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父母為了誘導孩子做某件事,總是輕易地許諾孩子某些條件,但是事後卻沒有兌現。這時,孩子就受到這種不守信行為的暗示,就會跟著模仿。那麼,孩子的誠信品質就很難培養了。
2.教孩子學會誠實
英國一句諺語這樣說道:如果想幸福一天,最好上理發店;如果想幸福一星期,就去結婚;如果想幸福一個月,可買匹新馬;如果想幸福一年,即蓋棟新房子;如果想幸福一輩子,必須當誠實的人。
誠實是一條自然法則,就像萬有引力定律不可違背一樣,誠實的定律也不可違背,違背就會受到懲罰。誠實是信用的基礎,信出於誠,不誠則無信。無論何時何地,誠實的人總會受到大家歡迎。欺騙隻能獲得一時的利益,卻要背負一世的負累,最終被欺騙的還是自己。
誠實對於孩子非常重要,是培養孩子誠信品質的基礎。父母一定要注意在平時的小事中注意讓孩子學會誠實。
司馬光小時候非常淘氣,還會說謊。6歲的一天,他和姐姐一起在父親的書房砸核桃吃,核桃仁很澀。姐姐說:“把核桃仁外麵的薄皮去掉就不澀了。”可司馬光怎麼也剝不掉,但姐姐有事出去了。這時,有個傭人過來倒開水,就教司馬光把核桃仁放到茶杯裏,倒上開水泡一會兒再剝。果然,很容易就把皮剝掉了。
過了一會兒,姐姐又回來了,看到白白的核桃仁,就問司馬光:“這是誰剝的?”司馬光得意地說:“當然是我剝的啊!”父親聽見司馬光在撒謊,就很生氣,把司馬光叫了出去,嚴厲地對他說:“這明明不是你剝的,為什麼要撒謊?這麼小就不誠實,以後還會有人相信你嗎?”因為說謊,司馬光被父親批評了一通。從那以後,他決心改過,做一個誠實的人。
所以,一定要讓孩子走誠實的道路。要從小就讓孩子學會誠實,不對別人撒謊。因為謊言就像炸彈一樣,會隨時爆炸,炸碎自己的信譽,甚至炸出誤解和怨恨。
3.要讓孩子信守諾言
實現諾言,是一種信義,而信義是做人的根本。古人有“一諾值千金”的說法,這是非常正確的。要讓孩子信守諾言,即使遇到某種困難也不要不食言;自己說出來的話,要竭盡全力去完成,身體力行是最好的諾言。
瑞士思想家阿米爾說:“信用就像一麵鏡子,隻要有了裂縫就不能像原來那樣連成一片。”所以一定讓孩子學會守信用。關於守信,古書上的一個故事很能說明問題:
有一天,一隻獼猴拜托它的好朋友獅子替它照顧一下它的幾個孩子,獅子答應了。獅子一直把小獼猴照看得很好,但是一隻禿鷹卻趁獅子不注意時俯衝下來把一隻小獼猴叼走了。按說獅子完全可以不管它,但獅子並沒那麼做,而是放下了“眾獸之王”的尊嚴請求禿鷹放了小獼猴,在實在沒辦法的情況下,它在自己肋間割下了一塊肉,最終換回了小獼猴。
獅子對它的朋友獼猴實踐了諾言,守住了自己的信用。相信從此之後別的動物不會因為它求過禿鷹而瞧不起它,反而因為救了小獼猴而更加尊敬它,獅子與獼猴的友誼也會因此變得更加深厚。
所以,為人父母者要時刻提醒和督促孩子,讓他明白必須說到做到。唯有如此,孩子才不會出爾反爾、不負責任,這才是他茁壯成長的保證。
另外,父母也應該教會孩子不要輕易向別人許諾,也不要不考慮自己的能力就誇下海口,正如儒家經典《弟子規》中所言:“事非宜,勿輕諾;苟輕諾,進退錯。”因為許諾可能隻在一瞬間,但踐約卻可能需要很長的時間;一旦許諾,就要言而有信。美國開國之父華盛頓說:“自己不能勝任的事情,切莫輕易答應別人,一旦答應了別人,就必須實踐自己的諾言。”隻有讓孩子明白了這些,孩子在與他人交往時,就會有章可循。
4.及時肯定孩子的誠信言行
父母應該尊重孩子,及時肯定孩子的誠信言行。當孩子做錯了事後敢於承認時,當孩子按照父母的誠信要求做事時,父母都應該及時給予孩子肯定和讚揚,讓孩子感到父母因為他的誠信而欣慰。
宋嘉樹經常教育自己的孩子從小要養成誠實善良的品德,這樣對人對己都有好處。二女兒宋慶齡把父親的教導牢牢地記在了心裏,從小就非常誠實、善良、守信。
一個星期天,宋嘉樹一家吃完早飯,準備到一位老朋友家做客。
小慶齡最喜歡到這位叔叔家去了,因為叔叔家養的鴿子長得漂亮極了!叔叔還說準備送給她一隻。其他的孩子都急急忙忙跑到自己的房間裏,把自己最漂亮的衣服找出來穿上,準備和爸爸一起去叔叔家,隻有小慶齡仍然坐在鋼琴麵前不停地彈琴。
父親見小慶齡坐在那裏不動,就問:“慶齡,怎麼落後了呢,你難道不想去叔叔家看鴿子了嗎?”
小慶齡說:“今天上午小珍要來咱們家,我跟她約好了。我要教給她疊花籃。”小珍和小慶齡的年齡差不多,兩人特別要好的朋友。
父親說:“沒關係,明天你可以到小珍家裏教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