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以房養老有利於健全養老保障體係(3 / 3)

(一)以房養老的提出有助於社會養老保障製度的完善

上海、北京等部分人口稠密的大城市,已逐漸進入高齡化階段。隨著全球老齡化程度日趨嚴重,老齡化將是現實社會麵臨的一個重大挑戰。當前我國養老保障體係正處在一個轉型過渡期,在這個過程中會出現許多老年人沒能被包括在養老保障體係範圍內。在我國麵臨著人口老齡化、養老保障製度不健全的多重養老困境下,提出一種新的養老模式是非常必要的。以房養老作為最近興起的退休人員保障體係的一個有效補充,正在越來越多地受到大家的關注。

以房養老的實現使得贍養老人有了較好的物質保障,有利於減輕國家和社會在養老保障方麵的巨大壓力。在目前國家對老年人的社會保障體係還不夠健全的現狀下,如退休工資偏低、醫療藥費較高等,以房養老不失為一種可以大大減輕子女們的贍養負擔的輔助方法。在目前就業情況難以樂觀的現狀下,也是一種權宜之計。以房養老模式有助於解決部分人員的養老問題,他們可以將房產資源在個人一生中予以最優化配置,實現住房價值的提前流動。這樣既可以保障老人退休後的生活,又可以充分發揮房產資源的價值;同時,對我國目前的養老保障體係也是一個有力的補充。

反向抵押貸款是老年人自我保障的一種方式,可在一定的期限內通過自己的力量解決養老問題。推行這一貸款模式,將有助於大大緩解國家因大規模老年人口到來所帶來的經濟壓力。老年人借助住房反向抵押貸款產品,在不需賣掉房子的前提下,也能擁有一筆固定收入用於維持和改善晚年生活。反向抵押貸款的引入,最大的功績就在於增進和拓展了住房的功能,為我國養老問題的解決開辟了一條新的思路。

(二)以房養老是設防養老模式的實際應用

設防養老模式一般也稱之為二級養老保險模式,主要是針對未來社會的不確定性的加大,而引致的慣有保險的風險性,提出被保險人本身采用自有財產通過合理渠道,使未來老年生活有所保障的養老思路。隨著我國迅速走向老齡化社會,老年人養老的社會保障、家庭保障乃至自我保障事項業已日漸突出,形成嚴重的社會問題之一。社會養老保險基金運作麵臨的市場風險很大,保值增值功能較差,使老年人晚年依賴的經濟來源隨時遭遇貶損。新經濟條件下的老年人必須具備設防養老思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將自有住房提前貼現,把這種流動性最差,然而又是家中價值最大的資產,變成一種持續穩定可靠的現金流,再依靠這種持續的現金流有效維持晚年生計。

六、以房養老的保障功用

(一)推出以房養老事業今日已經是十分必要

人口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將對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等各個領域帶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很多城市中的老年人,辛苦一輩子所得的財富幾乎隻換來了一幢可以居住的房子,一方麵多數老年人的生活不富裕、積蓄少、退休金低、養老保險缺失、子女經濟狀況一般等,讓他們生活在不穩定狀態中,另一方麵是所居住的價值不菲的自有房產不可能先行出售或出租盈利,隻能留給後人。對於下一代來說,以獨生子女居多的年輕人,可能要麵臨贍養四個老人的困境。在我國養老保障96  體係剛剛起步的情況下,發展以房養老就顯得尤為必要。

以房養老模式的推出,是適應今日經濟社會發展大環境要求的。經濟社會環境大的轉變為以房養老模式的推出提供了必要的經濟物質基礎,如大多數家庭都具有自己所有的住宅,且住宅的價值也在不斷地保值增值之中。但經濟社會發展的大環境,尤其是人口老齡化和家庭空巢化的普遍而嚴重的發生,“未富先老”和“四二一”家庭的大量出現,都對未來社會的養老問題,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極大挑戰。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正是這些因素“壓迫”著我們必須尋找養老保障的新的良策,實現對現有養老保障製度的大的變革和製度創新。在這些因素的“壓迫”下,並非我們自主決定是否要推行或參與以房養老,而是客觀經濟社會環境“逼迫”著我們必須采取這一新的養老模式。否則,養老保障中出現的巨大欠賬、“空賬”運行、虧空問題,是無法得以妥善解決的。

(二)以房養老的設想在我國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以房養老的設想在我國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如設計得當,應當能發揮積極的意義。美國的經濟學家博迪曾指出:“政府隻應向全體老年人提供最基本的經濟保障,而不應當不考慮個人的偏好和殷實程度,一概而論地向他們提供過高的保障水平。在政府所提供的最基本的經濟保障的基礎上,老年人可以通過企業補充養老保險或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來取得額外的退休收入。”我國黨和政府也曾多次發文,明確指出發展多層次的養老保險,是我國養老製度改革的一項基本方針。

養老是涉及社會安全和穩定的大問題,政府必須加倍重視。以房養老以住房為投資對象,刺激經濟增長,激發房地產業及其他相關產業的較快增長,還能夠預防通貨膨脹的困擾,減弱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三)以房養老模式有助於縮小養老儲蓄金的規模

儲金養老是可行的,但為增加未來的生活保障,居民就必須將大量的錢財用於儲蓄或交納保險金,這就必然會減少當期的生活消費。減緩消費、增加投資、強化保障是無可厚非的,它是推進經濟增長,保障社會穩定、公正的重要舉措。但過多的積蓄保障,又必然對同期的生活消費產生重大的影響。眾多的老年家庭正陷於既希望購買新房來安度晚年,又發愁養老用費會因此難以解決的矛盾之中,這又必然地使國家刺激內需的願望落空。目前,我國的內需不旺,居民對養老、住房、兒女上大學、醫療保健等顧慮重重,需要大量花錢,卻又有錢不敢花。一般的解決方法,就是舍棄購買新房的打算,將這筆錢財全部用來養老。這一結果的後果就是消費力愈為疲軟,經濟生活難以振作。如果大家都將這筆儲蓄養老的款項用來購房,再用房屋來養老。養老與住房的兩重負擔減輕了一個時,對刺激消費是大有好處的,問題就會得到較好的解決。

養老儲備的過多或過少,不僅是一家一戶的私事,還由此影響到社會和國家的經濟增長狀況,影響到積累與消費的比例關係,乃至影響到上一代人與下一代人之間的代際財富流動和傳遞的內容。一個最明顯的事實就是個人當期儲蓄過多時,必然會影響到同時期消費生活的提高。當整個社會公眾都是如此行事時,必然會影響到整個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而個人當期儲蓄過少時,又會造成相反的結果。

以房養老將每個家庭都具有的房產與養老結合起來,通過市場化的運作機製就能有效地緩解這一狀況,政府應該在政策上予以積極扶持。

生老病死是人類無法抗拒的自然規律,而老有所養、老有所終自古以來就是人類社會美好的願望。任何人都希望自己在物質和精神上都能有一個幸福的晚年,不希望自己的晚年生活陷入無保障的境地。

七、各國的養老製度

目前世界上已有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不同類型的養老保險製度,按照其覆蓋範圍、保障水平和基金模式,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一)傳統型養老保險

傳統型養老保險以美、德、法等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為代表,貫徹“選擇性”原則,即並不覆蓋全體國民,而是選擇一部分社會成員參加,強調待遇與工資收入及繳費(稅)相關聯,因此也可稱為“收入關聯型養老保險”。保險對象一般為工薪勞動者,養老保險費由雇主和雇員共同負擔。待遇水平適中,如美國的平均基本養老金替代率為43%左右。待遇支付方麵一般有利於低收入人群。

(二)福利型養老保險

福利型養老保險以英、澳、加、日等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為代表,貫徹“普惠製”原則,基本養老保險覆蓋全體國民,強調國民皆有年金,因此稱為“福利型”或“普惠製”養老保險。英國和澳大利亞政府建立了“老年年金”,在加拿大稱為“普遍年金”,在日本稱為“國民年金”。在這一製度下,所有退休國民均可無條件地從政府領取一定數額的養老金。這種養老金與公民的身份、職業、在職時的工資水平、繳費(稅)年限無關,所需資金完全來源於政府稅收。需要說明的是,這種普惠製的養老保險待遇,一般水平很低,不足以維持退休者的基本生活。退休者要維持自身的基本生活,必須同時加入到其他養老保險計劃之中。

(三)混合型養老保險

原來實行福利型養老保險的國家,目前大多已經或正在向一種混合型製度轉軌。即福利型養老保險與“收入關聯型養老保險”同時並存,共同構成第一支柱的基本養老保險。日本政府建立了“厚生年金”,在英國稱為“附加養老金”,在加拿大稱為“收入關聯年金”。這種收入關聯型養老保險的待遇,一般要高於普遍年金的待遇,資金主要來源於雇主和雇員的繳費以及基金的投資收益。

(四)國家型養老保險

國家型養老保險製度曾經在大多數計劃經濟國家實行,以蘇聯、東歐國家為代表。按照“國家統包”的原則,由用人單位繳費,國家統一組織實施,工人參與管理,待遇標準統一,保障水平較高。我國在計劃經濟時期也采用了這種養老保險製度。

這種養老保險製度在曆史上曾經發揮了積極作用,但與市場經濟不相適應,不利於企業參與市場競爭,不利於勞動力的流動,不利於培養勞動者個人的自我保障意識。

(五)儲金型養老保險

儲金型養老保險製度在一批新興市場經濟國家實行,以新加坡、智利等國家為代表,強調自我保障的原則,實行完全積累的基金模式,建立了不同類型的個人養老保險賬戶或“公積金”賬戶。養老保險費用由雇主和雇員共同分擔,在參保人退休或遇有特殊需要時,將個人賬戶基金定期或一次性支付給個人。這種養老保險製度有利於發揮個人的自我保障功能,體現多勞多得的原則,也能夠保障勞動者退休後的基本生活。但是,這一製度也存在自身缺陷,如無法充分發揮社會保障的互濟互助功能,同時普遍麵臨著如何使基金保值增值的壓力,在出現持續通貨膨脹和金融危機時將麵臨困難。目前這種養老保險製度正在發展過程中,具體走向和效果尚難以預料。一些歐洲國家,如瑞典、意大利、波蘭、拉脫維亞、立陶宛等,也在基本養老保險中引進了個人賬戶,但基金實行“空賬”運轉。

總之,以房養老業務的推出,是一項係統工程,又是一項大的綜合工程。這項業務的推出,並非隻是業務開辦機構和客戶之間資金放貸與還款人債權債務的簡單關係,還涉及房地產、養老保障的綜合性事項。這一業務的開辦,不僅使住房資產的提前變現,以解決養老資金的短缺,改善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組建更為強固的社會保障的體係,為我國養老問題的解決提供一條可行思路;還有利於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新型代際關係,對父母子女代際間的財富傳承的演變,親子關係從過度依賴走向相對獨立等,都具有顯著的推動效應;對刺激國民經濟增長和經濟社會發展、房地產交易活躍,對金融保險部門的新的業績、利潤增長點的形成,對家庭內部的資源配置優化、長期資本預算的完善等,都具有極強的推動效應。因此,在我國推行以房養老的重大意義是顯而易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