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風暴潮的防範(2)(1 / 3)

在建設預報預警係統及建立防洪保險製度方麵,國家製訂了減災規劃和應急預案,2006年國家減災委員會修訂《國家“十一五”減災規劃》,國家海洋局2006年10月頒布《風暴潮、海浪、海嘯和海冰災害應急預案》,國家防總2006年印發《防禦台風預案編製導則》,2007年又發布《台風防禦工作評估大綱》,要求開展台風防禦工作評估,在單次台風警報解除後10天內完成編寫評估報告。

在加強海堤工程建設方麵,國家通過製訂《全國防洪規劃》及《中國沿海地區防風暴潮規劃》,提出了重點建設的海堤工程內容和數量。規劃中要建設的重點海堤總長8105千米,其中加高加固6899千米,新建1206千米;加固和新建涵閘3296座。工程實施之後,在需要修建海堤的岸段上將使海堤工程連續起來,形成較為係統的防風暴潮工程體係。一般保護區的防潮標準提高到10~20年一遇,重點保護區達50年一遇;城市段海堤防風暴潮標準達到50~100年一遇;重要的技術經濟開發區可達200年一遇。

3.加強科學技術研究和成果應用

現代航天技術、遙感技術、通信技術、信息處理技術等均為海洋環境的監測、預報和警報,為海洋災情的速測、速報與科學評估,為海洋減災輔助決策等,提供了先進的科學手段,許多實用的防災、抗災、救災技術也在不斷得到開發和應用。在已有科學技術應用於海洋減災的同時,還必須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攻克海洋災害監測、海洋災害模擬(如時間、空間、強度、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的“五維”模式的建立等)、海洋災害緊急救援中的一係列科學和技術難關,以確保有效實現海洋防災減災目標。

2007年12月河北省誕生了我國首份海水防災“圖譜”——河北省風暴潮災害應急疏散圖和風險評估圖。圖上用藍色、黃色、橙色、紅色等幾種不同顏色標出了河北省部分沿海地區風暴潮災害的風險範圍,也清楚地標出了撤離路線。“河北省海洋災害風險區劃及應急技術”於2005年6月正式啟動,由河北省國土資源廳委托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進行科研攻關。這份圖的誕生標誌著我國沿海地區係統性風暴潮災害評估研究已拉開序幕。技術應用後,政府可以根據它掌握海水的淹沒範圍,有的放矢地轉移人員和財產,科學應急指揮,有效防災減災。

國外風暴潮災害防禦1.加強預警預報工作

為抵禦風暴潮災害,受風暴潮影響比較嚴重的國家高度重視風暴潮預報警報工作,早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就開始了風暴潮預報研究工作,成立了業務預報機構。美國國家颶風中心發布風暴潮預報,沿海各州氣象機構發布鄰近海域風暴潮預報。日本不僅加強風暴潮科學研究,還製訂了一係列預警預報應急措施。

2.更新法律和技術標準

近幾十年,隨著沿海地區人口的增長、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化、工業化進程加快,基礎設施與財產的價值不斷增加。歐美一些國家在風暴潮災害防治和相關技術研究的基礎上,更新了有關法律和技術標準,解決和協調沿海地區防洪與地區發展問題。

3.整體推進風暴潮災害防禦工作2005年“卡特裏娜”颶風給美國新奧爾良造成的災害,促使各國相關部門重新思考防洪(潮)問題,調整了風暴潮災害防禦政策。除進一步健全災害防救體係,強化應急管理係統,加強搶險救災演練,強化基礎研究,完善技術標準外,還重點強化以下五方麵的工作:淤整體推進海岸防護工程的規劃、設計和建設工作。於完善風險區的土地管理政策,把風暴潮和洪水風險控製在一個可接受的水平。盂提高房屋建築基麵高程,降低風暴潮帶來的損失,減少保險費用支付。榆加強工程安全評價和防險加固工程建設,注重設計施工、配套設施及堤基處理等工程係統的連續性和一致性。虞建立健全保險製度。

英國在實施保險製度方麵有相當成熟的經驗。當保護對象需要采取工程措施實現防潮安全時,海岸防護工程的防護標準是按照不同的防護對象以及遭受風暴潮災害的風險程度確定的。各類防護對象遭受風暴潮災害的風險程度,是根據風暴潮災害風險區劃圖確定的。當發生風暴潮災害時,位於風險區劃圖不同風險位置上的防護對象所遭受的侵襲或造成災害的經濟損失值是不同的,對遭受損失防護對象所要支付的保險費用也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