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夜中,星光微弱地閃。蒼穹之下,萬物睡著期盼次日的晨風。世間萬物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延續著生命,裝點著這個世界。
到了上學的年紀,父親顧工把小顧城送到了家附近的小學。一開始小顧城還非常開心,因為他以為又可以見識到新鮮的事物了。可是漸漸地,上學這股子興奮勁兒消失了。因為顧城感到這裏的一切都讓自己覺得不適應。這個地方並不是自己心中所想的景象。
小顧城不喜歡上學了,因為他覺得這樣整日端坐在教室中,對於自己而言,簡直就是一種讓自己無法忍耐的束縛。
雖然討厭學校裏一板一眼的教育,但是顧城畢竟還是一個很聽父母話的乖孩子,所以,他按時地去上學、記筆記,並且最重要的是,他也從來沒有忘記自己的喜好,沒有忘記自己的寄托,沒有忘記自己內心的牽掛。
年幼時,他小小的夢想看上去似乎纖弱不堪,但卻是他內心深處最原始的渴望,奠定了他一生看待世界的方式。它們像蝴蝶的翅膀,美麗得讓人擔憂它能不能持久,但是就算蝴蝶飛不過滄海,人們仍然不忍心責怪。因為那美麗的蝶翅扇動就已經讓人心中泛起憐惜、不忍責罰。
有些人的生命沒有風景,是因為他隻在別人造好的、最方便的水管裏流過來、流過去。1966年,顧城已經是一個10歲的大男孩了。世事變幻,一切都看在顧城的眼中,無論這雙深邃的黑眼睛能否看透世事,但一切均被他深深地捕捉在他心中,用文字記載下來。
也許對於顧城而言,那顆善於觀察的敏感之心即是上帝賜予的天賦,也是魔鬼給予的哀傷源泉。
顧城喜歡觀察這個世界的一切,有時候,他會蹲在牆角關注著小螞蟻,一看就是一整天。沒有人關注彼時彼刻年幼的小顧城都看到了什麼、都想到了什麼。
在顧城深邃的眼睛中,他看到了生命的存在與忙碌——新生命的降生、舊生命的逝去。昨日還見房角上的蜘蛛在辛勤地編織著神奇的網,今日再去卻已經成為一副破敗不堪的蛛絲。顧城看在眼裏,卻實在不明白,為什麼生命是如此的脆弱?難道自己今後也會是這樣?於是幾乎是在一瞬間,生命的酸澀便湧上了他的心頭。
他縮在牆角,想到這些,就流出了眼淚。
顧城想到,在這個廣闊的大地上,某個時間的某個地方,有某個小生命在那裏悄悄逝去。沒有人去關心,沒有人去陪伴。大地啊,一定滿是創傷、傷痕累累。
顧城反複研究那些忙碌的小螞蟻,它們終日搬運著、探索著。顧城看得出神,想象著在自己的童話世界當中,這些可愛的小螞蟻就是探索著的衛兵,不知疲倦,永遠地在尋找著幸福。
鄰家的孩子們看見顧城總是獨自一人,忍不住竊竊私語。顧城不屑地瞟了他們一眼,沒有人能懂得顧城眼中的大地的創傷,也沒有人能夠知道顧城心中的世界是多麼精彩。在那裏,是一個完美的存在,是一個童話般的世界。
顧城嘴角掛著微笑。在這片大地之上,小顧城望著這一切,一切都是那麼有意義。
至少擁有了屬於夢的世界。
枯葉在街道上奔跑,
枯枝在寒風中哀嚎,
大地脫下彩色的秋衣,
換上銀白色的雪袍。
小顧城心裏不時嘀咕著,默念著心中自己新想出來的那幾行詩句。
四季變換,從綠意正濃到銀裝素裹,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讓顧城既驚喜又悲傷,既快樂又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