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給孩子一生的好品格(1)(3 / 3)

做到讓孩子明理,給孩子多講一些古今孝敬的故事,也可以給孩子剖析一些反麵的“教材”,讓孩子通過形象去理解。

4.教給孩子“孝”的細節

培養孩子的孝心,父母還要注意教給孩子孝心細節。比如,教給孩子每天早起向長輩問好,上學、放學主動打招呼,如:“爸爸、媽媽我上學去了。”“爺爺、奶奶我放學了,你們辛苦了。”晚睡前主動向長輩問好。父母下班回來主動問候“您幸苦了”,並送上一杯水。讓孩子知道自己和長輩的年齡和生日,長輩生日時要主動問候,力所能及地為長輩準備禮物,如為長輩做菜,自製禮物、購買小禮品等。能主動照顧生病的長輩,為病人端水,喂藥,做簡單的飯,會安慰病人。每天能主動地和父母交談,有事和父母商量,不對父母發小脾氣……

父母不要忽視這些細節,因為這對孩子孝心的培養會有一個良好的督促作用。

5.讓孩子懂得回報父母之恩

俗話說得好,“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讓孩子知道母親十月懷胎的辛苦,懂得父母的養育之恩。

一位年輕女士曾這樣意味深長地說:“一直想給爸媽最好的回報,而且這麼多年我也一直在努力地做著。我從來不會對父母有半點兒保留。我就是在為他們付出十倍、百倍,也難抵上他們對自己養育之恩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父母都是極其普通的人,也都是極其善良的人。他們盡管都很平凡,但在女兒心裏,他們永遠都是偉大的。他們和他們那一代的很多人一樣,年輕時為了工作、為了孩子奔波;年紀再大一些,兒女離家了,他們的父母身體也開始不好了,又需要他們照顧了;等到兒女工作,老人離開後,他們卻都已是鬢發斑白、疾病纏身了,每每想到這裏,總是忍不住心酸得落淚……”

要讓孩子懂得報恩,這樣孩子變得越來越有“人情味”,就會有孝心。

6.讓孩子懂得“大孝”

我國自魏晉以來,就提倡“以孝治天下”。清兵入關,從上到下所有官員,有三本必讀的書,其中之一就是《孝經》。

《孝經》中告訴人們:不僅僅是孝敬父母,還要擴大到“大孝”。“大孝”就是要孝於天下,愛天下所有的人才為“大孝”。也就是說,孝敬父母長輩,這是“小孝”。長大成家,就有了雙方的父母,要能用同等的心去孝敬雙方的長輩,這算是“中孝”。普天下的人都會老,孩子也要做父母,父慈子孝,所以,要能用平等的心孝敬天下的父母,視天下父母如同自己父母,正所謂“事諸父,如事父”,這才是“大孝”。

讓孩子懂得“大孝”,孩子的人生之路就會越走越寬廣。在未來的工作中,也會視領導為父母,做了領導後視員工為子女,就會更好地工作。

『教子箴言』

孝心,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可以讓家庭和睦,幸福溫馨。有關調查表明,三代同堂的家庭,如果中間一代人孝敬長輩,那孩子一代就會懂得孝敬父母、祖輩。這樣,家庭中不僅長幼有序,而且互相關心,互相寬容,就會有一種其樂融融的氣氛,對每一個人的身心發展都是非常有利的。所以,父母一定要教孩子懂得孝順父母長輩,這樣才能獲得幸福的生活。

必須讓孩子信守承諾

『教育名言』

誠信為人之本!誠信比金錢更具有吸引力,比美貌更具有可靠性,比榮譽更有時效性!——(中國)魯迅

『經典事例』

十多年前,有位中國的小夥子去了法國,那時,他剛剛高中畢業。到法國後,他開始了半工半讀的留學生活。當然,留學的生活比較艱苦。

這位小夥子有一個優點,他很注意觀察生活,並能從中學到很多東西。為了生活,他不得不經常乘車去不同的地方打工賺錢。慢慢地,小夥子發現當地的車站不設檢票口,當然也就沒有檢票員,車站幾乎都是開放式的。細心的小夥子還發現,車票隨機性的抽查也幾乎沒有。

從那以後,他學會了乘車逃票,即使偶爾被查到他也不會太在意。有時候,他還心安理得地安慰自己一下:一個窮學生,哪有那麼多錢?能省點就省點吧!

4年過去了,他也大學畢業。隨後,他開始躊躇滿誌地推銷自己,頻頻出入巴黎的一些跨國公司的大門。對於未來,他充滿了自信,因為他一直認為優秀的學業成績和名牌大學的金字招牌足以讓自己謀得一份好差事。

然而,令他始料未及的是,這些跨國大企業都是先對他熱情有加,但奇怪的是,數日之後,卻都婉言拒絕他的加入,這些都讓小夥子百思不得其解。

無奈,最後他寫了一封電子郵件,措辭懇切,然後發給了其中一家著名企業的人力資源總監,希望能夠告知不予錄用自己的理由。第二天上午,他就收到了那位總監的郵件回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