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包容,大度,豁達(1 / 3)

寬恕是一種美德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老人是虔誠佛教信徒,為了自己家的孩子們多一些人生閱曆,他便對三個兒子說:“你們三人出門去,三個月回來,把你們旅途中最得意的一件事告訴我。我要看你們哪一個所做的事最讓人感到欣慰放心。”他的三個兒子聽完父親的交代後,就動身出發了。

三個月到了,三個兒子也都回來了,老人就問他們每人所做的最得意的事。

大兒子說:“有個人曾把一袋珍珠存放在我這裏,但他並不知道有多少顆寶石,假如我拿他幾個,他也不知道。不過,最後等到他向我要時,我原封不動地歸還給他。”

老人聽了之後說:“這是你本身應該做的事,若是你暗中拿他幾顆,你想你會變成什麼樣的人?”長子聽了,覺得父親的話有道理,便退了下去。

次子接著說:“有一天我看見一個小孩落入水裏,我救他起來,他的家人要送我貴重禮物,我沒有接受。”

老人說:“這也是你應該做的事,如果你見死不救,你能心安嗎?”次子聽了,也覺得父親說得在理。

第三個兒子說:“有一天我看見一個病人昏倒在危險的山路上,一個翻身就可能掉入懸崖。我走向前一看,竟然是我的大敵人,過去我幾次想複仇,都沒有機會,這回我要弄死他,可以說是相當容易,可是我不願意暗地裏害他,我把他叫醒,並且送他回家。”

老人不等他說完,就開始讚賞地說道:“你的兩個哥哥做的也是符合良心的事,不過你所做的是以德報怨,那就難能可貴了。所以,你做的事最讓我欣慰。”

“上善若水”,心存關愛之念,救助萬物脫離苦難,這不僅是禪宗所提倡的大慈大悲心腸的體現,而且也是我們人類和睦相處的重要因素。在現代社會,慈悲心已成為衡量一個人素質高低的重要因素。在生活中,我們確實也需要一顆愛心,需要一種由愛而滋生的寬容、大度、淡泊的慈悲胸懷,這樣在我們的世界裏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才能更美好、更和諧。

大海不拒水滴,故而浩瀚無邊

一位信者問無德禪師道:“同樣一顆心,為什麼還有大小的分別?”

禪師並未直接回答,他告訴信者道:“請你將眼睛閉起來,默造一座城。”

於是信者閉目冥思,心中構想了一座城。

信者:“城造畢。”

禪師:“請你閉眼默造一根毫毛。”

信者又照樣造了一根毫毛。

禪師:“當你造城時,是否隻用你一個人的心去造?還是借用別人的心共同去造呢?”

信者:“隻用我一個人的心去造。”

“當你造毫毛時,是否用你全部的心去造?還是隻用了一部分的心去造?”

信者:“用全部的心去造。”

於是禪師就對信者開示道:“你造一座大的城,隻用一個心;造一根小的毫毛,還是用一個心,可見你的心是能大能小啊!”

天空收容每一片雲彩,不論其美醜,所以天空廣闊無邊;

高山收容每一塊岩石,不論其大小,所以高山雄偉無比;

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論其清濁,所以大海浩瀚無邊。

心既可如宇宙般廣博,也可如螻蟻般渺小。有容乃大,無欲則剛,世間的凡事紛擾有許多種,容得下是一片浩瀚的海洋,奔流直率,容不下是鄉間泥濘小路,為自己平添煩惱。同樣的心,盛納不一樣的天空!真正的智者,其心胸寬如海洋,能包容世間的一切。

人生當如水,無常形常式

有一個人在社會上總是不得誌,有人向他推薦一位得道大師。

他找到大師,傾吐了自己的煩惱。大師沉思了一會兒,默然舀起一瓢水,說:“這水是什麼形狀?”

這人搖頭:“水哪有形狀呢?”

大師不答,隻是把水倒入一隻杯子,這人恍然,道:“我知道了,水的形狀像杯子。”

大師無語,輕輕地拿起花瓶,把水倒入其中,這人又道:“哦,難道說這水的形狀像花瓶?”

大師搖頭,輕輕提起花瓶,把水倒入一個盛滿花土的盆中。水很快就滲入土中,消失不見了。這人陷入了沉思。這時,大師俯身抓起一把泥土,歎道:“看,水就這麼消逝了,這就是人的一生。”

那個人沉思良久,忽然站起來,高興地說:“我知道了,您是想通過水告訴我,社會就像一個個有規則的容器,人應該像水一樣,在什麼容器之中就像什麼形狀。而且,人還極可能在一個規則的容器中消失,就像水一樣,消失得迅速、突然,而且一切都無法改變。”

這人說完,眼睛急切地盯著大師,渴盼著大師的肯定。

“是這樣。”大師微笑,接著說:“又不是這樣!”說畢,大師出門,這人隨後。在屋簷下,大師伏下身,用手在青石板的台階上摸了一會兒,然後頓住。這人把手指伸向大師手指所觸之地,那裏有一個深深的凹口。

大師說:“下雨天,雨水就會從屋簷落下。你看,這個凹處就是雨水落下的結果。”

此人於是大悟:“我明白了,人可能被裝入規則的容器,但又可以像這小小的雨滴,改變這堅硬的青石板,直到容器破壞。”

大師點頭:“對,這個窩會變成一個洞。”

人生當如水,無常形常式,能屈能伸,包容萬物,無往不利。

做人就要學會能屈能伸,無論是在工作上還是感情上都是如此,要學會做水一樣的人,來適應這個社會。可以和一些人在一起工作;也可以一個人工作;可以被人捧到天上,也要學會忍受別人的責罵。在生活中慢慢地成長,來找到自己的價值觀和愛情觀,這是一件可喜的事。能屈能伸的人一定能很好地處理這些事情。

能屈能伸是一個人的胸襟問題,若是達到了屈伸自如的境地,那世界上再也沒有困難和挫折、厄運和恥辱,全都在屈伸的轉換中化作奮起的力量,去贏取前方更大的成功。

生氣不如消氣

古時候,有位婦人經常為一些瑣碎的小事生氣,她也知道這樣不好,便去求一位高僧為自己談禪說道,開闊心胸。

高僧聽了她的講述,一言不發,把她領到一座禪房中,上鎖而去。婦人氣得跳腳大罵。罵了許久,高僧也不理會。婦人轉而開始哀求,高僧仍不聽。婦人終於沉默了。高僧來到門外,問她:“你還生氣嗎?”

婦人說:“我隻為我自己生氣,我怎麼會到這個地方來受罪呢?”

“連自己都不能原諒的人,怎麼能心如止水?”高僧拂袖而去。

過了一會兒,高僧又問她:“還生氣嗎?”

“不生氣了。”婦人說。

“為什麼?”

“生氣也沒有辦法呀!”

“你的氣並沒有消,還壓在心裏,爆發後,將會更加劇烈。”高僧又離開了。

高僧第三次來到門前,婦人告訴他:“我不生氣了,因為不值得生氣。”

“還知道不值得,可見心裏還有衡量的標準,還是有‘氣根’。”高僧笑道。

當高僧的身影迎著夕陽立在門口時,婦人問他:“大師,什麼是氣?”

高僧將手中的茶水傾灑到地上。

婦人看了一會兒,突然有所感悟,於是,她叩謝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