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激發學習動機的方法(一)(1 / 3)

當人們樂意學習的時候,就比被迫的學習輕鬆得多,有效得多。——多勃洛留波夫

學習本身是自動的吸收和積極的反應,不是被動的行為。我們不能代替學生學習,我們最大的任務是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給予內在的驅策和激勵。——王克先

限時刺激 強化動機

【開篇語】美國教育家杜威說:“持久地改進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的惟一直接途徑,在於把注意力集中在要求思維、改進思維和檢驗思維的種種條件上。”

如果把學習過程比作火車運行的話,那麼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就好比是車頭的發動機,車廂裏裝載的貨物就是知識。發動機動力越強,火車則運行得越輕鬆、越快捷。所以,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增加學習者對學習的驅動力,也是減輕學習負擔的作為。我們在這一章裏首先探討的是用限製學習時間來激發孩子學習動機的方法。

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或家長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個別孩子慢慢騰騰、磨磨蹭蹭,學習時邊玩邊學,心不在焉,學習效率極低。別人十分鍾能完成的作業,他可能一個小時也做不完;別人當天完成的作業,他隔了一個夜晚也不能交。為此,教師著急,家長上火,孩子也因學習問題常吃苦頭。批評、懲罰,有些孩子確實能夠見效,可有些孩子卻效果不大。如何對待這種又磨又慢,讓人傷透腦筋的孩子呢?首先,我們應認真搞清這種兒童學習時磨蹭拖拉的原因是什麼,然後才可對症下藥,解決問題。如果是學習基礎差,教師就應查清他的基礎缺什麼,繼而有的放矢地適時補足,以達到“修橋補路”、快速前進的目的。如果是心不在焉,性格“黏糊”,行動遲緩,就應該有針對性地進行限時訓練。

所謂限時訓練,即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裏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用時間這個武器去逼迫學生強化動機,提高學習的效率。限時的目的是為了提醒學生對學習的注意,建立起強烈的時間概念。蘇霍姆林斯基說:“明天對勤勞是最危險的敵人。任何時候都不要把今天應該完成的工作拖一部分到明天去做。”列夫“托爾斯泰也感歎說:“隻有一個時間是重要的,那就是現在!它所以重要,就是因為它是我們惟一有所行為的時間。”一方麵用限時訓練去逼迫學生強化學習動機;另一方麵用惜時如金的道理去啟發學生自覺提高學習動機。行為的養成和認識的提高互相作用,就會產生提升動機的良好效果。

但是,家長和教師必須注意,限時訓練要有計劃,要循序漸進,不能幻想一口氣吃出個胖子來。應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實際速度設置不同的時間台階,走上一級後再上另一級。例如,完成作業,開始可提出當天作業當天完成的目標。提出目標後,必須像堅守“陣地”一樣去堅守目標,督促和製約學生沒有餘地的去實現目標。經過一段時間的鞏固和養成後,教師再提出更高層次的新目標,學生便會一步步沿著階梯走向效率的新天地,跟上集體前進的步伐。

限製學習時間激發學習動機的方法,適用於多種學習形式和學習內容。如果是家庭作業,可以是語文、數學,也可以是其他科目的作業。在學校裏,它適合速算、作文、考試等。

提高了學習效率,節約下來的時間可以歸孩子自己支配。比如,在課堂作業,提前做完的學生就可以看課外書。如果是家庭作業,孩子在規定的時間裏完成,剩下的時間就可以自由活動了。

科學競爭 激發動機

【開篇語】競爭的法則就是優勝劣汰,但中小學學生中的競爭與社會上的競爭是不同的。學生是祖國的花朵和接班人,教育的責任是不讓每個學生掉隊,力爭讓每個學生都成才,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努力創造出科學的競爭氛圍。

競爭是物種進化和社會進步的一種強大動力,是由外在迫壓而產生的一種內在動機。在教育和教學過程中,競爭是一種激勵學生奮發向前的有效方法。

競爭的方法多種多樣,關鍵看對象情況如何。在小學中低年級,由於兒童心理單純、好奇心強,所以,教師采用的多是一些形式多樣、形象直觀的競爭方法。例如,為提高學生計算能力和敏捷程度,小學低年級常把速算比賽、速算練習作為一種重要競爭手段。這種手段,學生既能看到別人達到了什麼目標,又醉看到自己處於什麼位置,並且刺激性較強,很適合兒童爭強好勝的心理。許多學生不用老師催,回家以後就纏著家長出題、掐表計時,自覺演練速算,以期在明天的速算中提髙自己的速度和準確率。再如“插紅旗”、“攀高峰”等練習,讓少數幾名學生到黑板前展開競賽,大多數同學在下麵“觀陣”,更有一種衝鋒陷陣,攻城掠地的刺激。速算比賽是為提高能力,是帶有戰略性的;而課堂練習中的競賽,主要是為了使學生掌握當堂所學的知識,因而是戰術性的練習。

當然,根據學生測驗和考試成績排隊列表、張榜公布,也是一種直觀形象的競爭。誰的成績如何,從表中一目了然。成績好的,排在前列的,經常受到表揚;成績差的,排在後麵的學生,則經常在教師講評中受到批評。這種張榜公布、分數排隊的方法刺激性很強,且張貼時間較長,瀏覽人員較廣,因而對學生壓力很大。在這種壓力刺激下,名次好的想爭得更好的名次;名次靠後的,想擺脫困境。這必然會引發學生間的相互競爭,進而達到了提高學習成績的目的。但是,這種方法也有負作用。比如,排在後麵的學生,常因個別同學嘲笑,個別教師挖苦,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甚至“破罐破摔”。因此,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作為教育者的極重要任務,是保護青少年心中明快的理智感之火,不使它熄滅。”那麼,怎樣在競爭中保護好青少年心中明快的理智感之火呢?一位優秀教師的做法或許能給我們一些有益啟示。這位教師一反成績排隊的方法,為每一位學生都精心準備了一個成績反饋袋。每次考試後,教師都將學生的成績及在班級所處的位置,連同教師的留言封在反饋袋中交給每位學生。當學生懷著神秘、不安的心情打開反饋袋後,除了知道自己的成績和位置,還會得到老師一段熱情洋溢的鼓舞:“很好,繼續保持住,力爭更上一層樓!”“有進步,你很有潛力,再加一把勁會更好!”“別灰心,這次不理想,下次會趕上來。放學後拿著卷子來找我,咱們共同找出原因。你肯定行!”

這種方法,不僅維護了學生的自尊心,而且激發了他們奮發向上的動機,再加上教師體貼入微、溫暖人心的鼓勵,每位學生都處於一種自信、自強、不斷向上的努力之中,比起公開排隊的方法效果要好得多。

多邊討論 提升動機

【開篇語】討論式教學或學習,是一種開放式的學習。這種學習,將教師或個別學生的經驗、知識和智慧擴展開來,融彙為全體學生的共同“財富”。雙向交流或多向交流,學生的收獲自然比枯燥的單邊活動要大得多。

運用討論的方法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已越來越被教師認識到是一種良好的教學方式。為全麵推進素質教育,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決定,明確指出積極實行討論式教學。那麼,討論為什麼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什麼能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呢?

首先,討論形式本身是一種雙邊乃至多邊的學習活動。兒童的教學活動,十分忌諱單向灌輸。兒童活潑好動,有意注意差,而單向淮輸,會使兒童感到壓抑、呆板、疲勞、沒意思。沒有意思的教學不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達不到好的教學效果。相反,討論式教學,讓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參與學習,自然會激發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習興趣也會極大提高。

其次,討論式學習氛圍寬鬆而自然,學生減卻了嚴肅課堂的壓抑和緊張,智慧的潛能會超水平發揮出來。

心理學專家曾作過試驗:對同一命題的作業,讓一部分學生單獨思考去完成,讓另一部分學生經共同討論後再完成,結果,討論組學生的成績大大高於單獨完成組學生的成績。為什麼?因為共同的思考比個別的思考具有多方麵的優越性,它不但激發了每個人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而且用大家討論的知識、經驗和智慧豐富了每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