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反向抵押貸款的實際運作中,首先需要考慮這一業務開辦的市場何在,有無大量潛在的客戶群體,這些客戶群體的狀況又是如何,對反向抵押貸款這一新的做法有什麼特殊需要,然後才可能對症下藥,有針對性地設計研發這一金融產品。本文在大量調查的資料數據,尤其是在《中國城鄉老年人口狀況一次性抽樣調查數據分析》之上,對此給予了較多的討論。
關鍵詞 以房養老 反向抵押貸款 客戶群體 潛在需求群體
一、我國城市老年人經濟狀況
以房養老的主要對象是老年人,在分析我國城市老年人的經濟狀況時,本文采用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編著的《中國城鄉老年人口狀況一次性抽樣調查數據分析》(下文簡稱《老年抽樣調查》)中的城市老年人數據進行論證。老年抽樣調查從2000年下半年開始啟動,由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承擔,涉及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吉林、黑龍江、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河南、湖北、廣東、四川、雲南、陝西、甘肅、新疆等2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調查時點為2000年12月1日,調查對象是抽樣範圍內城鄉60歲以上的老年人。在被調查的老年人口中,60~69歲占58.1%,70~79歲占33.3%,80歲以上占8.6%;男性占53%,女性占47%。
(一)收入狀況
城市老年人的養老收入主要來自離/退休金、工作收入、儲蓄和保險、股票和債券等有價證券、常規貸款及代際經濟資助等方麵。
我國老年人晚年生活的經濟來源,主要以家庭提供為主。總體而言,大多數城市老年人都能安度晚年,然而也有部分老年人沒有社會保障,被生活拮據所困擾;或者由於經濟收入水平低、年紀大、身體差,甚至長期臥床不起。如果按恩格爾係數在60%以上作為貧困標準,據某一權威機構的調查,我國城市中有29.5%老年人尚處於貧困狀態,農村為28.5%,合計大約有3852萬老年人口經濟狀況不佳。隨著我國生育率的下降及家庭規模縮小,個人轉移支付越來越不穩定。近年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下崗子女自身收入有限,對其父母的經濟支援就更不可能了,社會轉移部分也不容樂觀。我國目前還屬於發展中國家,養老保障水平低,覆蓋老年人口少,很容易使部分老年人成為貧困群體,尤其是老年婦女的貧困問題更為突出。由於女性平均壽命大於男性,從1953年迄今,我國老年人口中女性數量始終占據優勢,在高齡階段更是表現明顯。1999年,我國60歲以上女性人口占老年人口總數的52%,80歲以上的高齡老年人中女性老年人大約是64%。1.離/退休金:
老年抽樣調查顯示,離退休人員占城市老年人的72.2%,城市老年人平均每月領取離/退休金收入為661元,大約占當年城鎮在職職工平均工資的80%左右。
我國城市地區離/退休金基本上可以按時、足額發放,但仍有10%的離退休人員不能夠按時、足額領取退休金,平均拖欠8.4個月,拖欠金額2222元。在有退休金的老年人中,40.3%的人擔心退休金養不了自己。其中,原國有企業的退休人員有這種擔心的占45.0%,原集體企業退休人員的擔心比例達到47.0%。
表1 2000年按不同齡、性別的城市老年人月平均退休金單位:元老年人60~64歲65~69歲70~74歲75~79歲80~84歲85歲以上男性 745.7751.2736.1762.1741.2719.3685.4女性 528.6539.6528.5526.5502.8533.4396.5人均 661.0668.5654.8679.8659.3647.5604.9城市老年人中,“從未工作的及其他人”占26.9%,這部分老年人不能享受退休金,他們基本上依靠家庭養老。女性和高齡老年人的問題尤為突出。男性不能13 6享受退休金的比例為10.8%,女性高達43.9%;60~79歲年齡段老年人不能享受退休金的比例為25.0%,80歲以上高齡老年人達到50.6%。在未就業的老年人中,無退休金或無社會保險金的老年人,對自己的晚年生活非常沒有安全感,擔心“沒有生活費來源”的比例達到52.7%。
女性老年人收入水平明顯低於男性老年人,老年人口中無收入和低收入現象,也主要發生在女性老年人身上。根據調查,城市女性老年人無收入和月收入在100元以下的比例分別達到7.4%和19.6%,男性老年人隻有1.5%和5.2%;每月200元以下的女性老年人高達36.1%,男性老年人隻有10.4%。女性老年人中至少有1/3無法靠自己的收入維持正常生活,月收入在1000元以上的男性老年人大約有1/3(34.6%)。女性老年人是老年人口中貧困狀況最為嚴重,經濟不能自立問題比較突出的群體。近幾年來,我國喪偶比例較高,也像發達國家一樣出現了較多的女性老年人獨居者。
2.繼續工作收入:
老年抽樣調查數據表明城市中隻有0.9%的老年人仍在工作,且就業狀況中顯示出明顯的性別和年齡差異,即城市老年人中,男性仍在就業的比例高於女性,男性為1.4%,女性為0.4%;低齡老年人仍在就業的比例高於高齡老年人。
3.老年人退休收入短缺:
隨著社會的發展,老年人希望其物質及精神方麵的需求得到更好的滿足,但收入微薄,不足以充分做到這一點,對未在業的老年人情況尤其突出。我國60歲以上人口的未在業率為67.01%,其收入主要來自家庭成員的供養或微薄的退休金。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02年末,全國城鎮離退休人員數達4222.8萬人,離退休費3689.5億元,平均每人離退休費為8881元,每人每月收入704元。中國國情的一個重要特征是,我國處於經濟體製轉軌的時期。伴隨著國有企業的改革,部分國有企業破產倒閉,企業所屬部分退休職工得不到養老保障;社會保障麵比較窄,廣大農村老年人基本沒有養老保險,全社會老年人平均收入水平較低。
4.儲蓄和保險:
老年抽樣調查數據表明,城市老年人中自己存夠養老儲蓄的人較少。在過去的計劃經濟時代,由於低收入和多子女,城市老年人長期處於溫飽狀態,大多收支相抵,很少有剩餘錢儲蓄。城市老年人中僅有25.8%的人為養老進行了儲蓄,其中男性比例較高,占比為30.9%,女性僅占20.3%。他們中有50.0%的人認為這筆錢不夠養老所需。其中男性老年人認為儲備錢財不夠養老的為45.2%,女性為57.5%。沒有存養老金的城市老年人的比例達到74%。從年齡組來看,中低齡老年人為自己養老存錢的比例高一些。老年人的存款額普遍不高,2000年城市老年13 8人的平均存款為8573.5元,平均利息收入僅為150.91元。
城市老年人購買商業保險的比例非常低,有商業保險收入的老年人僅為3.2%,對老年人經濟生活的作用可說是微乎其微。
5.股票和債券等有價證券投資收入:
在城市老年人中,隻有一成左右的老年人進行了股票、國庫券和其他有價證券的投資,年均投資收入為2613.4元,其中男性為3222.8元,女性為1499.4元,男性顯著高於女性。
6.常規貸款收入:
貸款是要歸還的,並非一種收入,但貸款的可獲得性,則是考察老年人出現意外支出缺口時,能否得到相應的現金予以彌補。根據老年抽樣調查,僅有17.6%的城市老年人表示可以得到銀行貸款,其中男性比例明顯高於女性,低齡老年人的比例明顯高於高齡老年人。
7.代際經濟資助:
這裏假設城市老年人的代際經濟資助主要來自子女,有49.1%的城市老年人表示自己將子女養老作為養老的第一選擇,其中女性比例高於男性,高齡老年人高於中低齡老年人。有68.4%的城市老年人同意“久病床前無孝子”的說法。這從一個側麵反映出,大部分老年人並不認為傳統的家庭養老方式,可以完全保障自己的養老需要。
(二)消費支出狀況
1.家庭消費支出:
調查數據采用的是調查時點前一個月,被調查城市老年人家庭的平均支出。
數據顯示,城市老年人家庭的平均支出水平為每月792.82元,其中飲食費用的支出最多,平均為504.5元,恩格爾係數超出了6%,這說明城市老年人家庭處於較低的生活水平。
2.個人消費支出:
除家庭開支以外,有74.4%以上的城市老年人還有自己專門的個人支出,但個人支出水平並不高,平均每月僅為196.08元。個人消費支出主要用於衣著費用、煙酒、化妝品、人際交往費用、文化娛樂費用及其他個人開支。
3.醫療費用支出:
我國城市老年人2000年醫療支出平均為1676.5元,其中將近一半費用由公費醫療支付,其次是本人負擔,平均518.98元,大約占總支出的1/3,子女或親屬負擔占第三位,平均為227.58元,商業醫療保險的支付則很小。這說明我國城市老年人的醫療保險覆蓋率還不高,醫療費用的經濟負擔對老年人及其子女來說仍較重。
(三)老年人生活狀況分析
人口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將對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等各個領域帶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很多城市中的老年人,辛苦一輩子所得的財富幾乎隻換來了一幢可以居住的房子。多數老年人的生活不富裕,或處於“房產富人,現金窮人”的“尷尬處境”,積蓄少、退休金低、養老保險缺失、子女經濟狀況一般等,讓他們生活在不穩定狀態中,房子因為要居住,價值不菲的自有房產不可能先行出售或出租盈利,隻能留給後人。對於下一代來說,以獨生子女居多的年輕人,可能要麵臨同時贍養4個老人的情形,這樣的負擔也是相對較重的。
目前我國正麵臨著人口老齡化、未富先老和社會保障製度不健全的多重困境。
大多數國家是老齡化與經濟社會發展同步;我國則由於長期實行嚴格的計劃生育製度,人口老齡化提前發生,且與社會經濟發展極不適應。歐美發達國家在進入老年社會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一般在5000~10000美元左右;我國目前才剛跨入2000美元台階,屬於典型的“未富先老”。與此同時,我國的社會保障體係尚不很完善,嚴重滯後於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截至2005年11月底,我國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的參保人數分別為1.54億人、1.06億人、1.03億人。盡管增長速度可觀,但距離完善的社會保障體係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固然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但隨著家庭空巢化和“四二一”家庭的大幅增多,家庭養老功能弱化,養老麵臨巨大的經濟社會壓力。
(四)經濟狀況總結
1.收入狀況評價:
大部分城市老年人的主要收入來源為離/退休金,金額與非退休人員的基本工資相差不大,但與其總收入相比,則有較大差距。有離/退休金的城市老年人中,大約4成認為離/退休金不夠用來養老。未就業、無退休金或無社會保險金的老年人,認為自己的晚年生活缺乏安全感。隻有極少數老年人仍從事有收入的工作,且工作收入較低,明顯低於當年城鎮職工工資水平。
由於過去一直倡導的低收入和多子女的生活模式,隻有將近1/4的老年人為自己進行了養老儲蓄,且儲蓄存款的金額不高,利息收入很低,有一半左右存錢的老年人認為自己沒有存夠養老錢。
隻有1成左右的老年人進行了有價證券投資,但投資收益不高,難以作為養老收入增加的主要途徑,這可能與老年人投資資本較少,投資技能缺乏,且對風險更為規避有關。
有接近2成的老年人表示自己可以得到銀行貸款,這些老人的信心可能來自他們有價值較高的住宅、收藏等資產作為抵押。但當貸款到期需要還貸付息時,老年人要麵臨資產銳減,財富迅速縮水,生活趨於惡化的局麵。所以采用常規貸款的老年人並不多。
子女贍養對城市老年人來說至關重要,所有年齡組、性別組的城市老年人,都將子女贍養作為第一養老選擇的比例,都高於個人儲蓄養老、社會養老和商業保險養老。贍養老人是國人的優良傳統,家庭是老年人經濟的重要依托,但不可否認,這種形式為家庭增加了經濟負擔,在目前的狀況下也難以充分滿足老年人的需要。
“四二一”家庭廣泛出現後,將來很可能出現的一種狀況是,四位老人養老所需要的大量錢財,兒女無從負擔,國家社會也難以完全供給;而父母用自己大半生積蓄購買的房產,已有住房的兒女也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