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星星編織了你的夢(1 / 2)

歲月靜靜地流淌,顧城在逐漸地成長,成長的不僅僅是身體,還有蘊藏在內心深處的靈魂和思想。

顧城腦海中的想法就像是天邊的雲,不時地變換著,最終卻能夠以一種前所未有的狀態展現在人們麵前,讓人稱奇。

顧城小小年紀就開啟了自己在詩歌方麵的靈性,這種猶如春日新生之苗的茁壯之勢根本無法阻擋。靈動的思想需要豐富的養料去儲藏,於是他開始大量地閱讀父親書房裏的書籍,無論是外文翻譯的圖書話本,還是中國古代的詩詞歌賦,近代的文化典籍、韻律辭賦,都成為了他用來豐富自己頭腦的養料。

顧城對於書的渴望就好比熊對蜂蜜的渴求、蝶對花的依賴、鳥對天空的向往。在家中,如果發現顧城不見了,那他一定是躲在父親高大書櫃的下麵,在專心地看著書。

對於詩歌的熱愛是開啟一個孩童對於文學熱愛的最好捷徑。詩歌簡短而又美麗。從遠古開始,我們的祖先就喜歡在勞作的時候,哼唱短歌,或者在他們與自己的孩子玩樂的時候,唱起美妙的歌曲。詩歌之所以美麗就在於它不僅僅是一種文字堆疊所帶來的美感,更重要的內涵在於自它誕生的那一天起就帶著音樂歌唱性的本質。所以,短短幾行,卻總是那麼朗朗上口,猶如天籟。這感覺讓顧城覺得是那樣的親切。

沉默的顧城不喜多言,而詩歌那幾字一行、數字一句的簡短而又不失深邃的組合給了他無限的遐想空間。在這裏,顧城可以讓自己的思緒任意地翱翔。每每看書看到奧妙處,他總是不禁地笑出來。

顧工也是當時非常著名的作家、詩人。所以,他的藏書算是汗牛充棟,足夠小小年紀的顧城來隨心所欲地閱讀,他可以挑選自己喜歡的書籍。

顧工曾經和著名作家鄧友梅是同班同學,他原本就是一個非常熱愛生活和喜歡記述生活的人。還記得,當顧城在西城業餘文學創作組的時候,有一次他請來了父親顧工為大家講解文學創作,他的同事們都非常興奮。但當顧工和顧城一起出現的時候,大家才知道原來顧城的父親是名作家顧工。這真是一件讓朋友們羨慕的事情。後來,當顧城的詩歌在文壇上引起轟動而大家都爭相拜讀的時候,曾經有人這樣感歎:“顧城是顧工最得意的傑作。”作家蔣子龍就曾經為顧工在紀念冊上題詞,“父子詩人令天下人為之瞠目”。

這樣才情並茂的父子詩人、這樣的一個書香之家讓人心生羨慕。父親的才學滿腹為顧城那詩一般的靈魂提供了難得的生長養料和生活氛圍。詩意的生活讓顧城的心也隨著那書中的詩句此起彼伏。詩的柔美讓顧城的外在趨於平靜,卻給了他一顆澎湃的心。而詩歌,變成了一口泉眼,讓人們可以感受到顧城內心的清冽。

生活需要的是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對於顧城而言,這樣精彩紛呈的世界讓心性敏感的他目不暇接。也許在別人眼中,年幼的顧城是一個沉默寡語的小孩,有著一股與年齡不相符的淡淡的憂傷。這傷感好似那吹拂江南細柳的清風,帶著濕潤的泥土氣息,也混合著陽光的味道。

在大自然中奔跑的顧城是一個頑皮的孩子,他執著地關注著眼前所謂的大人們不屑於去關注的小蟲小花,凝視那些看似弱小的生命。無論是河中遊動的小魚小蝦,還是花叢中紛飛的蝴蝶蜜蜂,這一切都是顧城所關注的對象。顧城可以蹲在那裏看著正在忙碌的螞蟻,一看就是一整天。此時的小螞蟻在顧城的眼中已經不是一般的生命,那是在自己的世界當中隻屬於自己的夢幻般的童話故事。而這每一位主角都是豐富自己童心世界的小生靈。

在顧城的心中,這些靈動的小生命以及陽光、花草、雨露、鬆塔……這一切的一切都已經組合成為一幅幅擁有無限魅力的畫卷,時時刻刻在顧城的心中上演。

顧城是一個善於觀察的人,這讓他的內心極其豐富,也給了顧城多於同齡人的感悟。以至於小小年紀的他總是缺少這個年紀應該有的外在活潑。大多時候,顧城是沉默寡言的,更多的時候是在一個角落去關注著世界的一切,抑或是躲在父親的書櫃旁,專心地捧著一本厚重的書,在那津津有味地品讀。也許這不同尋常的舉動早已注定了顧城在未來那不同凡響的生命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