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序言(1)(2 / 2)

張賢亮是一個創作態度十分嚴謹的作家,這源於他對生活的獨特感情和個人的精神氣質。也就是說,長期生活在底層,來自勞動人民的溫馨、同情和憐憫,以及勞動者粗獷的原始的內心美,給予他創作的最基本的情感因素。所有這些經過作家的不斷過濾、提煉和升華,便唱出了一支支“夜鶯般的歌”“雄鷹般的歌”和“大風歌”。譬如他的中篇小說《綠化樹》,作品描寫的是知識分子章永璘曲折複雜的生活道路和坎坷命運,經過苦難的曆程,章永璘終於變成了一個馬克思主義的信仰者。這樣的轉變過程,其實就是一部唯物主義的啟示錄。作品既有西北大地濃烈的黃土氣息,又有偏遠高原農村樸素的風情畫卷,同時通過人物關係的交織和變化,成功地塑造了知識分子章永璘、農村婦女馬纓花等諸多鮮活生動的形象。尤其是大量精到傳神的細節描寫,使得作品豐盈充實、酣暢淋漓,既大氣磅礴,又細致入微。《綠化樹》因此獲得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當屬情理之中。

張賢亮的中短篇小說幾乎每一篇都給人以沉甸甸的感覺,他的作品極少浮響膚辭。《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是張賢亮“唯物主義啟示錄”的又一部重頭作品,小說通過章永璘和黃香久兩個人的感情波瀾,反映了他們命運的起伏。這部作品是新時期反思文學的代表作,而“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這句話,也因其深邃的內涵和富於哲理而廣為流傳。《早安!朋友》是張賢亮轉變題材的一部開拓之作,小說以一位女中學生的真實日記作為原始素材,並在大量調查采訪的基礎上,真實而尖銳地展示了那個時期的中學生的心態,以及他們對社會現實的思考、對前途理想的探求和青春期的性覺醒。這當然首先源於作家對現實生活獨到的觀察和認知,重要的還在於作家運用了更加嚴肅冷峻的現實主義創作手法。《肖爾布拉克》是張賢亮第三次獲得全國優秀小說獎的作品,描寫一個在新疆跑長途的汽車司機和一個上海女知青,他們偶然相遇又一路同行,在漫長而寂寞的旅途中相互傾訴和安慰,終於產生了依依不舍的感情。小說語言質樸無華,娓娓道來,雖然揭示了人性的美好和溫暖,卻令讀者唏噓不已,很具藝術感染力。張賢亮20世紀80年代的作品自覺而深刻地敘寫了民間的喜怒哀樂,表達了底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和溫情,也深刻地體現出了一個人道主義作家高尚的情懷、社會責任感和道德良心。

作為作家,張賢亮的意義還不僅僅如此。在當下中國的文學格局中,西部文學在全國已經或者正在確立自己的地位,也正在形成自己獨特的意義係統。就西部作家的創作來看,是張賢亮等人奠定了西部文學的崇高地位;就寧夏的文學創作而言,張賢亮畢竟不隻是“一棵大樹”,同時還是一個極具效應的鼓舞者和帶動者。特別是寧夏青年作家的成長及這個群體的形成,張賢亮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