衣、皮鞋,吃的動物的肉等。

介紹保護各種野生動物的意義,是教育孩子熱愛動物、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舉措。例如,領孩子到動物園,可講解大熊貓、虎、豹等為什麼是我國的一級保護動物,我國還有哪些一級的、二級的保護動物等。

了解植物 生長規律

【開篇語】帶孩子到大自然中或公園裏,讓孩子觀察各種植物,讓孩子看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等各個部分;講解各種植物都有各自的形態,各自的生長特性。

區別各種蔬菜、水果及各種可食的植物。引導孩子對家裏的、市場上的各種水果、蔬菜進行實際觀察。讓孩子找出日常生活中我們是吃哪些植物的根(紅薯、蘿卜等),哪些植物的莖(苤藍、萵筍等)、哪些植物的葉是可吃的(白菜、菲菜等);哪些植物的花是可吃的(菜花、黃花等);哪些植物的果實是可吃的(小麥、玉米等)。

認識一些植物的種子。可以帶孩子到田地裏和樹林裏收集各種植物的種子,如糧食的種子:水稻、小麥、大麥、高粱、玉米等的種子;樹木的種子:榆樹、杏樹、桃樹、槐樹的種子;蔬菜的種子:蔥、菲菜、白菜等的種子;以及各種草的種子、花的種子等等。

了解種子的發芽和植物的生長過程。找來一些花或樹木的種子,利用花盆或家門前的土地,從播下種子開始,適時地澆水、鬆土、施肥,讓孩子旁觀或親手去做。最好讓孩子寫觀察日記,記錄下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幫助孩子總結歸納,使孩子懂得植物的生長需要水分、肥料、陽光和空氣。

讓孩子了解一些有關植物的生長特性。例如,冬小麥需要秋天播種,才能保證次年產出果實。玉來要春天或春夏之交播種。有的植物屬於木本,有的屬於草本;有的植物多年生,有的植物一年生。

還要讓孩子了解在不同的氣候條件下,生長著不同類的植物。例如,南方氣候溫暖、降雨量充沛,適合芭蕉、香蕉等葉子很大的闊葉植物的生長。這樣的樹木,如果在氣候幹燥、寒冷的北方,就會很快蒸發掉水分,到了冬天會被凍死的。而在北方,那些鬆樹等針葉植物的葉子小,水分不易蒸發。還有些北方植物,到了冬天,不得不把葉子脫落掉,以便過冬。讓孩子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了解植物在生長過程中,吸收二氧化碳氣,放出氧氣;在吸收水分的同時,還放出水分。可以通過對家中種植的花草進行小實驗,讓孩子了解植物的生長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