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給孩子一生的好品格(5)(2 / 2)

2.給孩子營造寬容和諧的環境

家庭生活中,各成員之間也應該相互寬容,彼此友愛。隻有這樣,才能給孩子營造一個溫馨、和諧、寬容的家庭氛圍,才可以讓孩子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得到熏陶。孩子也就會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中,逐步形成穩定的寬容忍讓的良好品質。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老奶奶在她50周年金婚紀念日那天,向來賓道出了她保持婚姻幸福的秘訣。她說從結婚那天起,她就想列出丈夫的10個錯誤,為了保證他們的幸福婚姻,她還特別向自己承諾,如果丈夫犯了這10個錯誤中的任何一個的時候,她都願意原諒他。有人問老奶奶那10個錯誤到底是什麼。老奶奶回答說:“其實這50年來,我始終沒有把這10個錯誤具體地列出來。每當我的丈夫做錯了事,氣得我直跳腳的時候,我就會馬上提醒自己,算我丈夫運氣好,他犯的是我可以原諒的那10個錯誤當中的一個。”

可以想象,這樣的家庭氛圍是多麼的和諧,多麼地幸福!和諧和幸福來源於是寬容和忍讓。那麼,從這樣的家庭中走出來的孩子會不寬容嗎?

3.讓孩子學會理解他人

理解是為了寬恕,理解一切也就是為了寬恕一切。父母應該讓孩子明白,人人都有缺點和不足,隻要不是特別過分,就應該理解和寬容。

讓孩子學會以一顆平常心來對待別人,真正理解別人。因為每個人都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也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而隻有學會理解別人,才能容忍別人的缺點和錯誤。也隻有這樣,才能真正體會到寬容的意義。

一個不肯理解別人的人,就是不給自己留餘地,因為每一個人都有犯過錯而需要別人理解的時候。要讓孩子在與同學或小夥伴的交往中學會理解他人。

在孩子與同伴交往的過程中,父母要特別注意引導孩子不嫉妒比自己強的同伴,不嘲弄比自己“差”的同伴,不故意為難自己的競爭對手。讓孩子真正做到理解同伴,這樣孩子才能真正做到向比自己強的同伴學習,幫助比自己“差”的同伴,學會與競爭對手合作。孩子也隻有通過交往,才能體會到寬容的意義,體驗寬容帶來的快樂。

4.教孩子善待他人

讓孩子明白,他人是自己的影子,所以說善待他人,也就是善待自己。對他人多一份理解和寬容,其實就是支持和幫助自己,如同中國有句古語說的那樣: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有一個孩子獨自站在曠野,大聲叫道:“喂!喂!”附近小山立即反射出他的回聲:“喂!喂!”他又叫:“你是誰?”回聲答道:“你是誰?”他又尖聲大叫:“你是個大笨蛋!”立刻又從山上傳來“你是個大笨蛋”的“回答”。孩子十分憤怒,向小山罵起來,然而,小山仍舊毫不客氣地回敬他。

孩子怒氣衝衝地回到家,對母親說了這件事。母親說:“孩子呀,那是你做得不對。如果你恭恭敬敬地對它說話,它就會和和氣氣地對待你。”孩子說:“那我明天再去那裏說些好話。”“這就對了,”母親說,“在生活裏,不論男女老幼,你對人好,人便對你好;如果我們粗魯,是不會得到人家善待的。所以,你一定要記得,隻有善待別人,別人才會善待你啊!”

這位母親非常聰明,她恰到好處地教會了孩子怎樣待人。孩子一旦學會善待他人,就學會了寬容別人,因為孩子已經有了一顆友善的心、寬容的心。

5.讓孩子多親近大自然

大自然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可以培養孩子寬容的品質。因為大自然有著無窮無盡的奧秘和神奇,是最生動的教科書,是一本永遠也讀不完的教科書。

很多學者都說過,大自然的花草樹木、山水蟲魚、無不蘊含著美的因素。大自然的博大與雄渾可使人心胸開闊,性格開朗,心情愉悅,進而促人產生寬容之心。

所以,如果有條件,我們應多帶孩子到郊外,讓關在鋼筋水泥世界中的孩子投入到大自然的懷抱中。另外,盡可能創造條件,帶孩子遊曆祖國的大好河山,讓浩瀚的海洋、奔騰的河流、秀麗的湖光山色陶冶孩子的心靈,開闊孩子的視野和胸襟。

如果條件不允許的話,也應該利用節假日或周末帶孩子到附近的公園裏玩一玩,這樣也算是親近一下“小自然”,也會對孩子寬容品質的養成有一個積極的促進作用。

『教子箴言』

美國作家房龍寫過一本名為《寬容》的書,他把寬容列為人類最基本的美德和推動曆史前進的主要精神之一。父母要教孩子學會寬容,孩子一旦學會了寬容,有一顆寬容之心,他就會以寬廣的心胸、豁達的心態去笑對人生的風風雨雨,從而獲得精彩的人生。

讓孩子明白責任感的重要

『教育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