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此生此世唯有愛與美食不可辜負。
顧城想到北京時,也會不由自主地回想起媽媽給做的飯菜,那味道似乎就傳到了鼻前,有香氣可嗅。他還寫下了一首關於故鄉北京的《思鄉曲》。
舊時蒜,已結瓣,拿大碗,吃早飯,甜麵醬,蔥來蘸,拍黃瓜,炒雞蛋。不在鹹,不在淡,而在稀稀溜溜、筋筋實實、呼呼嚕嚕的,扯不盡、舀不斷、繞不沒、吸不完、來回卷的,一挑挑可心可口可意可人可吃三天九頓過節過年過生日長歲數的,肉沫、香油、辣子、胡椒、蝦皮、紅醋、韭黃、熗點莫名其妙小蚶幹的,清清爽爽、一塌糊塗、串了味兒的炸醬麵。
這樣一首類似於打油詩的文章,節奏明快,通篇用了很多擬聲詞和調料名稱,隻是為了寫北京的炸醬麵。如果不是思鄉心切,怎麼會寫出這麼生活化的詩篇?而且,除了懷念家鄉的美食,顧城隻要一有空就會寫一寫跟北京有關的詩歌。而這些詩歌的名稱都是北京的地名,多得都讓人眼花繚亂。
隻要去過北京一兩次的人,幾乎都會對這些地名耳熟能詳。當你坐在公交車上,聽著售票員用地道的北京音報站名的時候,你就會感受到那平仄腔韻中獨特的北京韻味。
無論一個人內心是多麼地向往遠方、逃避喧囂,對於故鄉的眷戀卻始終會縈繞心頭。那是在孩童時期就深深埋藏在內心深處的一粒種子,種子裏鐫刻著故鄉二字,隨著人的成長在心中生根發芽。無論遊子遠行多久,心中的那一株思鄉樹都會在生命中常青,為遊子指引歸來的方向。
而顧城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北京孩子,他心中尤為懷念北京四合院的悠然生活,那裏有他最自由的成長歲月、有他最懷念的親人、有他最想念的風景……因為飽滿的情感,故鄉的一切都被烙上了獨特的花紋。
而謝燁也是很想念家鄉的,她出生在北京,但最早卻生活在江蘇,後來回到承德和爸爸在一起,然後又輾轉在上海成長,直到後來她嫁給了顧城,飛到了更遠的國外。所以,思鄉之情洶湧而來,這種情感和顧城相通並更甚於顧城。
女人即使再堅強,內心深處的情感也是細膩如絲綢一般。顧城思鄉的情意逐漸濃厚,對於謝燁來說又何嚐不是思鄉心切?
她曾經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內心幽幽之情難以抑製,對著白紙寫下過,“有一天,我要帶你(小木耳)回家,給你嚐一下百歲外婆做的白酒瓜丁,看捉蟹的小燈在湖麵閃爍,畫一隻小船,在那北方古老的院子裏停立著的春天……”
思鄉情漸漸濃,洶湧到了心口,成了最迫切的願望。1993年3月15日,夫妻二人乘坐飛機回到了北京。但他們這次歸國並沒有帶著愛子小木耳一同歸來,其中原因,無人知曉。
當飛機落下,他們踏足闊別已久的故土時,心中的激動難以描述。兩個人看著這片土地都沒有說話,但是彼此心中都明白那種歸來的幸福。大概是“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兩個人走下飛機的那一刻,竟然有些慌亂、有些不知所措,直到見到了來機場接機的父親。
顧城和父親緊緊地相擁在一起,濃重的情感將顧城的心填滿。那是他生命中難得的寧靜與滿足。