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父母,要教會孩子孝順長輩,因為孝心,對於人來說既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前進的動力。一個不會盡孝的人同樣不會盡忠。中國有句俗話,“忠孝不能兩全”,但是,請試著一下,一個連至親的父母都不懂得孝順的人,能對別人有真情嗎?進入社會以後,能為了集體的利益而忘我工作嗎?他能為祖國的繁榮、為實現中華民族的輝煌盡力盡心嗎?答案顯而易見,一個連父母都不孝順的人不可能是一個勇於付出的人,也會有理解和寬容別人的寬廣心胸。
可見,是否懂得孝順父母,不僅表示了一個人是否具備了做人的基本標準,也決定了一個人是否能擁有幸福的生活。因為,孝心是一切美德的基礎,沒有孝,其他的美德空中樓閣一樣,隻是一句空談。古語說,“百善孝為先”,就是說明了這個道理。一個人如果連對父母最基本的孝道都做不到的話,那麼,他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意義已經不大了。
“孝,其為人之本也”,隻有懂得孝順父母、感恩父母的人,才能算是一個完整的人。父母把我們帶到這個充滿真情的世界,已經足夠偉大。所以,我們要教孩子學會感恩,讓孩子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孝順父母,用一顆真誠的心去與父母交流。如果能教會孩子這些,他們的生命就會因為學會了回報而變得更加美麗起來!
『教子導引』
孝順父母並不是一句空談,也不是漂亮的大話,優秀的孩子應該從平常的事情做起,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那麼,怎麼培養孩子做一個孝順的好孩子呢?
1.父母要以身作則
培養孩子的孝心,父母自己首先一定要有一顆孝心。身教重於言教,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對年輕的夫妻,將老母親裝在袋子裏,準備丟到河裏。他們3歲的兒子看到了,就問他們在做什麼。得到回答之後,兒子說:“爸爸媽媽,你們丟完奶奶之後,不要把袋子也丟了啊。”這對夫妻很奇怪,就問為什麼。孩子奶聲奶氣地說:“以後我用他也好丟你們啊!”夫妻聽後嚇出了一身汗,立刻將老母親從袋子裏扶了出來,從此好好地伺奉。
故事中蘊涵的道理不言自明。現在很多年輕父母,當著自己孩子的麵,對自己的父母不孝不敬。父母要知道,這所有的一切都會被烙印在孩子的心中,很可能,在將來的某一天,孩子就會同樣對待自己。
所以,父母在把自己最好的東西給下一代的同時,不要忘記對上一輩老人的孝敬。父母對長輩的孝心如何,將直接影響孩子。真孝心,假孝心是騙不了孩子的。我們要對自己的孝心做一番反省,在自己身上求真,孝心的種子就會撒播到孩子的心中。
烏鴉反哺,羔羊跪乳,牲畜尚知道孝於父母,為什麼在自視為“萬物之靈長”的我們中間,會有很多人做不到呢?每個人都有老的那一天,老人的今天就是自己的明天。對老人都不孝不敬,怎能期望孩子對自己孝敬呢?
2.讓孩子為父母洗一次腳
母親節前夕,北京市某中學的班主任老師,給同學們布置了一項作業:回家給媽媽、爸爸洗一次腳。班主任的話音還沒落地,班裏的同學頓時炸開了鍋,大家交頭接耳不能完全了解老師的用意,甚至還有的同學做嘔吐狀。許多同學是硬著頭皮完成這項作業的,各個人的感受也各不相同……
一位同學說:“我燒了些熱水,倒入洗腳盆內,我鼓起勇氣把手慢慢伸入水中,為爸爸洗腳。爸爸的腳趾上有很多老繭,那是辛勞的歲月留下的痕跡,是這些堅硬的老繭換來了我和弟弟的學費,換來了全家的一切開支……我的思緒越走越遠。許久,我竟忘了是在給爸爸洗腳,眼淚已濕潤了我的眼眶。抬頭看看爸爸,平日裏不苟言笑的他眼睛裏竟然也閃著淚光,我想這是由於爸爸高興的緣故吧,我想以後堅持為爸爸媽媽洗腳,這是我對他們愛的體現。”
還有一名同學感慨地說:“父母為我們做了很多事,從小到大我們有什麼不是父母精心安排和準備的呢,而我們這次隻不過是為父母洗了一次腳而已,想一下我們從小到大,衣、食、住、行哪一樣不是父母為我們做的呢?我們隻是做了這麼一件小事他們就如此開心,爸爸媽媽的要求真的很低,我一定要做個孝順的好女兒。”
其實,當孩子為父母洗腳的時候,可能會更加深刻地體會父母的辛勞。所以,父母不要覺得難為情,讓孩子洗腳是成全了孩子的孝心,也是他應該做的。在洗腳的過程中,親子間都能感到心中有一股暖流在湧動。
3.從小培養孩子的孝心
要讓孩子從小知道,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沒有孝心的孩子不是一個好孩子。要讓孩子學會為父母分憂解難,懂禮貌,平時讓孩子分擔一些適當的家務勞動,讓他擔負起一定的責任。比如,知道父母和長輩喜歡吃的食物,父母做飯主動幫助,每天就餐前後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像整理收拾房間、洗衣服。洗刷餐具。用餐時遇到自己喜歡的食品不獨占,要禮讓長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