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包容,大度,豁達(3 / 3)

釋迦牟尼佛說:“以恨對恨,恨永遠存在;以愛對恨,恨自然消失。”

當我們將鮮花送給他人時,首先聞到花香的是我們自己;而當我們抓起泥巴想拋向他人時,首先弄髒的是我們自己的手。寬恕可以產生奇跡,寬恕猶如一個火把,能照亮由焦躁、怨恨和複仇鋪就的黑暗道路。在對方以為你恨他的時候,你愛他;在對方應受懲罰的時候,你放過他,這就是寬恕。寬恕,是一種淨化,就是將傷害從心靈的檔案中消除,就是讓一個囚犯得到自由,而這囚犯就是你自己。

隻有寬容才能化解世間的仇恨,冤冤相報何時了,隻有寬容才能成為慰藉心靈的良藥。現代成功學家戴爾·卡耐基也不主張對人以牙還牙,他說:“要真正憎恨對方的簡單方法隻有一個,即發揮對方的長處。”憎惡對方,恨不得剝他的皮,吃他的肉,而其結果則隻能是使自己焦頭爛額,心力交瘁。卡耐基的“憎惡”是另一種形式的“寬容”,憎惡別人不是咬牙切齒,而是吸取對方的長處化為自己強壯身體的鈣質。

贈人明月,手留佛光

一位在山中修行的禪師,一日到林中散步,在皎潔的月光下,夜涼如水,別有一番禪意。

盡興之後,他喜悅地快步回到住處。忽然發現屋裏進了小偷,正翻箱倒櫃地尋找財物。禪師知道小偷找不到任何財物,因為他是孑然一身在此處修行的。但禪師沒有驚擾他,靜靜地立在門口。半個時辰之後,小偷因為沒有找到任何值錢的東西,悻悻然要離開的時候,發現了正立於門口的禪師。

小偷有一些驚愕,有一些不安,也有一些害怕。他知道禪師是一位身懷絕技的高人,自己飛簷走壁的那兩三下根本就不是禪師的對手。所以,他在月光下有一點瑟瑟發抖。

禪師看到了,脫下身上的僧服,遞給小偷:“施主遠道而來,又要遠道而走,帶上這件衣服防寒吧。”說完繞過小偷徑自回房。

小偷不知所措,低著頭溜走了。

禪師看著小偷的背影穿過明亮的月光,消失在山林之中,不禁感慨地說:“可憐的人呀!但願我能送一輪明月給你。”

第二天一大早,當他打開房門,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齊地疊好,放在門口,上麵還有幾隻帶著露水的野果。

禪師非常高興,喃喃地說:“我終於送了你一輪明月。”

麵對入室行竊的小賊,禪師沒有責罵,沒有去告官,也沒有與其大打出手,而是以寬容的胸懷原諒了他,也最終換得了小偷的醒悟。

寬容是心與心的交融,無語勝有聲,寬容是仁人的虔誠,是智者的寧靜。正因為深邃的天空容忍了雷電風暴一時的肆虐,才有了自己的風和日麗;正因為遼闊的大海容納了驚濤駭浪一時的猖獗,才有了自己的浩渺無垠。

將心靈煉成海

海邊的漁村裏開著一家染坊,染坊裏住著師傅和徒弟兩個人。

徒弟整天總是唉聲歎氣,對自己的現狀不滿。他覺得日子太不順心,學了四五年的技術仍沒有出師,愛上了一個漁民的女兒卻得不到她的芳心……因此,他常常對師傅說些喪氣的話。

一天,師傅又聽到了徒弟在悲歎連天,於是就吩咐他去染坊取兩包紅色的染料來。

徒弟按照師傅的吩咐,很快就取了兩大包過來。師傅讓他把其中的一包染料放入一缸清水裏,然後,師傅問徒弟:“缸裏的顏色有什麼變化嗎?”

徒弟不解地說:“平常我們染布僅用小半包染料,而這次一下就多放了近三倍,缸裏的水已經紅得發黑了!”

師傅笑著說:“好了,今天我們不染布匹了,你拿著染料,我們到海邊走走。”

於是,師徒兩人很快就到了海邊。這時,師傅命徒弟拆開另一包染料,把整包染料都撒進海水裏,然後問徒弟:“你再看海水的顏色有何變化?”

徒弟回答:“波濤洶湧,染料刹那間就被海浪稀釋了,海水還是和天空一樣湛藍,看不出什麼變化啊!”

師傅借機感慨良深地開示徒弟說:“其實,我們生命當中的諸多煩惱和痛苦也就像那些染料一樣,它們的數量是固定不變的,沒有人能讓它們增加或是減少。然而,我們所能承受這些煩惱和痛苦的心之容器,卻在決定著痛苦的濃度,所以,假如你的心中隻能裝進一缸水,又怎能不被痛苦的染料所感染呢?但若是你的心中能裝進一片海的話,縱然有再多的染料,也經不起海水的溶解和稀釋啊!”

是啊,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僅僅把心靈的容器修煉成缸,又哪能耐得住煩惱的侵襲呢?何況,缸裏隻是一潭死水。但是,海水就不同了,它能彙百川而滌盡汙濁,容萬物而了無痕跡,即使被撒進了再多的“染料”,也改變不了它真實的姿容!

所以,我的朋友,當你遭遇煩惱和痛苦時,請留心一下:你的心僅僅被縮小為一口缸,還是被放大為一片海。

心量狹小則多生煩惱,心量廣大則智慧豐饒。

一個人的成敗,與他的心量有很大關係。念念都是為一切大眾,決定成功;念念隻想到自己,名聞利養,凡事損人利己,就注定要失敗。

一個人的快樂,不是因為他擁有得多,而是因為他計較得少。

守寬恕之道,則心中無魔

天剛破曉,朱友峰居士興衝衝地抱著一束鮮花及供果,趕到大佛寺想參加寺院的早課,誰知才一踏進大殿,左側突然跑出一個人,正好與朱友峰撞個滿懷,將捧著的水果,撞翻在地,朱友峰看到滿地的水果忍不住叫道:“你看!你這麼莽撞,把我供佛的水果全部撞翻了,你怎麼給我一個交代?”

這個名叫李南山的人,非常不滿地說道:“撞翻已經撞翻,頂多說一聲對不起就夠了,你幹嗎那麼凶?”

朱友峰非常生氣道:“你這是什麼態度?自己錯了還要怪人!”

接著,互相指責的聲音就此起彼落。

廣圄禪師此時正好從此經過,就將兩人帶到一旁,問明原委,開示道:“莽撞的行走是不應該的,但是不肯接受別人的道歉也是不對的,這都是愚蠢不堪的行為。能坦誠地承認自己的過失及接受別人的道歉,才是智者的舉止。”廣圄禪師接著又說道:“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必須協調的生活層麵太多了,如在社會上如何與親族、朋友取得協調;在教養上,如何與師長們取得溝通;在經濟上,如何量入為出;在家庭上,如何培養夫妻、親子的感情;在健康上如何使身體健全;在精神上,如何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能夠如此才不會辜負我們可貴的生命。想想看,為了一點小事,一大早就破壞了一片虔誠的心境,值得嗎?”

李南山先說道:“禪師!我錯了,實在太冒失了!”說著便轉身向朱友峰道:“請接受我至誠的道歉!我實在太愚癡了!”

朱友峰也由衷地說道:“我也有不對的地方,不該為點小事就發脾氣,實在太幼稚了!”

廣圄禪師的一席話,終於感動了這兩位爭強好鬥之人。

參禪需修身,守戒當恕人,無爭破執是參悟禪慧的入門要求。無善心和氣待人納物者,參禪也是毫無用處。因此,於別人之過,需寬容,切不可念念不忘。世間貴在和諧,守寬恕之道,則心中無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