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切在蟲鳴中消失,你會看到黎明的柵欄。在那黎明之中,享受永不磨滅的光。那段灑滿陽光的日子已經成了顧城生命中的過往。傷過心後的人生是一片灰暗的寂寥。他在這條路上用文字的網拾起那些破碎的童話。
當這本近乎實錄的自傳體長篇小說《英兒》終於截稿的時候,他才發現這一本書已經達到了23萬字。
後來,夫妻兩個人決定刪減一些,以使文章看上去更簡潔、練達一些,所以,最終定稿的字數是17萬字。每一字一句都凝結著飽滿的感情。
與其說這本書是一部情愛懺悔錄,還不如說它是一部堆疊的情感傾訴書。這本小說坦誠地敘述了顧城和兩個他都喜愛的女人在島上的一段異國生活。整體的基調略顯壓抑,但是其中關於性愛的描寫卻是非常自然和清麗,讓人讀完之後會不自覺地發出感歎甚至是疑問,“原來愛情是這麼自由、美好的存在”。而這感覺,也許隻有生活在童話世界的顧城才能從中體會出來,可那卻是顧城真實活過的人生。
顧城在書的一開頭就表達了自己對英兒的抱怨之情,“你帶走了我的心,你就是在等我死,你從來就隻想過自己,你的身體有些曆史,你竟然跟英國老頭走了,你其實一直都在利用別人……”這樣的抱怨,我們每個人都能看出這裏麵的責怪太少,而憤憤不平的愛與不舍太多。顧城終究放不下英兒的離開,因為在英兒身上,顧城寄托了自己最美好的感情幻想,有著自己的夢想預期。顧城像個孩子一樣敘述著自己內心的情感,全然不顧旁邊的謝燁。他獨自沉寂在一場任性的愛裏。
他又想起了英兒的形象、英兒的身體。顧城說英兒的身體很美,在我的記憶裏猶是。從第一次相見的時候梳著小辮穿藍裙的小女孩形象,輕盈地打水漂,到山頂小屋後的就地仰倒,到平時愛答不理的神氣、鬥嘴的小性,到那晚臉紅紅地說“我愛你了”。就是這樣直接的口述,英兒在顧城腦海裏的形象深刻而美好,藏有秘密但卻依舊很完整。
顧城說謝燁是美麗、大方溫柔的,但英兒是甜的。他這樣如此不加掩飾地描述。
那些極其美好的描寫對於謝燁來說就如同細密的繡針,每一針都直刺她盛滿愛的心靈。這也成了世間無解的迷惑,為什麼深愛就要深傷?難道僅僅就是憑借那一顧傾城的情意萌動?
那麼,謝燁對於顧城而言,那情到底是有多深?那傷到底有多深?
正如其中一小段精美的情愛描寫:“這其實是個意外的事,我們之間本來有一個夢想,一些模糊的渴望,但是從來沒有想到我們的身體和欲望是如此的吻合。她的輕巧給了我一種放肆的可能,一種男性的力量的炫耀,這是我在你麵前所無法做的,你無言的輕視,使我被羞愧和尊敬所節製。
“我們就像生長在一起的樹,在風中不停地搖,度過了整個時光。
“英兒有回低低地問:在那邊你敢嗎?
“我說:不敢。
“她輕笑而不平地說:你就敢欺負我。”
這段描寫對於當時的謝燁來說又是一段多麼痛苦和殘忍的回憶和訴說。聽著自己曾經那麼心愛的一個男人,在自己麵前用所有身心去懷念另一個女人,謝燁的心恐怕早已寂滅成灰。該有多厚重的力量才能支撐她繼續走下去。
都說愛情是自私的,但是要怎樣用這句話去證實這對詩人夫婦愛情的內涵?
她在日複一日地幫助顧城記錄這段經曆,也更加真切地體會到了英兒在顧城的心裏或是身體裏占據的位置有多深。
激流島的天氣是炎熱的,隻是謝燁感到渾身寒冷。她已經被傷到了內心最深處,痛苦的種子已然種下,無法扼製地生長起來。
隻是顧城太天真了,他一直都以為自己的妻子是那麼大方,甚至大方到可以記錄自己自私的愛情。可是,他忘了身為一個女人,愛情才是她的最高幻想。就像後來顧城自己所描述的那樣,他傾吐完了自己關於這一段生活的想法之後,就像吐出了心中鬱積已久的毒素。當這部書完成之後,顧城終於輕鬆了。可這毒素卻毒死了謝燁對愛情最後的一絲幻想。
樹葉能長出就能掉下,事情能記住就能忘記,她現在終於明白了。她渴望將顧城從自己的精神負擔中拔除,她太累了,無助地渴望解脫。英兒的出現、顧城精神上的壓抑、謝燁長久以來承受生活的重擔都磨蝕掉了他們並不年邁的青春。那些曾經手牽手走過的廣場、曾經相濡以沫的時光都被人遺忘。
她甚至在最後一封給父親的信中說道:“如果現在出現任何一個人,不管是誰,我都會立刻愛上他!”
愛情已經在這個世間被消磨殆盡了。即使每一個人都不願意承認,愛情都已經隨著歲月的過往而流逝。
故事隻能往下走,深情卻隻能在回憶裏尋覓。
當顧城初次見到謝燁時,那時候的謝燁眼睛清澈溫和、發絲柔順,頭發側麵插了一朵小花,看上去那麼溫柔,充滿著女性青春的氣息。那樣的謝燁令顧城怦然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