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這位學生口若懸河地向同學們大肆吹噓的時候,一直在其身旁不動聲色的蘇格拉底拿出了一張世界地圖,然後讓這位同學給他指出亞細亞的位置。學生指著地圖洋洋得意地回答說,這一大片都是。
蘇格拉底說很好,然後又讓他指出希臘的位置。這次,這位學生感覺比較困難了,他好不容易在地圖上將希臘找出來。他自己感覺希臘和亞細亞相比真太小了。這時,蘇格拉底又讓他指出雅典的位置。這下可難壞了這位學生,過了老半天,他才指著地圖上的一個小點給蘇格拉底看,還說雅典簡直太小了,根本就不值得一提。
最後,蘇格拉底微笑著又讓這位學生在地圖上指出他家那片一望無邊的肥沃土地的位置。這下,學生急得滿頭大汗,最後,當然還是找不到。因為他家那塊一望無邊的肥沃土地在地圖上連個影子也沒有。然後,他很尷尬又很覺悟地連連對蘇格拉底說對不起,因為他找不到。
其實,任何人所擁有的一切,與廣袤的大地相比,與浩瀚無際的宇宙相比,都不如滄海一粟,實在是微不足道。人其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就像一句諺語中說的那樣:“光滑的瓷器來自泥土,一旦破碎就歸於泥土。” 讓孩子知道,從曆史的長河來看,不管擁有什麼、擁有多少、擁有多久,都隻不過是擁有極其渺小的瞬間,所以一個人根本沒有理由驕傲自滿,孩子當然也更沒有理由驕傲了。
謙虛是人類的一種優良品質,無數成功的案例已經證明,隻有謙虛的人才能做出偉大的成就。要讓孩子記住:謙虛使人受益一生。所以,無論何時何地,都要讓孩子永遠都應保持一顆謙卑的心。
『教子導引』
《尚書·大禹謨》中說:“滿招損,謙受益。”意思是說,自滿的人會招來損害,謙虛的人會受到益處。告訴人們驕傲自滿有害,謙虛謹慎有益的道理。父母應該讓孩子明白自滿是智慧的盡頭,而謙虛卻是智慧的源頭。因為驕傲自滿,智慧就不會再發展了;而謙虛謹慎就能使自己的智慧源源不斷。那麼,父母怎樣才能讓孩子學會謙虛呢?
1.讓孩子學會誠懇地接受批評
作為父母,要告訴孩子,能成大事的人往往是能夠誠懇地接受批評的人,他們能夠正確麵對別人的批評,並把它當做改過提高的絕佳的機會。
貝羅尼是法國著名畫家。有一次他到瑞士度假,除了必要的休閑之外,他每天仍然背著畫架到各地去寫生。
一天,貝羅尼正在日內瓦湖邊用心畫畫時,身邊突然旁邊多了3位英國女遊客。這3位女遊客一邊看他的畫,一邊對畫指手畫腳。貝羅尼顯然聽到了她們的批評,但他沒有做聲,繼續畫。可是,她們的批評聲竟然大了起來,一個說這兒不好,一個說那兒不對,這時,貝羅尼都微笑著一一修改了過來。最後,貝羅尼跟她們說了聲“謝謝!”
第二天,貝羅尼又到另一個地方去寫生,非常巧的是,他又遇到了那3位女遊客,她們問貝羅尼:“先生,我們聽說大畫家貝羅尼也在這兒度假,所以特地來拜訪他。請問您知道他現在什麼地方嗎?”貝羅尼朝她們微微彎腰,回答說:“不好意思,我就是貝羅尼。”3位英國女遊客大吃一驚,想起了昨天的不禮貌行為,臉都一個個紅了。
可見,才識、學問越高的人,在態度上反麵表現的越是謙卑,因為他總是希望自己能精益求精,再進一步。也正是出於這種原因,這些人一般都樂於接受別人的批評建議。
所以,作父母的一定要教育孩子向這些成功人士學習,因為批評往往是直指一個人的缺點,這些缺點正是下一步要提高改進的地方。要讓孩子明白,別人提出批評或意見是為自己考慮,隻有誠懇地接受這些批評意見,才能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己。要讓孩子知道,正確地麵對批評和意見正是謙虛的表現。那些驕傲自滿的人一般都不能很好地處理他人的批評。
2.讓孩子懂得勤學好問
勤學好問對培養孩子的謙虛之心非常重要,勤學好問是教育孩子探求知識的方法和路徑,也是虛心的重要表現。
從古至今,飽學知識的學者都是勤學好問的典範。詩人白居易寫完詩後,總要虛心地念給鄰居的老奶奶聽;孫中山小時候遇到不懂的難題時總會大膽向老師提問,向同學詢問……勤奮好學,善於提問,才能把不會的知識消化掉,才能避免在以後的生活和學習中不懂裝懂,才不至於害了自己,才能學有所成。
張明今年8歲,上小學三年級,本來學習成績特別好,上一次月考還得了全班第三名。也就是這個第三名,張明的媽媽給他獎勵了一個他特別喜歡的滑板車。這下,讓張明可是開心極了。於是,張明在課堂上老是想著他的滑板車,結果課程沒怎麼聽進去,作業也有不會做的了。本來想問問老師和同學呢,後來一想,自己也是前三名呢,怎麼好意思呢?還是自己解決吧!可是,就有一個結他解不開,這不,期中考試的成績一下退了一大截。
如果孩子這樣的心態不能及時調整的話,就是不“勤學好問”,心潛不下來的話,長大了也容易做一樣的傻事。
可見,勤學好問對孩子的成長和未來事業來說是多麼的重要,父母應該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培養他勤學好問的好習慣。告訴孩子,不管是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上,如果有任何不明白的問題就應該及時問,否則在未來就會有遺患。一旦孩子具備這種習慣,就會認真對待自己的學習和生活,這種態度決定他會有謙虛之心,對他未來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