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給孩子一生的好品格(3)(2 / 3)

3.教育孩子不要說大話

說大話就是自誇,自誇就是自滿自大的表現。教育孩子一定不要講大話,不要盲目吹噓自己,也不要盲目自大。《猶太法典》告誡人們說:“即便是一個賢人,如果是他們過分炫耀自己的知識的話,那麼他就是一個無知無恥的人。”

猶太父母在教育孩子時一般會說這樣的話:聰明的孩子時不會說大話的,也不會吹噓自己,因為聰明的孩子明白,這樣的做法是不謙虛的表現。

說大話是危險的,不說大話,是一個有涵養的人對自己的基本要求。所以,一定要讓孩子記住:當一個人說大話的時候,就失去了應有的謙虛及改過向上的念頭。說大話的人會受到別人的鄙視,甚至會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4.讓孩子正確區別對待自信和驕傲

自信和驕傲二者確實有一定的相似性,比如都是樂觀,但自信是積極樂觀,而驕傲卻是盲目樂觀。但是,自信與驕傲又有著嚴格的區別: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不是孤芳自賞,不是得意忘形,更毫無根據的自以為是和盲目樂觀,而是激勵自己奮發進取的一種心理素質,是以高昂的鬥誌迎接生活挑戰的一種樂觀情緒;驕傲恰恰相反,是盲目樂觀,會讓人自以為是,不思進取。所以,父母一定要讓孩子注意分辨二者的區別。

當孩子在學習上取得進步時,告誡孩子一定不要驕傲,成績隻是過去,不代表將來,要讓孩子一如既往的努力學習,以取得更好的成績。可以有意識地給孩子講一些成功人士的謙虛故事,告訴孩子大凡能夠在學業和事業上取得成功的人都不是自恃高傲的人,即使是取得了巨大成績之後仍能保持謙虛之心,繼續奮鬥。

『教子箴言』

教育孩子做一個謙虛的人是愛孩子的體現。這是因為,謙虛也是一種人生的智慧,是一個人建功立業的前提和基礎。人隻有保持謙虛謹慎的作風,才能在學習、工作以及事業上不斷進取,才能增長知識,提高水平。

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

『教育名言』

隻要心存感激,就是受恩再多也不算虧欠。

——(英國)彌爾頓

『經典事例』

一天,修道院的大門被叫開,看門人驚喜地看到,旁邊果園的一個果農給他送來一大串晶瑩剔透的葡萄。

果農對他說:“親愛的兄弟,感謝你在我每次來修道院時對我的關照,我送給你這串葡萄,來表達我的謝意。”看門人對於果農如此情意濃厚的禮物表示感謝,果農滿意地離開了修道院。

看門人把葡萄洗幹淨,得意地望著它們。忽然,他想起修道院裏的一個病人得了重病,身體正在遭受著折磨,而且什麼也不想吃。“他多麼需要營養啊!”看門人心想,於是,他決定把這好吃的葡萄送給他,讓他開開胃。

看門人把葡萄送到虛弱的病人床前,病人睜開雙眼驚喜地看著這串晶瑩剔透的葡萄。看門人對他說:“先生,有人送給我這串葡萄,但是我知道你什麼都不想吃,我覺得它一定能帶給你食欲。”看門人拿來一個大盤子,把葡萄放在上麵,讓病人享用。然後,他又回去繼續工作了。

病人正被病痛折磨著,看到看門人送來的這串葡萄,感覺病一下子好了許多。他從心裏感激看門人,他明白這串葡萄裏凝結著一片愛心。病人拿起葡萄,又想起應該把它送給對自己傾注了大量心血,整日整夜地為他操勞的護士,以慰藉自己的靈魂。

病人喊護士,護士迅速跑了過來,她以為病人出了什麼問題。病人對護士說:“小姐,看門人惦記著我的病,送給我這串葡萄,讓我品嚐。由於我這段時間什麼都沒吃,我吃了它可能傷胃,我想還是讓你吃,你對我一直很不錯。”護士堅持不收,她知道病人可以吃下這串葡萄,它看起來太鮮美了。可是,越堅持,病人越是拒絕,護士隻好道謝收下。

護士邊走邊想,這串葡萄應該送給兢兢業業為大家服務的廚師。於是,護士來到廚房,找到了廚師,對他說:“你的心像這串美麗的葡萄一樣高尚,你的工作真的很辛苦,為我們提供可口的飯菜,這串葡萄送給你吧。”廚師謝絕了護士的好意,最後把葡萄送給了為大家操勞的修道院院長。

就這樣,這串葡萄在整個修道院裏傳來傳去,最後重新回到了看門人手中。看門人驚奇地看著葡萄原封不動又回到了自己手中,一時間竟有些不知所措。他決定,不能再讓葡萄兜圈子了,他不再遲疑,開始吃起葡萄來,他覺得這是他吃過的最甜美的葡萄。

『教育感悟』

傳遞著的哪裏隻是一串葡萄,其實就是人們樸實真誠的感恩之心。修道院的人們懂得感恩,他們的心靈一定是安寧的,是感恩讓他們收獲了更為寶貴的人與人之間的良性互動,是感恩讓他們擁有了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